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3.3 自己之歌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13.3 自己之歌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15:0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己之歌》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时代背景。 2、正确判定、勾画诗中的情语、景语,解读每一节诗歌中的意象所指,分析诗文的内涵。 3、细品诗文,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
二、教学过程: 1、走近作者
(1)简介:惠特曼(1819—1892),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1819 年 5 月 31 日出生于长岛。父亲务农,因家贫迁居布鲁克林,以木工为业,承建房屋;他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民主思想家潘恩的作品很感兴趣,这使惠特曼也深受影响。惠特曼曾在公立学校求学,任过乡村教师;童年时还当过信差,学过排字。后来在报馆工作,又成为编辑。
南北战争期间,惠特曼作为一个坚定的民主战士,显示了他的深刻的人道主义本色。战争激烈进行时,他主动到华盛顿去充当护士,终日尽心护理伤病的兵士,以致严重损害了健康。他的生活十分艰苦,借抄写度日,把节省下的钱用在伤病员身上。他充当护士将近两年的时间中,大约接触了 10 万名士兵,有许多后来还一直和他保持联系。
战后惠特曼在内政部的印第安事务局任小职员,不久部长发现他是《草叶集》的作者,把他解职;后来他在司法部长办公室供职,工作 8 年。由于在内战中受到了锻炼,增加了阅历,政治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高,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代表作简介:1855 年《草叶集》的第 1 版问世,共收诗 12 首,最后出第 9 版时共收诗 383 首。其中最长的一首,即后来被称为《自己之歌》的那首诗。共 1336 行。这首诗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作者毕生的主要思想,是作者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这薄薄一册划时代的诗集受到了普遍的冷遇,只有爱默生给诗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惠特曼从这封信中得到巨大的鼓舞。
《草叶集》是惠特曼诗集最重要的著作,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诗集中的诗歌便像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们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
《草叶集》以“ 草叶” 命名,体现了诗人的民主思想。
惠特曼著有:《给一个遇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代表诗篇:《欧洲》《法兰西》《近代的岁月》(讴歌欧洲革命的诗篇)
诗篇:《桴鼓集》 (反映内战的诗篇)
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
《哦,船长!我的船长》(悼念林肯的名篇)
散文集:《典型的日子》
名篇:《民主远景》
创作特色:浪漫主义
创作的内容、主旨:讴歌民主、自由、平等
(3)名言积累:
人生,始终充满战斗激情。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如果确有神圣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人的躯体。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
1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当失败不可避免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4)诗歌特点及诗人地位:惠特曼使用朴实粗犷的语言,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自由体诗歌,节奏鲜明,汪洋恣肆。《草叶集》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美国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的诗集。它开创了一代诗风,对美国诗坛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2、诗歌写作背景
(1)国家状况:19 世纪上半叶,美国在经济上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基本处于欧洲殖民地的地位。
(2)文学方面:主要从属于英国,还没有建立起本民族的与合众国相适应的民主主义文学。
(3)社会风气:以爱默生(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为首的美国超经验主义者提倡个性解放,鼓吹打破神学和外国教条主义的束缚,在美国来一次文艺复兴,解放个性,就是要发现自己,确立本民族自己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惠特曼通过他自己来表现他的“ 特殊时代、环境和美国” 。
3、诗文初读
(1)导入:《草叶集》初版的开卷之作。此诗揭示了“ 草叶” 的意义: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通的草,有广大的生活天地和强劲的生命力量,它“ 在宽广的地方和狭窄的地方都一样发芽,在黑人和白人中都一样地生长” 。惠特曼认为草是他的形象,他的“ 意向的旗帜,由代表希望的碧绿物质所织成” ,他要用“ 如同草一样朴实” 的语言讴歌祖国和人民。在诗人心目中,不朽的草象征不朽的人民,正在发展中的美国、自由和民主的理想。“ 自己之歌” 即写给自己的歌,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颂扬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自己之歌》共 52 节,这里选的是第 31 节。
(2)读诗文,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情感。标注出情语和景语。(3)口头回顾、复习诗歌情语、景语(意象)的定义
4、再读诗文,分析写作手法,通过意象,品析内容和情感。
(1)思考:在诗歌第一节中,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诗人组合意象时,巧妙地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使用哪些语句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立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意象:草叶与星星、蚂蚁、沙、鹪鹩的卵、雨蛙、藤蔓四延的黑莓、关节与机器、母牛与石像、小鼠等
共同点:平凡微小,但都是造物者精心打造、完美、精工、神奇的杰作。
艺术手法:对比
情语:不会少于;同样地完美;精工的制作;显得渺小可怜;超越了等
情感: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是来之不易、不容忽视的,都有其价值,都值得尊重和赞美。
结合诗题,“ 我” 的内涵与特质:自然打造,神奇完美
(2)思考:诗歌第二节列举了哪些意象?诗人把“我”和这些意象并提有何意义?
明确:
意象:片麻石、煤、藓苔、水果、谷粒、可食的菜根、飞鸟和走兽等
2
意义:表述了 19 世纪自然科学最重要的发现——进化论;“ 我” 作为一个人,与世间各种生命形态有着亲缘关系。我来自于自然,与自然界密不可分;抒发了对世间千姿百态生命的尊重,讴歌生命之美。
结合诗题,“ 我” 的内涵与特质:出身平凡,能量巨大
(3)思考:第三节列举了哪些意象?谁在逃跑在畏怯?它们在躲避或者畏怯什么?为什么是“ 徒然的” ?这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意象:火成岩、爬虫、海洋、怪物、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
意象分类:火成岩、海洋、大的怪物属于可能破坏生命的巨大自然力——它们可能对“ 我”产生威胁爬虫、鹰雕等意象属于与“ 我” 类型相异的生命存在
“徒然的”原因:因为生命不停向前,“ 我” 与世界本质同一。因此这些事物损害不了“我”的存在,即便它们在躲避我的接近,而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我使他们无处可逃。
思想感情:诗文从侧面表达了我的强大,以及自己和自然的不可分割。可以飞越大地,任意东西,不受时空限制,甚至和宇宙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 惠特曼式” 的乐观精神。九个“ 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
结合标题,“ 我” 是:无拘无束,无所不能的
5、课堂总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