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3.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件:3.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苏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1 13: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十三课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十五夜望月

1.作者名片 2.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树枝上安歇着鸦鹊。夜深了,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后两句写望月思亲,抒了什么情?
答案:庭院、月光、鸦鹊、露水、桂花树。后两句凝望,抒发了入骨相思之情。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
答案: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3.诗人通过描写月夜景色表达何种情感?
答案:诗人通过联想,由己推人,在这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中,表达出别离思聚的情感。想一想 议一议:
诗题是“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简单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答案: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水调歌头

1.作者名片 2.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端起酒杯来向青天问候。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给下列几句诗划分节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答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2.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
果。
答案:“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
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
眠的情景。﹒﹒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这两句是说,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4.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词反映了词人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我的思念是圆的

1.作者名片 2.名句赏析
(1)我的思念是圆的
这句诗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蕴涵着许多东西。全诗共两节,这一句分别领起了诗的每一节。 (2)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
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而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
亮,好像是信手拈来,但是,在这节诗中,中秋月亮的圆已经
隐含着言外之意——其他时候的“不圆”。当“天涯海角都能
看见它”时,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大概就
是要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应该由不圆
而圆。这一问问得深沉有力,拨动了人们的心弦。1.分析全诗的结构特点。答案:2.诗人为什么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圆的?
答案:诗人借此表达希望团圆、圆满之类的意思。
3.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表达自己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