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8溜索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8溜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9 12:02:04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8溜索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顷(qīng)刻 锱铢(zī zhū) 战战兢(jīng)兢
B.荤(hūn)菜 惋(wǎn)惜 阔绰(chuò)
C.荣膺(yīng) 烟囱(chōng) 蓬蒿(hāo)
D.隐匿(nì) 勒(lè)令 戏谑(nüè)
【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顷qǐng;B项,读音没有错误;C项,囱cōng;D项,谑xuè。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呕吐 托腮 目睹 千钧之力
B.迟疑 探视 俯身 拳打脚踢
C.盘恒 铃铛 蓦地 处身设地
D.突兀 洗练 跺脚 义愤填膺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书写正确。C“盘恒”应为“盘桓”。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都是同音字和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区别与书写。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
B.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梁上君子。
C.得知他安然无恙的消息,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了。
D.这篇散文把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答案】B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这里使用正确。
B.梁上君子:躲在梁上的君子,是窃贼的代称。这是一个褒义词,与句意不符。
C.安然无恙: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这里使用恰当。
D.身临其境 :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解答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阿城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
B.阿城成了《华夏人文地理》的主编,他不仅要摆正这本杂志的定位,还要参与杂志各种大选题的具体策划。
C.虽然人文地理杂志是所有杂志人的梦想,所以目前中国这类杂志屈指可数。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A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广泛关注”;
B没有语病;
C项,误用关联词,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D项,语序不当,应为“发现、干预、制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C.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了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D.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答案】A
【知识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解析】【分析】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这句话把生命分别比作是树、火、鹰,把尊严分别比作跟、燃烧、飞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几个相同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又构成排比。
C.“偷偷溜”把乌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很显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李医生的医术高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仪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停一刻,又吼着撞那回声。声音旋起来,缓缓落下峡去。
牛铃如击在。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
眼珠涩涩的,使劲挤一下,端着两手,不敢放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烟浓浓地在首领脸前聚了一下,又忽地被风吹散,扬起数点火星。
牛们终于又土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手掌向上托着,寻思几时才能有水洗一洗血肉。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案】(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使人如临其境。
(2)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形成对比。
(3)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4)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达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意思。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⑴结合划线句的内容分析,从“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以看出划线句写他们在壁顶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从视觉焦点来写,“隐隐喧声腾上来”从听觉角度来写,“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写内心的感受,这样作者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⑵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有关描写牛的语句进行分析,“牛们早卧在地下到皮肉疯了一样抖”,这两段话描写了牛在过溜索时的神情,由此可以看出牛当时非常的害怕和恐惧,牛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和恐惧,就是因为它们看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再结合文章对“我”的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我站在怒江壁顶上看怒江,听到怒江的声音,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我溜索时是战战兢兢跨上角框的,下来后,腿子抖得站不住,我的惧怕和牛的恐惧形成相互映衬,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再结合文中对汉子们溜索时的描写分析,他们溜索时,一点也不惧怕,神态自若,气定神闲,两相对比,反衬出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
⑶ 本题可从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直接描写:“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侧面描写:通过对牛和“我”在溜索时的恐惧反衬出领队的勇敢无比。
⑷ 结合这篇文章叙述的事件和描写的形象进行分析,这篇小说作者写飞渡峡谷的情景是为了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初次溜索的我和牛都被极其艰险的峡谷吓得失了神,然而驼队的汉子们则不慌不忙,他们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地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所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越,而是人类勇于接受大自然挑战的见证。作者虽然未亲临现场,但他显然对以领队为代表的溜索驼队的汉子们那无畏的神情深表赞叹,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深表钦佩。
作者在写驼队飞渡峡谷时提到了领队“静立如伟人”的骏马、一个精瘦汉子溜索时在空中盘旋的大鹰,这些动物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无论是溜索前牛们因惊恐而死活不走,还是溜索中牛们因极度失态而屎尿失禁,牛们软弱畏缩的神态与领队骑坐的那匹骏马的沉着冷静、空中盘旋的凶猛无惧的大鹰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无疑想告诉我们人也应该像骏马、大鹰那样面对困境毫不畏惧退缩。作者的情感取向非常明确:厌弃胆小软弱的牛群,赞美骏马、大鹰的无畏勇猛。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使人如临其境。
⑵ 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形成对比。
⑶ 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⑷ 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达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意思。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特色的能力。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裁;④结构技巧;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赏析侧面描写及比对作用的能力。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暗写、暗示手法):就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 ,而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 ,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 的对象。赏析其表达效果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⑷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雪纷飞的日子
阿成
①今年是黑龙江近二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大雪一场连着一场。就是这样一个酷寒的天气,就是这般浑厚无涯的大雪,朋友打来电话,乐滋滋地说,我请你到乡下吃杀猪菜。
②杀猪菜是黑龙江人的最爱,尤其是前辈者,对杀猪菜始终情有独钟,以至衍成了一折别样的梦想、另类的狂欢。当然,吃杀猪菜,普天之下,最佳的舞台是在乡下,倘若乡里有人家杀年猪,那便是乡党的盛大节日了,所有的人都会应邀到杀猪人家大啖一番。场面之火爆,气氛之热烈,香气之浓郁,天公亦动容也。
③这天一大清早,朋友就开着他的吉普车来了,车窗上布满冷霜。我虽穿两层羽绒服,却仍觉冷飕飕的。雪路上的车一律甲壳虫般地爬着……车子终于爬出了城,驶上二级公路。这蜿蜒的路面上全是厚厚的冰,厚厚的雪,我亲眼所见,前方一辆超长的大货车上坡时,在冰雪路上痛苦地拧来拧去,艰难爬行,颇有命悬一线的样子。朋友并不认路,导航仪上也找不到那个乡名。不过,吉人天相,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道上拐进去之后,一问路,居然蒙对了。这就好,这就好。此刻已进入丘陵地带,道可道,非常道也。俨然爬山,一如越野的竞赛,左拐即右拐,右拐遂左拐,两边的雪色农舍也随着丘陵起起伏伏,如在雪海中航行一般。
④终于到了“八拜”乡,接着,吉普车拐进一条更窄且倾斜着的雪路。风起雪扬,顿时一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感觉袭上心头。
⑤我们去的那家院子很大,有两只凶恶的大狗见了吉普车便狂吠。我们将车停在院子一隅。一下车,冲入眼帘的便是那口垒在院子当中的大铁锅,野灶由陋坯垒成,大锅悍然屹立其上,锅底下几根粗大的糙柴烧得正好,风吹火势,呼呼兮,捧锅而燃。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
⑥几位被让到座里。而今的农村乡宅真的是好多了,虽然横看竖看,依然是乡下的风情,但城里人有的家电之类也一应俱全。入乡随俗,几位脱鞋上炕。东北的火炕就是好啊,热热乎乎,顿时城里人的矜持与警惕一扫而光了。人只有半卧在火炕上才知道此时此刻您是多么需要火炕啊!
⑦原以为就我们几个来吃杀猪菜,看到好几间屋子里都摆了桌子,才知道杀猪人家请了不少客人,我们不过是一桌中的半桌而已。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跟着,各式杀猪菜就上来了。屈身一看,有喝白酒的护心肉、拼酒的拆骨肉、款客的“五花三层”、牛哄哄的大骨头棒、奸诈可爱的肥肠、干腻奇香的手掰肝儿,以及传统的酸菜粉条炖冻豆腐,满满一大桌子上就一个素菜…拍黄瓜。女主人说,啤酒怕喝着凉,俺事先倒放在了火炕上一溜,热乎热乎再喝,好。随便一款放到口中一嚼,哥,真香啊!
⑧几位正吃在兴头上,突然又拥进来一伙人,七长八短,或肥或瘦,个个的身上都喷着雪地的寒气。再加一桌!看官,您可记得春运时候的火车吗?拥挤之状就是如此。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坐下坐下,满上满上,不及款叙,开造!呱叽山响,酒声吱吱。虽然说现代人的保健意识强了,可是身临其境,无法自拔。便自我安慰说,没事儿,就一顿。
⑨吃足了,便起身先撤了。这一撤,屋子里的后来者顿时解放般地宽松起来。来到屋外,见院子里人来人往,零下三十摄氏度严寒下,竞有穿短袖的小伙子大摇大摆地去院角处的厕所方便。但车子往外出就困难了,后来的车子已把我们堵在里面。于是,两个只穿着单衬衫的小伙子开始指挥调度。我不禁感慨起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啊!
⑩临走时,杀猪人家让我们捎上一个亲属家的小孩。行驶的车上,我问他,小朋友,你怎么走了哇?他说,我以为有意思,其实没意思。然后他又问我,叔,你认为有意思吗 我说,太有意思了。他说,哦。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概括“我”认为“太有意思”的内容。
(2)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有人认为题目改作“杀猪菜”更恰当,你怎么看?为什么?
(4)简述结尾处设置“与小孩对话”这一情节的妙处。
(5)论者多以“新奇”评价阿成的语言,从文中至少选择一处语句作赏析。
【答案】(1)①土法烹饪猪肉、东北火炕、很香的猪肉等当下城里已经罕见的农村景象、事物;②村民们豪放、粗犷的性情,村民的热情好客、自在随性等农村人情、风气。
(2)①插入回忆杀猪菜盛况,丰富文章内容;②为下文描述烹、吃杀猪菜造势,营造别样、热闹的氛围;③暗示杀猪菜在现实生活中的没落;④含蓄表达作者对以杀猪菜为代表的农村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
(3)示例一:原题好。①“大雪纷飞的日子”,为故事设置了具体背景,使“杀猪菜”事件更有氛围;②用寒冷反衬,突出主体事件的“热闹”;③“大雪纷飞”富有诗意,更具美感;④题目不一定是全文核心,而且从小说内容看,农村景象、人情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用“杀猪菜”,反倒可能局限了文章的内涵。
示例二:“杀猪菜”好。①烹、吃杀猪菜是小说重要事件,以之为题非常贴切;②“杀猪菜”有新奇效果,对读者更有吸引力;③“杀猪菜”是全文线索,贯穿文章始终;④“大雪纷飞的日子”语意指向较模糊,难以让人快速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4)①(从情节设置看)使文意曲折、故事更精彩:到第⑨段,读者已见识了痛快、热闹的烹、吃“杀猪菜”场景,但没想到第⑩段出场一位“小孩”,居然认为“没意思”,这种文意反转,使小说更好看,吸引人;②(从主题深化看)文章主旨显得更为深刻:结合文章前头对农村景象的描写,小孩“冷对”的似乎并非只有“杀猪莱”,应该还有传统农村人情、风俗,深刻揭示农村传统习俗没落的深层原因;③(从表达艺术看)以小孩一个淡淡的“哦”字戛然结束,表达含蓄而意蕴丰富,余韵悠长而启人深思:这种对农村传统习俗感受的“代际”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它意味着什么?
(5)示例一:比如第⑤段“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娘亲哪”,突然插入方言口语的称呼语替代感叹词,颇为“新奇”,这种表达显得特别乡土,让人备感亲切,使喟叹之意、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二:比如第⑤段“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用“狰狞”修饰“棒骨”,又用文言虚词“兮”修饰“傲然”,都不符现代汉语使用习惯,非常“新奇”,这种表达充分渲染了“古法烹饪”动人心魄的气势。
示例三:比如第⑦段的“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用简单反复的手法,而且连用四个反复,不可谓不“新奇”,它形神兼具地表现人们见面后相互打招呼、行礼、说客气话的行为,充分表现客人众多、热闹非凡的情景。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分析】 (1)认真阅读这篇小说,分析内容要点可知,让我感叹的也就是有意思的,“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主要是对“久违”的烹饪方法而言,“哥,真香啊!”是对饭菜味道而言;全文着力描写体现的也是有意思的:村民们豪放、粗犷的性情,村民的热情好客、自在随性等农村人情、风气。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本段内容和全文内容分析,第二段内容是概括介绍吃“杀猪菜”的盛况 ,本文主要内容就是写到“八拜”乡 吃“杀猪菜”的具体的过程,“我”和朋友为什么要在在恶劣的路况艰难跋涉去吃“杀猪菜”,就是因为第二段介绍的杀猪菜是黑龙江前辈人的最爱,是梦想,是狂欢,我们就是被这样的介绍所吸引。我们吃了杀猪菜,我感到非常的有意思,但一个小孩子却认为没有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杀猪菜在当地人生活中会逐渐的没落,消失。据此可知,这段话插入回忆杀猪菜盛况,丰富文章内容;②为下文描述烹、吃杀猪菜造势,营造别样、热闹的氛围;③暗示杀猪菜在现实生活中的没落;④含蓄表达作者对以杀猪菜为代表的农村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
(3)这是开放性的题目,解答时要立足文本,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3、概括小说主要事件;4、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5、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6、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7、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分析标题作用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
(4)小说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结合小说情节内容及主旨分析,从情节设置看,使文意曲折、故事更精彩:到第⑨段,读者已见识了痛快、热闹的烹、吃“杀猪菜”场景,但没想到第⑩段出场一位“小孩”,居然认为“没意思”,这种文意反转,使小说更好看,吸引人;从主题深化看,文章主旨显得更为深刻:结合文章前头对农村景象的描写,小孩“冷对”的似乎并非只有“杀猪莱”,应该还有传统农村人情、风俗,深刻揭示农村传统习俗没落的深层原因;从表达艺术看,以小孩一个淡淡的“哦”字戛然结束,表达含蓄而意蕴丰富,余韵悠长而启人深思:这种对农村传统习俗感受的“代际”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它意味着什么?
(5)解答时,抓住“新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如:比如第5段“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娘亲哪”,突然插入方言口语的“称呼语”替代感叹词,颇为“新奇”,这种表达显得特别乡土,让人备感亲切,使喟叹之意、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故答案为:⑴ ①土法烹饪猪肉、东北火炕、很香的猪肉等当下城里已经罕见的农村景象、事物;②村民们豪放、粗犷的性情,村民的热情好客、自在随性等农村人情、风气。
⑵ ①插入回忆杀猪菜盛况,丰富文章内容;②为下文描述烹、吃杀猪菜造势,营造别样、热闹的氛围;③暗示杀猪菜在现实生活中的没落;④含蓄表达作者对以杀猪菜为代表的农村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
⑶ 示例一:原题好。①“大雪纷飞的日子”,为故事设置了具体背景,使“杀猪菜”事件更有氛围;②用寒冷反衬,突出主体事件的“热闹”;③“大雪纷飞”富有诗意,更具美感;④题目不一定是全文核心,而且从小说内容看,农村景象、人情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用“杀猪菜”,反倒可能局限了文章的内涵。
示例二:“杀猪菜”好。①烹、吃杀猪菜是小说重要事件,以之为题非常贴切;②“杀猪菜”有新奇效果,对读者更有吸引力;③“杀猪菜”是全文线索,贯穿文章始终;④“大雪纷飞的日子”语意指向较模糊,难以让人快速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⑷ ①(从情节设置看)使文意曲折、故事更精彩:到第⑨段,读者已见识了痛快、热闹的烹、吃“杀猪菜”场景,但没想到第⑩段出场一位“小孩”,居然认为“没意思”,这种文意反转,使小说更好看,吸引人;②(从主题深化看)文章主旨显得更为深刻:结合文章前头对农村景象的描写,小孩“冷对”的似乎并非只有“杀猪莱”,应该还有传统农村人情、风俗,深刻揭示农村传统习俗没落的深层原因;③(从表达艺术看)以小孩一个淡淡的“哦”字戛然结束,表达含蓄而意蕴丰富,余韵悠长而启人深思:这种对农村传统习俗感受的“代际”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它意味着什么?
⑸ 示例一:比如第⑤段“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娘亲哪”,突然插入方言口语的称呼语替代感叹词,颇为“新奇”,这种表达显得特别乡土,让人备感亲切,使喟叹之意、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二:比如第⑤段“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用“狰狞”修饰“棒骨”,又用文言虚词“兮”修饰“傲然”,都不符现代汉语使用习惯,非常“新奇”,这种表达充分渲染了“古法烹饪”动人心魄的气势。
示例三:比如第⑦段的“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用简单反复的手法,而且连用四个反复,不可谓不“新奇”,它形神兼具地表现人们见面后相互打招呼、行礼、说客气话的行为,充分表现客人众多、热闹非凡的情景。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⑵本题考查理解插叙作用的能力。插叙的作用有: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使文章脉络清晰;③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④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⑤ 让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⑥使结构紧凑。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插叙的作用。
⑶此题考查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再掌握标题的作用: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主旨、点明线索、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设置悬念等;最后结合要求答题即可。
⑷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艺术的能力。小说的结尾有这几种形式:①出人意料式;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③补叙式;④卒章显志式;⑤令人感伤式;⑥大团圆式。词结尾属于补叙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⑸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语言特色的能力。小说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分析语言风格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三、综合实践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怒江东岸的傈僳族村寨拉马底村被怒江一分为二,一条距江面30多米高,100多米长的索道,是来往两地的桥梁。邓前堆是这里的村医,为了给村民治病,28个寒来暑往,不分昼夜,他背着药箱过溜索来往于怒江两岸,奔行于陡峭的山路上,出诊500多次,用艰辛付出换来百姓健康。“我有一点医疗技术,就想干好这份工作。”邓前堆的想法很简单。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愿。
材料三:2011年11月23日,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建成通车。我现在是真正的“随叫随到医生了”。“索道医生”邓前堆一直以来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过去,靠溜索过江,邓医生从诊所到病人家里至少四小时,而现在只需半小时。
(1)学校准备派校园小记者去采访邓前堆,请你准备采访的三个问题。
(2)邓前堆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光荣称号,请你拟写一段颁奖词。
【答案】(1)①您溜索水平很高,请问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2)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是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他就是邓前堆。
【知识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此题要去采访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邓前堆,可围绕邓前堆的事迹,索改桥工程等进行提问,如: 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2)颁奖词的写法是: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抓住邓前堆的事迹及他的高尚精神写颁奖词,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您溜索水平很高,请问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⑵ 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是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他就是邓前堆。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设计的采访问题在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颁奖词的写法是: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此题没有固定答案,所写的颁奖词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四、小小作文
9.阿城对怒江峡谷的景物描写,全方位展示了怒江的雄壮美。请你使用景物描写的手法写一段话,突出其美感。150字左右。
【答案】又一个周末,雨点伴随着车辆的阵阵笛鸣,悄然落地。我睁开蒙眬的睡眼,继而又沉浸在了那样一幅景象里。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天公也不作美,然而那条条雨丝毫不留情地拍击着窗……我走到落地窗旁,倚着墙,看着街道上那些正行色匆匆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浅笑。呵呵,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把把雨伞,正在用缤纷的色彩渲染整片世界;那一个个生命,正在用勃勃的生机点缀整片世界;那滴滴雨珠,正在用薄弱的生命来启示那些人……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景物描写分方法有:①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②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③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有序结合。此题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又一个周末,雨点伴随着车辆的阵阵笛鸣,悄然落地。我睁开蒙眬的睡眼,继而又沉浸在了那样一幅景象里。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天公也不作美,然而那条条雨丝毫不留情地拍击着窗……我走到落地窗旁,倚着墙,看着街道上那些正行色匆匆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浅笑。呵呵,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把把雨伞,正在用缤纷的色彩渲染整片世界;那一个个生命,正在用勃勃的生机点缀整片世界;那滴滴雨珠,正在用薄弱的生命来启示那些人……
【点评】本题考查写写景片段作文的能力。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作业8溜索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顷(qīng)刻 锱铢(zī zhū) 战战兢(jīng)兢
B.荤(hūn)菜 惋(wǎn)惜 阔绰(chuò)
C.荣膺(yīng) 烟囱(chōng) 蓬蒿(hāo)
D.隐匿(nì) 勒(lè)令 戏谑(nü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呕吐 托腮 目睹 千钧之力
B.迟疑 探视 俯身 拳打脚踢
C.盘恒 铃铛 蓦地 处身设地
D.突兀 洗练 跺脚 义愤填膺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
B.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梁上君子。
C.得知他安然无恙的消息,我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放下来了。
D.这篇散文把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阿城的具有散文化倾向的系列短篇《遍地风流》也引起评论界。
B.阿城成了《华夏人文地理》的主编,他不仅要摆正这本杂志的定位,还要参与杂志各种大选题的具体策划。
C.虽然人文地理杂志是所有杂志人的梦想,所以目前中国这类杂志屈指可数。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C.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了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D.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二、阅读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仪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汉子们咦咦喂喂地吼起来,停一刻,又吼着撞那回声。声音旋起来,缓缓落下峡去。
牛铃如击在。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小肚子胀得紧,像有尿,却不敢撒,生怕走了气再也立不住了。
眼珠涩涩的,使劲挤一下,端着两手,不敢放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烟浓浓地在首领脸前聚了一下,又忽地被风吹散,扬起数点火星。
牛们终于又土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手掌向上托着,寻思几时才能有水洗一洗血肉。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
(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雪纷飞的日子
阿成
①今年是黑龙江近二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多摄氏度,大雪一场连着一场。就是这样一个酷寒的天气,就是这般浑厚无涯的大雪,朋友打来电话,乐滋滋地说,我请你到乡下吃杀猪菜。
②杀猪菜是黑龙江人的最爱,尤其是前辈者,对杀猪菜始终情有独钟,以至衍成了一折别样的梦想、另类的狂欢。当然,吃杀猪菜,普天之下,最佳的舞台是在乡下,倘若乡里有人家杀年猪,那便是乡党的盛大节日了,所有的人都会应邀到杀猪人家大啖一番。场面之火爆,气氛之热烈,香气之浓郁,天公亦动容也。
③这天一大清早,朋友就开着他的吉普车来了,车窗上布满冷霜。我虽穿两层羽绒服,却仍觉冷飕飕的。雪路上的车一律甲壳虫般地爬着……车子终于爬出了城,驶上二级公路。这蜿蜒的路面上全是厚厚的冰,厚厚的雪,我亲眼所见,前方一辆超长的大货车上坡时,在冰雪路上痛苦地拧来拧去,艰难爬行,颇有命悬一线的样子。朋友并不认路,导航仪上也找不到那个乡名。不过,吉人天相,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道上拐进去之后,一问路,居然蒙对了。这就好,这就好。此刻已进入丘陵地带,道可道,非常道也。俨然爬山,一如越野的竞赛,左拐即右拐,右拐遂左拐,两边的雪色农舍也随着丘陵起起伏伏,如在雪海中航行一般。
④终于到了“八拜”乡,接着,吉普车拐进一条更窄且倾斜着的雪路。风起雪扬,顿时一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感觉袭上心头。
⑤我们去的那家院子很大,有两只凶恶的大狗见了吉普车便狂吠。我们将车停在院子一隅。一下车,冲入眼帘的便是那口垒在院子当中的大铁锅,野灶由陋坯垒成,大锅悍然屹立其上,锅底下几根粗大的糙柴烧得正好,风吹火势,呼呼兮,捧锅而燃。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
⑥几位被让到座里。而今的农村乡宅真的是好多了,虽然横看竖看,依然是乡下的风情,但城里人有的家电之类也一应俱全。入乡随俗,几位脱鞋上炕。东北的火炕就是好啊,热热乎乎,顿时城里人的矜持与警惕一扫而光了。人只有半卧在火炕上才知道此时此刻您是多么需要火炕啊!
⑦原以为就我们几个来吃杀猪菜,看到好几间屋子里都摆了桌子,才知道杀猪人家请了不少客人,我们不过是一桌中的半桌而已。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跟着,各式杀猪菜就上来了。屈身一看,有喝白酒的护心肉、拼酒的拆骨肉、款客的“五花三层”、牛哄哄的大骨头棒、奸诈可爱的肥肠、干腻奇香的手掰肝儿,以及传统的酸菜粉条炖冻豆腐,满满一大桌子上就一个素菜…拍黄瓜。女主人说,啤酒怕喝着凉,俺事先倒放在了火炕上一溜,热乎热乎再喝,好。随便一款放到口中一嚼,哥,真香啊!
⑧几位正吃在兴头上,突然又拥进来一伙人,七长八短,或肥或瘦,个个的身上都喷着雪地的寒气。再加一桌!看官,您可记得春运时候的火车吗?拥挤之状就是如此。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坐下坐下,满上满上,不及款叙,开造!呱叽山响,酒声吱吱。虽然说现代人的保健意识强了,可是身临其境,无法自拔。便自我安慰说,没事儿,就一顿。
⑨吃足了,便起身先撤了。这一撤,屋子里的后来者顿时解放般地宽松起来。来到屋外,见院子里人来人往,零下三十摄氏度严寒下,竞有穿短袖的小伙子大摇大摆地去院角处的厕所方便。但车子往外出就困难了,后来的车子已把我们堵在里面。于是,两个只穿着单衬衫的小伙子开始指挥调度。我不禁感慨起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啊!
⑩临走时,杀猪人家让我们捎上一个亲属家的小孩。行驶的车上,我问他,小朋友,你怎么走了哇?他说,我以为有意思,其实没意思。然后他又问我,叔,你认为有意思吗 我说,太有意思了。他说,哦。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1)概括“我”认为“太有意思”的内容。
(2)简要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有人认为题目改作“杀猪菜”更恰当,你怎么看?为什么?
(4)简述结尾处设置“与小孩对话”这一情节的妙处。
(5)论者多以“新奇”评价阿成的语言,从文中至少选择一处语句作赏析。
三、综合实践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怒江东岸的傈僳族村寨拉马底村被怒江一分为二,一条距江面30多米高,100多米长的索道,是来往两地的桥梁。邓前堆是这里的村医,为了给村民治病,28个寒来暑往,不分昼夜,他背着药箱过溜索来往于怒江两岸,奔行于陡峭的山路上,出诊500多次,用艰辛付出换来百姓健康。“我有一点医疗技术,就想干好这份工作。”邓前堆的想法很简单。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愿。
材料三:2011年11月23日,云南怒江拉马底“索改桥”工程建成通车。我现在是真正的“随叫随到医生了”。“索道医生”邓前堆一直以来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过去,靠溜索过江,邓医生从诊所到病人家里至少四小时,而现在只需半小时。
(1)学校准备派校园小记者去采访邓前堆,请你准备采访的三个问题。
(2)邓前堆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光荣称号,请你拟写一段颁奖词。
四、小小作文
9.阿城对怒江峡谷的景物描写,全方位展示了怒江的雄壮美。请你使用景物描写的手法写一段话,突出其美感。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A项,顷qǐng;B项,读音没有错误;C项,囱cōng;D项,谑xuè。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BD书写正确。C“盘恒”应为“盘桓”。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都是同音字和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是注意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区别与书写。
3.【答案】B
【知识点】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这里使用正确。
B.梁上君子:躲在梁上的君子,是窃贼的代称。这是一个褒义词,与句意不符。
C.安然无恙: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这里使用恰当。
D.身临其境 :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解答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A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广泛关注”;
B没有语病;
C项,误用关联词,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D项,语序不当,应为“发现、干预、制止”。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要牢固掌握病句成因和病句类型的相关知识,这是完成词类题目的基础。其次,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解决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不断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5.【答案】A
【知识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解析】【分析】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B.这句话把生命分别比作是树、火、鹰,把尊严分别比作跟、燃烧、飞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几个相同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又构成排比。
C.“偷偷溜”把乌云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很显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李医生的医术高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6.【答案】(1)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使人如临其境。
(2)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形成对比。
(3)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4)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达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意思。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⑴结合划线句的内容分析,从“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可以看出划线句写他们在壁顶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从视觉焦点来写,“隐隐喧声腾上来”从听觉角度来写,“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写内心的感受,这样作者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让读者如身临其境。
⑵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有关描写牛的语句进行分析,“牛们早卧在地下到皮肉疯了一样抖”,这两段话描写了牛在过溜索时的神情,由此可以看出牛当时非常的害怕和恐惧,牛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和恐惧,就是因为它们看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再结合文章对“我”的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我站在怒江壁顶上看怒江,听到怒江的声音,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我溜索时是战战兢兢跨上角框的,下来后,腿子抖得站不住,我的惧怕和牛的恐惧形成相互映衬,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再结合文中对汉子们溜索时的描写分析,他们溜索时,一点也不惧怕,神态自若,气定神闲,两相对比,反衬出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
⑶ 本题可从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直接描写:“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侧面描写:通过对牛和“我”在溜索时的恐惧反衬出领队的勇敢无比。
⑷ 结合这篇文章叙述的事件和描写的形象进行分析,这篇小说作者写飞渡峡谷的情景是为了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初次溜索的我和牛都被极其艰险的峡谷吓得失了神,然而驼队的汉子们则不慌不忙,他们在领队的带领下从容地溜索飞渡深不可测的大峡谷。面对大自然创造的这一无比凶险的峡谷,他们用沉着、冷静、从容的姿态战胜了它。所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飞越,而是人类勇于接受大自然挑战的见证。作者虽然未亲临现场,但他显然对以领队为代表的溜索驼队的汉子们那无畏的神情深表赞叹,对他们即使面临如此险境也气定神闲的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深表钦佩。
作者在写驼队飞渡峡谷时提到了领队“静立如伟人”的骏马、一个精瘦汉子溜索时在空中盘旋的大鹰,这些动物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无论是溜索前牛们因惊恐而死活不走,还是溜索中牛们因极度失态而屎尿失禁,牛们软弱畏缩的神态与领队骑坐的那匹骏马的沉着冷静、空中盘旋的凶猛无惧的大鹰都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无疑想告诉我们人也应该像骏马、大鹰那样面对困境毫不畏惧退缩。作者的情感取向非常明确:厌弃胆小软弱的牛群,赞美骏马、大鹰的无畏勇猛。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峡谷,使人如临其境。
⑵ 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比形成对比。
⑶ 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他人;③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呼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⑷ 深刻意蕴:①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②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③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④“我”与领队的对照:表达人会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意思。
情感取向:①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②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③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④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特色的能力。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②表现手法;③选材剪裁;④结构技巧;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⑵本题考查赏析侧面描写及比对作用的能力。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暗写、暗示手法):就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 ,而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 ,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 的对象。赏析其表达效果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⑷此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理解作者的感情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①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②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③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7.【答案】(1)①土法烹饪猪肉、东北火炕、很香的猪肉等当下城里已经罕见的农村景象、事物;②村民们豪放、粗犷的性情,村民的热情好客、自在随性等农村人情、风气。
(2)①插入回忆杀猪菜盛况,丰富文章内容;②为下文描述烹、吃杀猪菜造势,营造别样、热闹的氛围;③暗示杀猪菜在现实生活中的没落;④含蓄表达作者对以杀猪菜为代表的农村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
(3)示例一:原题好。①“大雪纷飞的日子”,为故事设置了具体背景,使“杀猪菜”事件更有氛围;②用寒冷反衬,突出主体事件的“热闹”;③“大雪纷飞”富有诗意,更具美感;④题目不一定是全文核心,而且从小说内容看,农村景象、人情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用“杀猪菜”,反倒可能局限了文章的内涵。
示例二:“杀猪菜”好。①烹、吃杀猪菜是小说重要事件,以之为题非常贴切;②“杀猪菜”有新奇效果,对读者更有吸引力;③“杀猪菜”是全文线索,贯穿文章始终;④“大雪纷飞的日子”语意指向较模糊,难以让人快速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4)①(从情节设置看)使文意曲折、故事更精彩:到第⑨段,读者已见识了痛快、热闹的烹、吃“杀猪菜”场景,但没想到第⑩段出场一位“小孩”,居然认为“没意思”,这种文意反转,使小说更好看,吸引人;②(从主题深化看)文章主旨显得更为深刻:结合文章前头对农村景象的描写,小孩“冷对”的似乎并非只有“杀猪莱”,应该还有传统农村人情、风俗,深刻揭示农村传统习俗没落的深层原因;③(从表达艺术看)以小孩一个淡淡的“哦”字戛然结束,表达含蓄而意蕴丰富,余韵悠长而启人深思:这种对农村传统习俗感受的“代际”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它意味着什么?
(5)示例一:比如第⑤段“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娘亲哪”,突然插入方言口语的称呼语替代感叹词,颇为“新奇”,这种表达显得特别乡土,让人备感亲切,使喟叹之意、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二:比如第⑤段“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用“狰狞”修饰“棒骨”,又用文言虚词“兮”修饰“傲然”,都不符现代汉语使用习惯,非常“新奇”,这种表达充分渲染了“古法烹饪”动人心魄的气势。
示例三:比如第⑦段的“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用简单反复的手法,而且连用四个反复,不可谓不“新奇”,它形神兼具地表现人们见面后相互打招呼、行礼、说客气话的行为,充分表现客人众多、热闹非凡的情景。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分析】 (1)认真阅读这篇小说,分析内容要点可知,让我感叹的也就是有意思的,“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主要是对“久违”的烹饪方法而言,“哥,真香啊!”是对饭菜味道而言;全文着力描写体现的也是有意思的:村民们豪放、粗犷的性情,村民的热情好客、自在随性等农村人情、风气。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本段内容和全文内容分析,第二段内容是概括介绍吃“杀猪菜”的盛况 ,本文主要内容就是写到“八拜”乡 吃“杀猪菜”的具体的过程,“我”和朋友为什么要在在恶劣的路况艰难跋涉去吃“杀猪菜”,就是因为第二段介绍的杀猪菜是黑龙江前辈人的最爱,是梦想,是狂欢,我们就是被这样的介绍所吸引。我们吃了杀猪菜,我感到非常的有意思,但一个小孩子却认为没有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杀猪菜在当地人生活中会逐渐的没落,消失。据此可知,这段话插入回忆杀猪菜盛况,丰富文章内容;②为下文描述烹、吃杀猪菜造势,营造别样、热闹的氛围;③暗示杀猪菜在现实生活中的没落;④含蓄表达作者对以杀猪菜为代表的农村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
(3)这是开放性的题目,解答时要立足文本,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3、概括小说主要事件;4、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5、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6、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7、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分析标题作用主要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几个方面作答。
(4)小说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结合小说情节内容及主旨分析,从情节设置看,使文意曲折、故事更精彩:到第⑨段,读者已见识了痛快、热闹的烹、吃“杀猪菜”场景,但没想到第⑩段出场一位“小孩”,居然认为“没意思”,这种文意反转,使小说更好看,吸引人;从主题深化看,文章主旨显得更为深刻:结合文章前头对农村景象的描写,小孩“冷对”的似乎并非只有“杀猪莱”,应该还有传统农村人情、风俗,深刻揭示农村传统习俗没落的深层原因;从表达艺术看,以小孩一个淡淡的“哦”字戛然结束,表达含蓄而意蕴丰富,余韵悠长而启人深思:这种对农村传统习俗感受的“代际”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它意味着什么?
(5)解答时,抓住“新奇”,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如:比如第5段“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娘亲哪”,突然插入方言口语的“称呼语”替代感叹词,颇为“新奇”,这种表达显得特别乡土,让人备感亲切,使喟叹之意、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故答案为:⑴ ①土法烹饪猪肉、东北火炕、很香的猪肉等当下城里已经罕见的农村景象、事物;②村民们豪放、粗犷的性情,村民的热情好客、自在随性等农村人情、风气。
⑵ ①插入回忆杀猪菜盛况,丰富文章内容;②为下文描述烹、吃杀猪菜造势,营造别样、热闹的氛围;③暗示杀猪菜在现实生活中的没落;④含蓄表达作者对以杀猪菜为代表的农村传统习俗的怀念之情。
⑶ 示例一:原题好。①“大雪纷飞的日子”,为故事设置了具体背景,使“杀猪菜”事件更有氛围;②用寒冷反衬,突出主体事件的“热闹”;③“大雪纷飞”富有诗意,更具美感;④题目不一定是全文核心,而且从小说内容看,农村景象、人情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用“杀猪菜”,反倒可能局限了文章的内涵。
示例二:“杀猪菜”好。①烹、吃杀猪菜是小说重要事件,以之为题非常贴切;②“杀猪菜”有新奇效果,对读者更有吸引力;③“杀猪菜”是全文线索,贯穿文章始终;④“大雪纷飞的日子”语意指向较模糊,难以让人快速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⑷ ①(从情节设置看)使文意曲折、故事更精彩:到第⑨段,读者已见识了痛快、热闹的烹、吃“杀猪菜”场景,但没想到第⑩段出场一位“小孩”,居然认为“没意思”,这种文意反转,使小说更好看,吸引人;②(从主题深化看)文章主旨显得更为深刻:结合文章前头对农村景象的描写,小孩“冷对”的似乎并非只有“杀猪莱”,应该还有传统农村人情、风俗,深刻揭示农村传统习俗没落的深层原因;③(从表达艺术看)以小孩一个淡淡的“哦”字戛然结束,表达含蓄而意蕴丰富,余韵悠长而启人深思:这种对农村传统习俗感受的“代际”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它意味着什么?
⑸ 示例一:比如第⑤段“娘亲哪,这纯粹的土法烹饪真是久违啦”,“娘亲哪”,突然插入方言口语的称呼语替代感叹词,颇为“新奇”,这种表达显得特别乡土,让人备感亲切,使喟叹之意、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二:比如第⑤段“锅里面正嘟嘟地炖着满满的酸菜五花肉、狰狞棒骨和紫色血肠,热气腾腾,傲然兮不可一世”,用“狰狞”修饰“棒骨”,又用文言虚词“兮”修饰“傲然”,都不符现代汉语使用习惯,非常“新奇”,这种表达充分渲染了“古法烹饪”动人心魄的气势。
示例三:比如第⑦段的“抽烟抽烟,拱手拱手,喝茶喝茶,谢了谢了”,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用简单反复的手法,而且连用四个反复,不可谓不“新奇”,它形神兼具地表现人们见面后相互打招呼、行礼、说客气话的行为,充分表现客人众多、热闹非凡的情景。
【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⑵本题考查理解插叙作用的能力。插叙的作用有: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使文章脉络清晰;③推动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④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⑤ 让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⑥使结构紧凑。 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插叙的作用。
⑶此题考查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再掌握标题的作用:交代主要内容、揭示主旨、点明线索、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设置悬念等;最后结合要求答题即可。
⑷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艺术的能力。小说的结尾有这几种形式:①出人意料式;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③补叙式;④卒章显志式;⑤令人感伤式;⑥大团圆式。词结尾属于补叙式。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⑸本题考查分析小说语言特色的能力。小说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等。分析语言风格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8.【答案】(1)①您溜索水平很高,请问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2)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是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他就是邓前堆。
【知识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1)此题要去采访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邓前堆,可围绕邓前堆的事迹,索改桥工程等进行提问,如: 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2)颁奖词的写法是: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抓住邓前堆的事迹及他的高尚精神写颁奖词,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您溜索水平很高,请问溜索要注意哪些问题?②现在怒江“索改桥”的情况怎么样?您村里还有溜索吗?③“索改桥”之后,您和当地村民们有什么感受?
⑵ 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紧扣在粗粗铁索上的滑轮瞬时向彼岸溜去。身下是三十多米,是奔腾不息的怒江。陡峭的山路上,他出诊500多次。28年来,他的行医之路与那条溜索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他就是邓前堆。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设计的采访问题在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颁奖词的写法是:①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②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③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④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此题没有固定答案,所写的颁奖词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9.【答案】又一个周末,雨点伴随着车辆的阵阵笛鸣,悄然落地。我睁开蒙眬的睡眼,继而又沉浸在了那样一幅景象里。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天公也不作美,然而那条条雨丝毫不留情地拍击着窗……我走到落地窗旁,倚着墙,看着街道上那些正行色匆匆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浅笑。呵呵,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把把雨伞,正在用缤纷的色彩渲染整片世界;那一个个生命,正在用勃勃的生机点缀整片世界;那滴滴雨珠,正在用薄弱的生命来启示那些人……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景物描写分方法有:①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②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③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有序结合。此题答案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 又一个周末,雨点伴随着车辆的阵阵笛鸣,悄然落地。我睁开蒙眬的睡眼,继而又沉浸在了那样一幅景象里。树叶在微风中摇曳,天公也不作美,然而那条条雨丝毫不留情地拍击着窗……我走到落地窗旁,倚着墙,看着街道上那些正行色匆匆赶着上班的年轻人,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浅笑。呵呵,这个世界是美好的!那把把雨伞,正在用缤纷的色彩渲染整片世界;那一个个生命,正在用勃勃的生机点缀整片世界;那滴滴雨珠,正在用薄弱的生命来启示那些人……
【点评】本题考查写写景片段作文的能力。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