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导学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导学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8 18:5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历 史
内容索引
课 时 导 学
知 识 梳 理
重 点 研 习
[时空坐标]
课 时 导 学
目 标 素 养
1.通过对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发生的原因与影响的分析,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识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唯物史观等基本理论
2.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学习,培养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理性”“科学革命”等相关概念的学习,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知 识 概 览
知 识 梳 理
一、文艺复兴
1.含义: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
 新文化运动 。“复兴”的原意为“再生”。
2.原因
(1)西欧中世纪晚期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萌芽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
(2)西欧  文化  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3)意大利拥有丰厚的 古希腊罗马 文化积淀。
(4)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3.实质:创立符合新兴 资产阶级 需要的新文化。
4.精神内核及内涵
(1)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
(2)内涵
5.成就
地区 成就 特点
意大利 (起源) 14世纪,产生了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三位著名的开拓者,他们被称为“文学三杰”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15世纪,出现了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他们被称为“美术三杰” 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欧洲各地 (扩展)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各地。英国的 莎士比亚 是文艺复兴后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有《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 人文主义 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6.影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二、宗教改革
1.背景: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
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3.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继德意志之后,西欧其他一些国家也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 加尔文派 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4.影响
(1)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 人文主义 。
(2)有利于欧洲 资本主义 的成长。
(3)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 文化教育 事业的发展。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原因 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16—17世纪,欧洲的 自然科学 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成就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 万有引力 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影响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启蒙运动
1.原因: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启蒙运动 应运而生。
2.含义:“启蒙”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 理性 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 专制统治 带来的黑暗。
3.发展历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精神内核及内涵
(1)“ 理性 ”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2)内涵: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 平等 、自由、法治和 权力制衡 等。
5.主张
国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法国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 三权分立 ,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 希望“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 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
英国 亚当·斯密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被尊为“ 现代经济学之父 ”
德国 康德 认为人应该 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是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6.影响
重 点 研 习
一 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一】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摘编自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入神学领域时,马丁·路德挑战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孟德斯鸠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美]理查德·塔纳斯《西方思想史》等
【思考探究】
(1)概述西方“早期”启蒙的“内源”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着怎样的“接续”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提示:(1)因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接续”关系:文艺复兴弘扬了人文主义,促进了思想解放,为18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理性阶段。
(2)特点:高举人文主义和理性的旗帜;借助了传统思想文化的力量(或借助宗教信仰的力量);从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体系,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勾画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重难归纳]
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比较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世纪 17—18世纪
中心 意大利 德意志 法国
批判 对象 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罗马天主教会 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专制王权
形式 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等 抛弃宗教外衣,公开批判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核心(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理性
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跟踪训练]
1.有学者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开始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据此可知(  )
A.文艺复兴的范围在阿尔卑斯山以南
B.宗教改革的范围在北欧世界
C.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
D.宗教改革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答案:D
解析:由材料“欧洲的现代化进程……真正的文化起点……开始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活动范围,A、B两项错误;“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并非是认为“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C项错误。
二 近代西方科学
【材料一】 所谓科学革命,通常指欧洲16—17世纪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变革,其中尤其以天文学和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中世纪欧洲大学教育的发展,为科学革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动力,如新大陆的发现就证明托勒密的地理学是错误的,远洋航行也需要更精确的航海测绘以及望远镜、气压计、温度计和空气泵等新工具,这些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英国皇家学会于17世纪60年代成立,专注于自然科学,特别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些城市出现科学研究协会,形成关注科技进展和实用发明的氛围。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牛顿的贡献绝不仅限于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定律,更重要的在于他给当时的人们展现了一个像钟表一样严格遵循既定规则而运转的机械论世界。这种机械论世界观影响西欧人达两个世纪之久,极大地改变了西方人对待自然界以及对待神的看法,培育了一种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神。……牛顿力学中的机械观经伏尔泰介绍到法国,深刻地感染了启蒙思想家。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思考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欧洲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回答牛顿的科学理论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
提示:(1)原因: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国家的重视;教育的发展;浓厚的学术氛围。
(2)关系:牛顿经典力学展现了遵循既定规则而运转的机械论世界,为启蒙思想家培育了一种注重必然性的理性精神,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重难归纳]
16世纪以来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1.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自然科学的发展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治权力,需要将自然科学作为反对神学统治、争取思想自由的理论武器。
2.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经过中世纪前期的漫长黑夜,自然科学逐渐复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自然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科学实验条件。
3.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的推动。
4.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科研精神,有利于推动科学的发展。
[跟踪训练]
2.“牛顿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这门科学已无数次地为牛顿自己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爱因斯坦赞赏经典力学体系是因为它(  )
A.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启迪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
C.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
D.系统合理地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牛顿是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这门科学已无数次地为牛顿自己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可知爱因斯坦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系统地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故选D项。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排除A项;材料与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排除C项。
本课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