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课件(共7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农业课件(共7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06 16: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5张PPT)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Agricultural location factors and agricultural distribution
必修二
第三章 第一节
目录
农业基础知识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布局
一、农业概念及特征
1、农业的概念:
2、农业的分类:
① 按生产对象: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产业形式。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P5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于第一产业。
一、农业概念及特征
② 按投入多少:
粗放型农业和集约型农业
1、农业的概念:
2、农业的分类:
① 按生产对象: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粗放型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手段,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
集约(密集)型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以劳动投入为主的称为劳动密集型,以生产资料投入为主的称为资金密集型,以技术投入为主的称为技术密集型。
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P5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于第一产业。
一、农业概念及特征
② 按投入多少:
粗放型农业和集约型农业
1、农业的概念:
2、农业的分类:
① 按生产对象: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③ 按产品用途:
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自给农业:产品多自己使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例如亚洲水稻种植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或禽。
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P5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属于第一产业。
农业的特点
3
地域性
新疆长绒棉
华北
冬小麦
青藏青稞
东北
春小麦
南方
水稻
内蒙古畜牧业
云南梯田
因地制宜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讨论】
2.“立夏种稻 小满插秧 芒种拔节 夏至抽穗 待到秋季金黄满地”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立夏种稻 小满插秧 芒种拔节 夏至抽穗 待到秋季金黄满地
季节性
3.农业的特点:
因时制宜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讨论】
3.“四季轮回 颗粒归仓”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周期性
3.农业的特点:
因时制宜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思考:两地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为什么不一样?
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不同
华北的小麦种植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02
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
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
科学技术
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
区位=位置+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影响某地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因素。(P56)
1. 气候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1)热量条件
(影响作物品种)
4月初海南贵妃芒果已经成熟上市,而广西百色贵妃芒果要到5月底6月初才开始成熟上市,四川攀枝花地区的贵妃芒果要到6月底7月初才开始成熟上市。
思考
(热量影响作物生长速度)
生长周期
某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
生长期
某区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
生长期与温度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概念辨析
一般而言,热量条件越丰富,气候生长期越_____,作物生长周期越_____。


青藏高原地区生长期______,种植的青稞生长周期______。


海南水稻一年三熟
东北水稻一年一熟
(影响耕作制度)
1. 气候
(1)热量条件
积温
指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是衡量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河西走廊
塔里木盆地
温度带 积温 生长期
热带 >8000℃ 365
亚热带 4500-8000℃ 218-365
暖温带 3400-4500℃ 171-218
中温带 1600-3400℃ 100-171
寒温带 <1600℃ <100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
一般常以熟制命名。
熟制:一年在一块土地先后种植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种植制度。分为一熟制和多熟制。
中国温度带划分与种植制度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主要包括作物种植制度和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技术措施。
吐鲁番的葡萄喜好阳光
东北的人参生长在树阴下
(影响有机物生成)
1. 气候
(2)光照条件
宁夏压砂地西瓜
地中海鹅卵石覆盖的葡萄园
(增加有机物积累)
1. 气候
(3)昼夜温差
(4)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南方地区-水田农业
西北地区-畜牧业
北方地区-旱作农业
年降水量>800mm
年降水量400mm~800mm
年降水量200mm~400mm
1. 自然地理条件——气候
考虑对农业的影响时,气候因素经常又分为
光照
热量
降水
昼夜
温差
种类 / 生长速度
(熟制/产量/上市时间)
影 响
产品品质
(有机物积累)
影 响
影 响
土地利用
(与光照负相关)
水热组合
雨热同期利于生长
1. 自然地理条件——水源
水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内蒙古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河流)
河西走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带(冰雪融水)
吐鲁番盆地瓜果飘香(地下水)
水源较多的地方,适宜于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
水源较少的地方,往往只能经营旱作农业或灌溉农业。
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3.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立体农业
城郊立体农业
丘陵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因地制宜,高效安全是立体农业的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
→发展基塘农业
城郊用地规模有限
→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酸性,适宜种植茶树
(酸碱性)
新疆沙质土壤透气性好,适宜种棉花
(质地)
东北黑土肥力高宜种植大豆
(肥力)
1. 自然地理条件——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P57)
土壤酸碱性、质地影响作物种类;土壤肥力影响作物产量。
小结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1)热量
(影响作物种类、产量、生长速度、熟制)
(2)光照
(3)昼夜温差
(有机物合成)
(有机物积累)
(4)降水
(影响农业生产类型)
(5)水热组合状况
(6)气象灾害
(1)坡度
(陡坡不利于发展耕作;山区可开展多种经营)
(2)海拔
(影响热量状况;
可利用高差错峰上市)
(1)在干旱地区尤为重要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2)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
(1)肥力
(影响产量和种类)
(2)酸碱性
(3)质地
(4)厚度
山东省寿光市
位于山东省中北部,地处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冷少雪。
寿光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这里的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
是什么推动寿光成为了蔬菜之乡?
科学技术的进步
水稻收割机
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 进程。(P58)
自动挤奶装置
2. 科学技术条件——技术装备
专业化
技术装备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产吗?
促进商品率提高
良种培育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P58)
无土栽培技术
2. 科学技术条件——生产技术
网络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
农业信息化则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 和 水平。(P58)
农产品溯源系统
2. 科学技术条件——信息化
智能化
精准化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指以“3S”(GIS、GNSS、R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P58)
1.遥感系统(RS)快速获取墒情、苗情、土壤养分、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依据。
2.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采集农田信息,指导农机精准作业。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
市场需求还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需求量极大,促使城市周围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花卉、水果、肉、奶及蛋等农副产品的生产。
蔬菜
花卉
水果

牛奶

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决定农业生产规模。
3.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需求类型、需求量、市场远近)
城镇
花卉、
乳牛
塘鱼
乳牛
蔬果
粮棉
蔬果
城市行政辖区内的市区外围地区,以提供蔬菜、副食品满足城市居民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农业。
最大特点:面向市场
郊区农业
考虑因素
3. 社会经济因素
荷兰(又称鲜花王国)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可以这样说,是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材料中反映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交通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水产品、进口鲜货需要冷链运输。
交通
——交通
(便利程度、方式选择、运输成本、时效性)
3.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产品的成本、质量、规模和水平。
传统农业适宜分布于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商品农业宜分布于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
劳动力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农业生产。
3. 社会经济因素——政策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可直接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也可通过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间接影响农业生产。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需求量、远近
(2)交通:便捷程度、方式、成本、时效性
(3)劳动力:数量、质量、经验
(4)政策
(5)饮食习惯
(6)地租
科学技术因素
(1)生产技术: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
(2)技术装备 (3)信息化
自然条件
(1)气候: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气象灾害、水热组合
(2)地形:坡度、海拔
(3)水源
(4)土壤:类型、质地、厚度、肥力
知识小结
农业区位因素
想一想
农业区位因素
能不能种?
自然条件
一定不能种?
科学技术因素
可以改造不利自然条件
要不要种?
市场
滞销怎么办?
政策、科学技术、交通
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
(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扩大市场销售范围)
1 优势因素
对比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的因素
2 限制性因素
该区域发展农业最欠缺的条件
3 主导因素
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有明显短板的地区,主导因素为最短的板;
无明显短板的地区,主导因素为最长的板。
易混概念辨析
西北、青藏——
东北地区——
光照
土壤
人均耕地
南方地区——
热量、降水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热量
水源
东北地区——
热量
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热量
西北地区——
水源
江南丘陵茶树种植——
土壤
农业生产 主导区位因素
珠江三角洲三季稻、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种植甜菜、拉萨发展河谷农业
河西走廊、南疆种植棉花
横断山区发展立体农业
城郊发展蔬菜、花卉、乳牛生产
江南丘陵种植茶树、黑龙江种植大豆
以色列发展无土栽培
热量
水源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判断影响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一、农业区位因素:
①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需求量、远近 (2)交通:便捷程度、方式、成本、时效性 (3)劳动力:数量、质量、经验 (4)政策 (5)饮食习惯 (6)地租
②自然条件:(1)气候: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气象灾害、水热组合 (2)地形:坡度、海拔 (3)水源 (4)土壤:类型、质地、厚度、肥力
③科学技术因素:(1)生产技术: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 (2)技术装备 (3)信息化
(科学技术因素——可以改造不利自然条件。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
二、优势因素、限制性因素和主导因素:
①优势因素:对比其他地区有明显优势的因素。②限制性因素:该区域发展农业最欠缺的条件。 ③主导因素: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有明显短板的地区,主导因素为最短的板;无明显短板的地区,主导因素为最长的板。
三、农业分类:① 按生产对象: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② 按投入多少:粗放型农业和集约型农业。 ③ 按产品用途: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四、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
五:生长期和生长周期:
①生长期:某区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
②生长周期:某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
农业布局
1.概念: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它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农业部门布局原则
1.一般农业部门布局原则
(1)依据农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布局:
①种植业 ——湿润、 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②林业 ——山地、丘陵区;
③畜牧业一干 旱、半干旱区
2.市场型农业部门的布局原则
(1)花卉、蔬菜、园艺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靠近水源、邻近城市的近郊。
(2)乳畜、禽蛋业:布局在交通便利、饲料充足、邻近城市的近郊。
(2)根据生产对象的生活习性布局:
①渔业---湖泊 、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
②水稻----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③玉米---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④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⑤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⑥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⑦柑橘---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区;
⑧苹果---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某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 为什么
思考
乳牛;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
小麦;地形平坦,面积大
养鱼;有水库
果园;丘陵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花卉;靠近水源且离城镇(市场)近
丘陵
水库
平地
主要公路


三、农业地域类型
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商品 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
(澳大利亚典型)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
(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
生产规模大
(美国、乌克兰等)
机械化水平低
(东南亚典型)
规模大、机械化
(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
草场优质、市场广大
(欧洲西部、五大湖、新西兰典型)
(二)常见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大牧场放牧业
商品谷物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
乳畜业
混合型农业
东 亚
南亚



世界水稻主要产区分布
1.种植业——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喜高温多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物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
季风水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共同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其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有什么影响?针对其不利因素提出改造措施。
气候:
优势:
不利:
措施: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生长习性,适合水稻生长
水旱灾害频繁
建设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量大
一、水稻种植业
亚洲的地形分布
季风水田区主要是什么地形 ?与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土壤 、水源情况又怎么样?
地形
土壤
水源
河流中下游平原
河口三角洲
沿海平原
地势低平,便于
水田管理
冲积平原,土层
深厚、土壤肥沃
河网密布,灌溉
水源充足
据图指出季风水田区人口密度特点,分析其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影响。
人口稠密
优点:
缺点:
劳动力充足
人多地少
粮食需求量大
——小农经营
(自给农业)
——商品率低
有利于水稻精耕细作
——单位面积产量高






亚洲的人口分布
犁田、耙田
选种、泡种
播种
秧苗移栽
插秧
水田管理——施肥
水田管理——除虫除草
收割
稻穗脱粒
以上图片反映了水稻种植业的什么特征?
水稻种植的生产过程复杂(精耕细作),劳动强度大,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农业)
以前,我国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力完成,犁田、耙田使用耕牛,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使用拖拉机犁田、利用插秧机插秧。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2)水稻种植业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自足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 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的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1.种植业——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2)分布地区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2.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俄罗斯
美国
加拿大
乌克兰
阿根廷
我国东北和西北
2. 据下图总结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产量高
扩大市场
大规模经营的条件
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地形
地势平坦广阔(中央大平原)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黑土)
水源充足(五大湖、密西西比河)
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夏季潮湿
土壤
水源
气候
交通
水运、公路和铁路相衔接,交通四通八达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科技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3、推测一下美国的商品谷物有什么特点?
1.生产规模大
2.机械化水平高
3.商品率高。
1)定义: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种植天然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以及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
3)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
气候:
地形:
经济区位条件
劳动力:
种植历史:
热带气候,光热充裕,降水丰富
平坦开阔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保留了原始的生产园艺,历史悠久
2)特点: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需求量大
3.种植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美国
阿根廷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
4.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2)特点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4.畜牧业——大牧场放牧业
产品:肉、皮、毛
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地价
交通
市场
技术
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气候温和,牧草繁茂
位于潘帕斯草原,地势平坦开阔
有河流提供水源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铁路直达东部海港,交通便利
西欧牛肉需求量大
科技水平高,海上冷冻船的发明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1)概念
5.畜牧业——乳畜业
西欧
五大湖群一带
澳大利亚
新西兰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1)概念
3)特点: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
2)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区、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5.畜牧业——乳畜业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
技术
温和多雨,日照少,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可用地面积广
牧草灌溉水源充足
靠近消费市场,人口密集,需求量大
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加工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4)西欧乳畜业区位条件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对比 乳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原料 供应 相同点 不同点
经营 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产品 相同点 不同点
市场 不同点
牧草、饲料
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以天然牧草为主
集约型的专业化、商品化经营
规模较小
生产规模大
畜牧业、生产乳畜产品
牛奶及奶制品
肉类
鲜奶满足国内
奶制品主要出口
主要面向
国际市场
5)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的异同
牲畜
农作物
小麦
玉米
牧草
饲料



定义: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农业生产类型,所种植的谷物或作为口粮或作为饲料,或作为商品出售
6.混合农业——混合型农业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西欧
北美
南非
澳大利亚
新西兰
6.混合农业——混合型农业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犁地(忙碌) 播种(忙碌) 生长季节 收割(忙碌) 绵羊饲养 在牧场上放牧 配种(忙碌) 剪羊毛(忙碌) 在收割后的 麦田上放牧
混合型农业
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
灵活性强,市场适应性强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混合农业特点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地形
水源
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交通
市场
科技
政策
位于墨累-达令盆地,地势平坦开阔
墨累河、达令河以及东水西调保证水源供应,灌溉条件较好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靠近主要公路,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有稳定的销售市场
机械化程度高
政府扶持鼓励
热带草原气候,干湿两季分明
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优势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
法国葡萄园
法国葡萄酒
橄榄
普罗旺斯薰衣草
7.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交通
技术
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利于糖分累积,冬季温和多雨,适宜牧草生长
多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
土壤肥沃
广阔
有便利的海陆交通
集约管理,机械化水平高
7.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
常见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生产特点 区位条件
种 植 业 热带种植园 农业
商品谷物 农业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
橡胶:东南亚、巴西
咖啡:南美洲、非洲
油棕、棕油:马来西亚
以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
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低;
劳动力需求量大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廉价充足劳动力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率高、
单产较高
优越的自然条件
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廉价充足劳动力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工业发达
科技发达
东亚、南亚、东南亚
小农经营
单产最高
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
商品率低
水利工程量大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生产特点 区位条件
畜 牧 业 大牧场 放牧业
乳畜业
混 合 农 业 混合型 农业
地中海式 农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牧羊)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草原面积大
地广人稀
交通便利,冷藏保鲜技术发达
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
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
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
市场广阔
饲料供应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
新西兰
合理地安排农事活动、灵活性强,
市场适应性强、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水平高、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优越自然条件
人少地多
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葡萄、橄榄
地中海气候
夏季热量、光照充足
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变化特点
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1
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2
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3
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4
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