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五课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
1.作者名片 2.文体常识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没有生命的事物。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能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特点: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讽刺性;故事情节的虚构性;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一般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常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3.图解课文1.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 “____”同“____”,_____
(2)及反,市罢 “____”同“____”,_____
答案:(1)坐 座 座位 (2)反 返 返回2.一词多义
至之市 ( )
(2)之 反归取之 ( )
何不试之以足 ( )
答案:(1)量长短/量好的尺码 (2)到……去(动词)/
它,代词,指代量好的尺码/它,代词,指鞋先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1)度3.古今异义
(1)先自度其足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推测;估计
(2)而忘操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抓在手里
(3)及反,市罢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达到,通常侧重结果
(4)宁信度,无自信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相信自己
答案:(1)量长短 (2)拿,携带 (3)到,等到
(4)相信自己的脚﹒﹒﹒4.文言句式
(1)郑人有欲买履者。(倒装句,“有”的宾语“郑人”提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郑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
(2)(郑国人)到了集市上。5.名句默写
(1)先自度其足,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 无自信也 6.走进文本
(1)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话?
答案:宁信度,无自信也。
(2)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郑人(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又愚蠢的人(是一个不顾客观实践,搞教条主义的人)。刻舟求剑
1.作者名片 2.图解课文1.一词多义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遽契其舟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
答案:(1)他的/那,那个/他,指代楚人
(2)助词,无实义/代词,指剑(1)其(2)之2.古今异义
(1)是吾剑之所从坠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动词
(2)求剑若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请求,要求
答案:(1)指示代词,这儿 (2)找﹒﹒3.词类活用
遽契其舟 (名词用作动词,_______)
答案:雕刻﹒4.文言句式
(1)楚人有涉江者。(倒装句,正确语序“有楚人涉江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遽契其舟。(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楚人”和介词“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亦惑乎?(固定句式,“不亦……乎”即“不是……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一个楚国人想坐船渡江。
(2)(楚国人)急忙在船边上刻上记号。
(3)不是很糊涂吗?5.名句默写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人最可笑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遽契其舟 是吾剑之所从坠 (2)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6.走进文本
(1)你觉得《刻舟求剑》一文中掉宝剑的人愚蠢之处在哪里?
答案:不懂得船在移动,而刻记号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
(2)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讽刺了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情况的变化改变看法或办法的人。
(3)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