“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学校 中学 学科 地理 教师 时间
课题 黄土高原1 课型 新授 班级 初二级部 案序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东北三省要求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节是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着重突出了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运用了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地形景观图片的策略来学习黄土高原的黄土文明和黄土高原的形成。 2.学生分析 上节东北三省学生已经了解了学习区域地理需要掌握某区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的常规问题,但本节课是有黄土特色的一节,学生在分析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时会遇到困难,在利用事实证据和科学观点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时会遇到困难。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培养学生地理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学生结合相关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出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学生运用地形图和地形景观照片,认识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阳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 导入 播放黄土高原景观和黄土风情的视频与图片,充分展现黄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老师:为什么一看视频和图片就知道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地方? 通过视频、图片和问题提出本节大问题:黄土高原文明的摇篮依托怎样的自然环境? 学生判断这是什么地区的景观。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为什么是黄土高原景观。 出示视频和图片引起学生对本区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印象,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本地区有这些风土人情,引出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入本地的黄土风气和与其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
核心过 程推进 环节一:举例说出黄土高原有哪些黄土风情? 活动1:阅读课本23页和25页,组内总结富有地方特色的古代灿烂文明和黄土风情。 活动2:思考本地的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环节二:读图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活动1:读图6.25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活动2:组内分析黄土高原所处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和地形特点。 教师在课件中提供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地形图,供学生读图分析。 活动3:小组内讨论分析黄土风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环节三:风吹来的黄土 活动1:阅读课本26页“阅读材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黄土来自哪里?为什么在本地区形成了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为什么没有黄土?分析“风成说”的三条证据并辩论是否赞成风成说。 活动2:读图6.29和图6.30说出黄土高原的四种地貌景观,组内讨论四种地貌景观之间的联系 学生通过小组总结 古代灿烂文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中的五色土、黄帝陵、革命圣地延安。 黄土风情: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窑洞。 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位于黄河的中游。 学生回答黄土高原的范围:包括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学生通过读图回答黄土高原大部分位于半湿润区、暖温带、以高原为主、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学生结合问题一回答传统民居窑洞是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比较干燥容易开挖,信天游与其高原地形特点有关。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在太行山脉的阻挡下在此处形成了黄土高原,从西北到黄土高原逐渐由隔壁过渡到沙漠最后是黄土。 四种地貌景观分别是塬、梁、峁、川,黄土塬进一步侵蚀成黄土梁,再进一步侵蚀成黄土峁。之间层层递进,层层关联。 通过活动1承接导入,更加明确黄土高燕的黄土风情和古代文明。 通过活动2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出下一个问题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 通过本环节学生明确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分析出了与黄土风情的关系,理解了什么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读材料,辩论“风成说”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推理、分析、辩论的能力。
开放式 延伸 为什么本地区有如此多样的地貌景观?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四种地貌景观。黄土高原地形特点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应该怎样治理?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三个问题,形成知识框架并设计思维导图。引出下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问题。课下继续学习下一节,期待下节课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通过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形成相互联系。
板书 设计 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1、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白羊肚头巾、五色土、黄帝陵、延安宝塔 2、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位于黄河的中游。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风成说 2、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川
反思与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