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SJ)
配套试卷
阶段达标卷(二)
1. 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2. 下列系统中,与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消化系统 B. 生殖系统
C. 泌尿系统 D. 循环系统
3. 人体泌尿系统中,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是( )
A. 输尿管 B. 尿道
C. 肾小管 D. 肾动脉
B
C
A
4. 下图为尿液形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起重新吸收的作用
B. ③中的液体是原尿
C. ④的作用是滤过
D. ⑤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5. 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的正确途径是( )
A. 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
B. 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液
C.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D. 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B
6. 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的物质是( )
A. 葡萄糖、无机盐和水 B. 尿素、无机盐和水
C. 尿素、无机盐和葡萄糖 D. 水、尿素和蛋白质
C
B
9. 小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进行尿检后,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据此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 膀胱 B. 输尿管 C. 肾小管 D. 肾小球
7. 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
A. 氧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B. 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C. 氧含量减少,尿素含量增加
D.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尿素含量减少
8.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某物质的浓度上升。该物质最可能是( )
A. 大分子蛋白质 B. 氧气
C. 葡萄糖 D. 尿素
D
C
D
12. 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二氧化碳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B. 尿素、水、无机盐随尿液排出体外
C. 少量尿素、无机盐和水由汗腺排出体外
D. 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
10. 人体的尿液是通过泌尿系统形成与排出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尿液的形成需历经滤过作用和重新吸收作用等
B. 血液经入球小动脉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C. 肾小管只能重新吸收小部分水和全部葡萄糖
D. 膀胱暂时贮存的尿液要经输尿管排出体外
11. 下列不属于排尿的生理意义的是( )
A. 排出体内废物
B.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 调节体温
D.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A
C
D
15.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病因是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过少。他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的疾病分别是( )
A. 甲状腺激素和呆小症 B. 生长激素和呆小症
C. 甲状腺激素和侏儒症 D. 生长激素和侏儒症
13. 下列腺体的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的是( )
A. 唾液腺 B. 肝 C. 胃腺 D. 垂体
14. 下列有关激素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内分泌腺分泌
B. 在人体内含量少,作用大
C. 胰岛素随胰液进入小肠
D. 对生命活动起重要调节作用
D
C
D
18. 研究小组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功能的探究实验,具体操作见下表:
研究小组后来向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甲组的蝌蚪继续发育。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
C. 该实验证明甲状腺是内分泌腺 D. 乙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16.饭后血糖浓度会暂时升高,不久就恢复正常水平。这是下列哪种激素的作用( )
A. 胰岛素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
17. 中考进入考场前,小明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此时他体内分泌量增多的激素主要是( )
A. 肾上腺素 B. 胰岛素 C. 性激素 D. 生长激素
组别 甲 乙 丙
处理方法 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不作任何处理 在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蝌蚪停止发育 蝌蚪正常发育 蝌蚪提前发育
A
A
C
19. 由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有( )
①贫血 ②糖尿病 ③巨人症 ④佝偻病 ⑤侏儒症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②⑤ D. ②③④⑤
20. 每年的5月15日是“防治碘缺乏病日”。下列对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碘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还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 常吃海带和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防治“大脖子病”
C.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D. 幼年时期缺碘会造成智力发育出现障碍
C
A
22. 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熟练地完成各种动作并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是( )
A. 大脑 B. 小脑 C. 脊髓 D. 脑干
21.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C.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
D. 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3. 小明在接种疫苗时感到注射部位有点疼痛,他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 皮肤 B. 小脑 C. 大脑 D. 脊髓
C
B
C
26. 一个小孩玩耍时,手不小心碰到玫瑰的刺,马上缩了回来。下列结构与此反射无关的是( )
A.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B. 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
C. 传出神经 D. 效应器
24. 有关下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和④是神经元
B. ③是细胞体
C. 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D. 神经冲动只能由③进行传导
25. 某人因工伤造成胸椎横断。下列对此人症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排便
B.能发生膝跳反射
C.下肢无感觉,不能运动
D.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C
D
B
28. 在观看《长津湖》这部电影时,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下列反射与该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缩手反射 B. 眨眼反射
C. 排尿反射 D. 谈梅止渴
27. 下图是膝跳反射结构简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能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B. 若敲击过重,③处会产生痛觉
C. ④能将来自③的冲动传给⑤
D. 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29. 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生来就有的反射 B. 是非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C.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不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B
D
C
3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 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 气温低时毛孔收缩
C. 进入电影播放厅,瞳孔放大
D. 葵花朵朵向太阳
30.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的是( )
A. 吃酸梅分泌唾液 B. 针扎手立即缩回
C. 看小说开怀大笑 D. 眼中落入沙子会流泪
32. 下列反射中,为人类所特有的是( )
A. 迎风流泪 B. 眨眼反射
C. 吃梅生津 D. 画饼充饥
C
D
D
35.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视力的是( )
A. 看电视一小时,向远处眺望几分钟
B. 在强光下看书
C. 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D. 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34. 若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等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看到的就是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眼的类型及矫正方法是( )
A. 近视眼,配戴凸透镜 B.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C. 近视眼,配戴凹透镜 D. 远视眼,配戴凹透镜
33.“ICL”又称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新型技术。注入人工晶体后,可以矫正由哪一结构变形引起的近视( )
A. 瞳孔 B. 角膜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C
C
B
38. 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能说明酸雨对植物有害的实验结果是( )
A. 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死亡
B. 甲组植物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死亡
C. 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正常生长
D. 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
36. 人耳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下列关于这些感觉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形成听觉 B. 能够收集声波
C. 位于耳蜗内 D. 构成传入神经
37. 有的人乘车时容易晕车,乘船时容易晕船,这与耳的结构有关。耳内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结构是( )
A. 外耳和中耳 B. 鼓膜和咽鼓管
C. 听小骨和耳蜗 D. 半规管和前庭
C
D
D
39. 下列活动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 对受伤的鸟类进行救治和喂养
B. 工厂的烟雾直接排入大气中
C. 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40. 森林是陆地上最经济的“吸碳器”,植树造林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的气体主要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氮气
B
B
41.(6分)肾功能衰竭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用肾透析仪代替肾,析出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图甲为人体尿液形成示意图,图乙为肾透析仪工作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②③④所示结构共同组成的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
。
(2)原尿经过②的 ,形成尿液。
(3)与[③] 中的液体成分相比,尿液中不含 。
(4)如图乙所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可通过半透膜析出。图甲中,与肾透析仪的半透膜作用相似的结构是[④] 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与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相比,肾透析仪没有 (填“滤过”或“重新吸收”)作用。
肾单位
重新吸收
葡萄糖
重新吸收
肾小球
肾小囊
42.(6分)下表是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单位:克/100毫升):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正常情况下,与血浆相比,尿液中不含 和
。
(2)人一昼夜形成原尿的量与排出尿液的量是否相等? 。这是由于原尿流经 时,所有 、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
(3)如果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肾脏的 发生了病变。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葡萄糖
不相等
肾小管
成分 水 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血浆 90 8 0.1 0.72 0.03
原尿 98 0 0.1 0.72 0.03
尿液 96 0 0 1.2 2.0
肾小管
43.(6分)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
A.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甲、乙,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处理。
B.每天观察并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
① ;② 。
实验步骤 甲缸 乙缸
① 加入2 000毫升池塘水 加入2 000毫升自来水
② 分别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各1只 ③ 加入相同且等量的蝌蚪饲料 ④ 添加甲状腺激素制剂5毫克(每隔1天添加一次,持续5次) 不添加甲状腺激素制剂
⑤ 水温同时保持在相同且适宜的范围内 将乙缸中的自来水换成池塘水
在每个缸中分别加入20只蝌蚪
(2)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后,实验的唯一变量是 。
(3)若该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结合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推测,实验的结果是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实验结束后,应该如何处理已经发育成的青蛙?
。
甲状腺激素
甲缸中的蝌蚪比乙缸中的蝌蚪发育更快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将青蛙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44.(6分)某园艺工人修剪三角梅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并感到疼痛。下图为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2)上图所示结构称为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该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
(3)图中能够对刺扎到手作出反应的效应器是 。(填序号)
(4)该园艺工人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 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他感觉到痛。
(5)园艺工人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主要受到 的调节,还需要身体其他系统的共同参与,可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反射
反射弧
①→③→⑤→④→②
②
脊髓
神经系统
45.(6分)中小学生近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下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示例:[①]角膜):
(1)眼球成像过程中,能够调节物像落点的结构是[ ] 。
(2)物像只有落在[ ] 上,我们才能看清物体。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 加以矫正。
(3)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产生视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凹透镜
条件
②
反射弧
晶状体
③
视网膜
大脑皮层
46.(5分)耳聋是听觉器官对声音的传导、感受或综合分析部位的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听力下降。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残疾儿童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人每年约增加3万人,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高达2 780万之多,听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下图是耳及脑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示例:[②]外耳道):
(1)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感受器位于[ ] 内。
(2)听觉形成的部位是[⑨] 。患咽炎时,病菌容易沿着[ ] 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3)若用尖锐的器物掏耳朵,则可能会不小心戳破[ ] ,导致声音不能转化成振动,造成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4)与其他动物相比,我们能听懂声音的含义,是因为人类特有 中枢。
⑥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语言
耳蜗
⑦
咽鼓管
③
鼓膜
47.(5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新版“禁塑令”重点突出,明确“禁”的重点是劣质低价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危害严重,即使是在海洋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科学家同样发现了不少人类制造的塑料垃圾。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物(微塑料),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某科研团队为了探究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1)上述实验有一个明显的错误,请指出:
。
3组实验所用小鼠的数量不一致,应将第三组的小鼠数量调整为20只(合理即可)
组别 小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体重增长情况)
第一组 20 每天饲喂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饲喂27天 体重增长明显
第二组 20 每天饲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饲喂27天 体重增长不明显
第三组 10 每天饲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饲喂27天 ?
(2)从上述实验过程可以看出,第 组起对照作用。
(3)根据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实验结果推测,第三组的实验结果是小鼠体重 。(填“增长”或“下降”)
(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根据新的“禁塑令”,为了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其对生物的危害,我们应该对塑料制品进行 ,这样做符合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
一
微塑料进入体内会阻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危害身体健康(合理即可)
下降
回收再利用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