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2 《玩偶之家》(第三课时)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2 《玩偶之家》(第三课时)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12: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玩偶之家》(第三课时)
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语文—第四单元
学习任务:
1.理解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特点。
2.通过群文阅读,探究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中的问题性,分析易卜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伟大的问号”的原因。
社会问题剧:
反映社会矛盾、提出社会问题的戏剧作品。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1877)
《玩偶之家》(1879)
《群鬼》(1881)
《人民公敌》(1882)
一八二八年三月二十日,易卜生出生于挪威东南海滨小城斯基恩。父亲是木材商,家道殷实,属于当地商业贵族集团,喜交游,好挥霍。一八三六年,受国际市场风潮的影响,宣布破产,那时易卜生才八岁。破产带来了社会地位的下降,易卜生因此不能投考本地有拉丁文课程的好学校,不会拉丁文就不能考大学,谋职业。一八四四年,为了养活自己,这个不满十六岁的少年不得不离开家庭,赤手空拳地独自到格利姆斯达一家药店当学徒。这时的易卜生精神上是非常苦闷的,人情之势利、世态之炎凉在他早熟敏感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不过,也正因此,他很早便接触到社会的百态人生。在格利姆斯达这个小镇,少数有钱的船主、商人和牧师是这个社会的支柱。但他们势利庸俗、贪婪腐败、虚伪欺诈,他们的道德品质、生活面貌后来都被易卜生在自己的现实主义戏剧里做了深刻生动的描写。
一八四八年,欧洲各地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政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法国人民进袭王宫,冲入国会,强迫国王路易.菲力普退位,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意大利展开了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其他各国如丹麦、德国、匈牙利都掀起了革命浪潮。
这些暴风雨似的消息传播到格利姆斯达,激发了易卜生的民族意识和政治热情。在这时期,易卜生写出了《凯蒂琳》,这是他受了国际革命风暴的震撼而创作的第一个戏剧。这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戏剧表现着十分强烈的反抗精神。以《凯蒂琳》、《觊觎王位的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历史戏剧是易卜生创作的第一阶段。
然而,挪威的现状让易卜生日益不满。面对挪威国内复杂的政治环境,易卜生气愤地离开挪威,到国外旅居。在西欧现实主义浪潮的影响下,易卜生决定把现实主义题材作为创作的首要选择,决定利用手中的笔积极地干预社会生活。
他认为,用戏剧表现当下生活,满足当下民众需求,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社会支柱》起,易卜生的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实主义社会戏剧。
年少时艰苦的生活、孤寂的处境,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挪威层出不穷的社会政治问题共同促成了易卜生这一世界戏剧大师的诞生。
学习提示(p114):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帝王将相或豪杰佳人的传奇故事),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1.剧作内容呈现的是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2.讨论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重要呈现方式。
3.讨论的内容是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一间屋子,布置得很舒服雅致,可是并不奢华。后面右边,一扇门通到门厅。左边一扇门通到海尔茂的书房。两扇门中间有一架钢琴。左墙中央有一扇门,靠前一点,有一扇窗。靠窗有一张圆桌,几把扶手椅和一只小沙发。右墙里,靠后,又有一扇门,靠墙往前一点,一只瓷火炉,火炉前面有一对扶手椅和一张摇椅。侧门和火炉中间有一张小桌子。墙上挂着许多版画。一只什锦架上摆着瓷器和小古玩。一个小书橱里放满了精装书籍。地上铺着地毯。炉子里生着火。正是冬天。
——《玩偶之家》第一幕
思考1:这里的场景有什么特点?
通过聚焦普通人的生活;
展现他们的矛盾冲突;
从而引发大众广泛的思考。
关注日常生活
讨论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结构:
第一部分,追溯过去
第二部分,展开冲突
第三部分,展开讨论
娜拉  (看自己的表)时候还不算晚。托伐,坐下,咱们有好
些话要谈一谈。(她在桌子一头坐下)
海尔茂  娜拉,这是什么意思?你的脸色铁板冰冷的——
娜拉  坐下。一下子说不完。我有好些话跟你谈。
海尔茂  (在桌子那一头坐下)娜拉,你把我吓了一大跳。我不了
解你。
娜拉  这话说得对,你不了解我,我也到今天晚上才了解你。
别打岔。听我说下去。托伐,咱们必须把总账算一算。
思考2:《玩偶之家》里海尔茂和娜拉的讨论是从哪里开始的?讨论的核心是什么?
海尔茂 这话真荒唐!你就这么把你最神圣的责任扔下不管了?
娜拉  你说什么是我最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 那还用我说?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
娜拉  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 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拉  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海尔茂 别的不用说,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
娜拉  这些话现在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
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思考2:《玩偶之家》里海尔茂和娜拉的讨论是从哪里开始的?讨论的核心是什么?
一、讨论的平等性
二、讨论的公开性
三、讨论的悬置性
四、讨论的参与性
思考3:易卜生问题剧“讨论”的特点是什么?
易卜生的 社会问题剧
讨论的问题
《玩偶之家》
《社会支柱》
《群鬼》
《人民公敌》
妇女面对不平等的婚姻关系如何自处
个人膨胀的欲望和道德、良心的冲突
公民在巨大的压力下如何保持思考,追求公平自由
妇女在传统宗教、道德的束缚下如何选择、救赎
讨论的内容是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有严肃的问题性和现实的观照性。与此同时,他所关注的又不仅仅是当时社会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更是对人这一本质主体做什么样的人、如何为人进行的理性而深邃的思考。
“我不是保护妇女权益协会的成员。在自己的作品中我从不容许带有自觉的倾向性。与通常人们所想的不同,我主要是个诗人,而不是社会哲学家。为干杯我表示感谢,但我不应当接受自觉促进妇女运动的荣誉。我甚至还没有完全弄清它的实质。妇女们为之奋斗的那个事业在我看来是全人类的事业。谁认真读我的书,谁就会明白这一点。当然,最好能顺便解决妇女问题,但我的整个构思不在这里。我的任务是描写人们。”
——易卜生《一八九八年五月二十六日在挪威妇女权益协会的庆祝会上的讲话》
不能简单地用一种社会问题(如妇女解放),来箍住他对如此复杂多变的人生的深的理解。
——曹禺
柯洛克斯泰:法律不考虑动机。
娜拉 那么一定是笨法律。
娜拉 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
律是正确的。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
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法子救他的
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娜拉 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我也要把宗教问
题仔细想一想。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
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博尼克 要是我打算在思想上比别人多迈一小步,大家就会跟我过
不去,我在社会上就会失掉势力。人家说我们是社会的支
柱,其实我们是什么?我们不过是社会的工具。
博尼克 咱们要抛弃旧时代,把旧社会的假面子、假道德、假正经
和怯懦的劣根性都送进博物馆让大家去展览,当作个教训。
楼纳 真理的精神和自由的精神才是社会的支柱。
——《社会支柱》
阿尔文太太  喔!老是法律和秩序!我时常想这世界上作怪害人的
东西就是法律和秩序。
——《群鬼》
斯多克芒医生 他有势力,我有公理。
斯多克芒医生  在咱们这儿,真理和自由最大的敌人就是那结实
的多数派。不是别人,正是那挂着自由思想幌子
的该死的结实的多数派!
斯多克芒医生 多数派拥护的真理是什么?他们拥护的是老朽衰
迈的真理。一个真理陈旧到那步田地,它就快变
成谎话了。
斯多克芒医生 我想世界上只有一条确定的真理,就是:一个社
会决不能靠着那些陈旧衰朽、没有精髓的真理,
去过健康的生活。
——《人民公敌》
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价值:展现了人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如何相处的严肃思考,表达了人对忽视个人情感、束缚个人自由的抽象道德的深刻批判,展示了人对真理、自由、独立执着追求的勇气。
小结:
社会问题剧指的是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而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留下“问号”,启发人们思考。不仅如此,易卜生在作品中所叩问的,不仅是社会问题,还包括对复杂“人性”的探问。穿越时空,永无止境。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易卜生被称为“伟大的问号”。
《伤逝》中,《伤逝》中的子君接受新式教育,也读过易卜生的戏剧。她不仅宣告“我是我自己的”离家出走,更惊世骇俗地和涓生开始同居生活。由于缺乏独立谋生能力,子君与涓生同居后只知烧锅做饭,饲养油鸡、小狗阿随,再不看书,“只知道捶着丈夫的衣角”,而最终与涓生决裂,重新回到她所反叛的封建家庭的描写。
涓生也是在同朋友绝交之后毅然同子君结合的。由于缺乏足够的经济权以至于不能养活油鸡、小狗,甚至也填不饱自己的肚子而最终与子君决裂,被逼得陷入了“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的精神堕落。
鲁迅对《玩偶之家》“问号”的回应
经济才是爱情的根基,是生命的根基 ,是人格独立自由的根基。
要想获得真正的解放,需要更加韧性的战斗和为爱牺牲的精神。
《伤逝》中有关“娜拉走后”的启示
“娜拉”已经成为女性解放运动的代名词。效仿“娜拉”出走似乎等于宣告自己决断开始新的生活,可若真想摆脱“玩偶”身份并非易事。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不只要经济独立,韧性的战斗和为爱牺牲的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谢谢观看
《玩偶之家》(答疑)
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语文—第四单元
娜拉走后
影响深远
《玩偶之家》被介绍到中国后,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一股“易卜生热”。当时的许多作家纷纷拿起笔效仿《玩偶之家》,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式“娜拉”。“娜拉”们都以“出走”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抗,对现存社会制度和道德的批评,对自由、平等、独立和幸福的追求。
问题一:为什么娜拉会在中国得到如此多的反响和共鸣?
从时代背景来看,清王朝统治的结束,宣示着统治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一方面,随着“闭关锁国”这一政策的瓦解、门户的开放,国外新的文化思想潮流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国内,当时文学上改革创新的要求异常强烈。另一方面,封建主义的残留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北洋政府的反动统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而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敢于攻击社会、敢于攻击多数,这种孤军对抗旧垒的战斗精神契合了这一时期中国青年对“个性解放“的精神追求。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地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问题二: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观点是否认同
提示:社会背景 、 人物性格
观点一:我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
(1)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社会还不能为妇女提供充足的劳动就业机会。
(2)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娜拉长期以来就依附着父亲和丈夫而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人格独立只有附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在当时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她很难独自生存下去。
从人物性格来看,娜拉出走时不带走海尔茂的任何东西,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性;从她对爱情的态度来看,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
观点二:我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
从社会背景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妇女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社会逐步做好接纳女性的准备。
从娜拉自身来看,她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勇敢刚毅的娜拉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
“娜拉走后”的启示
鲁迅先生在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不仅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重要社会问题,也明确地指出了实现妇女解放的正确途径:首先需要思想上的独立,而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独立。女性的经济独立是女性能够得到平等对待,维护个人权益至为关键的保证和前提。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