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一、课程标准:
2.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利用某地土地利用方式图,能说出城乡土地利用方式;能归纳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基本特点。
【综合思维】利用实例能够描述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能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力】学会阅读城市规划图。
【人地协调观】理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目录
01.城乡土地利用 02.城乡空间结构 03.城乡区位分析
乡村和城镇的概念和特点
较小
规模
生产活动
功能地位
较大
农业,第一产业为主
内部功能分区简单,对周围的辐射带动作用微弱
内部功能复杂多样,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越复杂,对周围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非农业,以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
城乡土地利用
01
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一、城乡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类型
城乡土地利用的差异
在土地利用方式上, 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城镇用地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乡村用地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市政用地
耕地
林地
园地
1.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因为乡村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城乡空间结构
02
思考一般城市中还有哪些功能分区?
02.城乡空间结构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功能区
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等等
城市居民生活、交往 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城市各种经济活动 特别是商品交易 金融流通的中枢 城市各种经济活动
特别是商品交易
金融流通的中枢
城市主要功能区——居住区 居住区一般特点:
1.分布范围非常广;
2.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也是城市内部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住宅区的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分化 收入阶层 建筑质量 位置 公共设施 环境质量
中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高收入阶层
面积大,有些有独立庭院
多在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完善,
生活方便
优美
低收入阶层
面积小,拥挤密集
多在内城,多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缺乏,
生活不便
较差
城市主要功能区——工业区
分布:
1.沿海、沿河、沿铁路、沿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2.多位于城市外缘。
空气污染
知识拓展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商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占地面积小
(2)交通原则:便捷的交通
(1)市场原则:大量的消费人口
CBD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1
2
建筑密度最高,最豪华,地价最高
经济活动最繁忙,最具吸引力
3
内部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4
人口流量昼夜差别很大
5
交通通达性最强
城市功 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区位需求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功能区,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 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①购物方便
②便于上下班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①交通便捷
(交通最优原则)
②接近消费人群
(市场最优原则)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 干线两侧 ①降低生产成本(低价)
②保护城市环境
③原料、产品运输需求
生态区
定义:是城市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发挥特定生态功能的区域。
分布: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
行政区
文化教育区
风景名胜区
1.城市各功能区有明显的界限吗?
2.某个功能区只能有一种功能吗?
特别注意:
(1)各功能区间无明确界线
(2)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
较大的城市一般有多个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同心圆
扇状
条带状
较小的城市
多核心状
棋盘状
较大的城市
形成原因: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的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而成。
特点: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
同心圆模式
中心商务区
中产阶层住宅带
过渡带
通勤带
工人住宅带
1、城市的空间结构
扇形模式
特点:城市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城市的发展总是从市中心向外沿主要交通干线或沿阻碍最小的路线延伸。
中心商务区
中低级住宅区
批发、轻工业区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b
多核心模式
形成原因: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由于原有市中心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核心,同时也受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
特点: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形成。
c
批发、轻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中级住宅区
重工业区
次级商务区
郊外住宅区
郊外工业区
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某城市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读图,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那么图中 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图中OA为商业区、
AB为住宅区、
BC为工业区.
(1)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②交通通达度
读图,思考地租高低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当地的地形有关。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地形
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
交通
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
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3)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北京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古城,如果过分改动故宫周边的环境,会影响它的历史价值,为了保留故宫的文化气息,所以周围都不允许建高层建筑。
历史因素
思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北京市功能区的影响,
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通州建设为北京的副中心,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并且向津、冀疏解非首都职能的产业(如一般的工业,大型批发等商业)。
北京则重点发展高科技,文化,交通等,因此对北京的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均有影响。
政策因素
城市土地
利用方式
城市功能
分区
城市空间结构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类型:多核心状、同心圆状、扇状等
影响因素::经济---地租水平的高低、交通、历史文化、政策、自然因素等
变化
课堂小节
乡村聚落的空间结构
乡村空间结构
密集型
乡村聚落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
分散型
乡村聚落
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地区。
半聚集型
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
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村落。
城乡区位分析
03
三、城乡区位分析
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影响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
资源、交通、政治、旅游、
军事、宗教、科技
中国三级阶梯和百万人口城市分布图
1.在中国哪一级阶梯百万人口大城市最多?为什么?
在第三级阶梯百万人口大城市分布最多。
因为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
地形
2.巴西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亚马逊平原还是巴西高原?为什么?
城市主要集中在巴西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凉爽。
3.读青藏高原主要城市分布图,说出城市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高寒地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区,水源充足,热量充足。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山区、高寒地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为什么世界六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气候
中低纬度地区温度适宜、降水适中,适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密度大,城市多。
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城市较少。
河流
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
具有供水
运输
军事防御功能
工业革命后,资源丰富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矿产资源
①煤炭——伯明翰、曼彻斯特(英),匹兹堡(美),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②石油——阿伯丁(英),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③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④金矿——约翰内斯堡等。
⑤木材——伊春等。
湖南株洲
交通条件
两条或多条铁路交汇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
(1)现代交通枢纽出现了许多城市,如石家庄、郑州、株洲等铁路枢纽城市。
(2)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如丹东、满洲里。
(3)一个地区交通条件发生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发展。如扬州。
巴西利亚
政治因素
丽江
旅 游 业
大 理
西双版纳
宗教活动:耶路撒冷、麦加、拉萨
科技:美国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日本筑波、台湾新竹
文化因素
笔记
1. 世界上的大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为什么城市相对密集?
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居住。
滨海平原、滨河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且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所以城市相对密集。
2.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 2-13,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地处温带,气候宜人;
地形平坦;
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多元,交通便利。
3.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年8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读图2-14、图2-15,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
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优越;
改革开放政策支持。
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
学习内容
城镇与乡村
定义
土地利用方式
城乡空间结构
功能区
影响因素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
城乡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