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同步练习(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6 16:2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
合格考过关检验
一、选择题
1.欧洲最高人权奖又名萨哈罗夫奖。萨哈罗夫是苏联“氢弹之父”,后来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促成1963年禁核条约的签署;70年代,他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反对政治迫害,于1975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他起伏的人生经历折射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科技进步瓦解着两极格局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成效
C.人类对战争和极权的反思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波折
2.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徽标。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该徽标蕴含的理念是(  )
A.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B.文化多样化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可持续发展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
D.国际合作与共建“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
3.英国历史学家霍姆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4.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是指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人员以恢复或维护和平的一种行动,其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局部地区冲突的扩大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维护冲突地区人民的人权
D.将冲突地区置于国际社会共管之下
5.下表是一些经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建议的每年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主题活动日,也被称为国际日(世界日)。这可以说明(  )
1月24日 国际教育日
3月21日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4月25日 世界防治疟疾日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
A.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
B.世界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应对
C.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决定作用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
6.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建设当代新型国际关系的一个尝试,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可以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这种新型国际关系主要表现为 (  )
A.经济上互利合作
B.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
C.结伴而不结盟
D.政治经济趋向一体化
7.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底正式成立,它是中国主导创建的政府间性质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到2021年11月,亚投行成员总数达到105个。亚投行的设立体现了中国(  )
A.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B.不断创新投资和融资形式
C.致力于区域金融合作
D.致力于改变国际金融旧秩序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治理的新变化
全球治理变化图
——据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从
国际体系向全球体系的过渡》绘制
材料二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国际在线网
(1)根据材料一,从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和内容分析全球治理出现的新变化。
(2)概述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等级考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1.“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这段话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流是(  )
A.和平与发展     B.人道主义
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
2.近年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
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的时代已经结束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世界的总趋势由对抗走向对话,由紧张趋向缓和
D.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
3.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你认为这种观点(  )
A.正确。因为全球化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基本正确。发展中国家最好别趟这股浑水
C.偏颇。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D.基本错误。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
二、非选择题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统国际秩序的本质是将建立在西方这一“地方性”的政治经验和价值判断等推广至全球,构筑由单一霸主国家主导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全球治理模式和格局。然而,随着西方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影响力日益下降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西方数百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旧逻辑越来越无法与新格局相适应,国际秩序的转型成为历史必然。与此同时,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提出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的“中国方案”也就具有了时代必要性。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不是要输出中国模式或让中国取代西方,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目标。它强调全球治理在认可价值多元和价值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共生、包容共进”,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蔡亮《试析国际秩序的转型与中国
全球治理观的树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答案:C
解析:萨哈罗夫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出于对战争的反思,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是出于对极权的反思,故C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徽标中“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体现了公平、环保的理念,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和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3.答案:A
解析:“更为接近”说明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国之间的经济共同点在逐渐增多,故选A项。
4.答案:B
5.答案:B
解析:通过主题活动日可以看出当前国际社会存在种族歧视、传染病、难民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问题多为世界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应对解决,B项正确;题干材料所列的主题并不能反映出世界发展不平衡,排除A项;题干材料并未凸显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材料的主旨是世界性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它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充分体现我国“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材料“另一种温和的选择”相符,故选C项;A项不能体现出“新型”的特点,排除;上海合作组织不是军事同盟,排除B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主导创建的政府间性质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表现,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投资和融资的形式,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区域多边开发”,并非单纯的金融合作,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D项,排除。
8.参考答案:(1)新变化:参与全球治理的主体从少到多;由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发展为跨国公司、个体力量、国内政府、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内容由规范规则发展为物质、价值规范和制度体系;新增了很多非传统内容等。
(2)观点: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高。
做法:积极参与经济规则制定;承担应有的大国责任;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
1.答案:A
2.答案:D
解析: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改变了联合国内的力量对比,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选D项。
3.答案:C
解析:全球化尽管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甚至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趋势是无法改变的,而且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题中观点过于片面。故选C项。
4.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时代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论证: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使权力分配呈现多维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世界交往频繁;全球挑战日益凸显,人类命运趋向统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社会面临共同挑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不合理。
国内: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实现中国梦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等外交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潜力能够架起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理解之桥,搭建不同意识形态融通对话的平台,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