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2.8十三岁的际遇(苏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课件:2.8十三岁的际遇(苏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14:5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八课 十三岁的际遇 1.作者名片 2.背景介绍
十三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她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读大学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写的。1.正音辨形
迸溅( ) 穹隆( ) 积攒( )
呜咽( ) 惆怅( ) 撷取( )
bìnɡ( )弃 xī( )利 怪pǐ( )
答案:bènɡ qiónɡ zǎn yè chóu xié 摒 犀 癖﹒﹒﹒﹒﹒﹒2.据义填词
(1)___________:向四外溅。
(2)___________:神情迷茫,好像丢失了什么。
(3)___________: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
隙前飞快地越过。
(4)___________: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答案:(1)迸溅 (2)茫然若失 (3)白驹过隙
(4)谈笑风生3.走进文本
(1)速读课文,填写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7岁→初知北大→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岁→进入北大→没想到这么快
16岁→________→不胜凉意、茫然若失
答案: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感悟北大
(2)根据以上内容,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历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答案:向往——自信——欣喜——恍悟。 1.内容探究
(1)第一部分(1~5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答案:时间顺序。写“我”与“北大”结下不解之缘的历程。
(2)第二部分(6~12段)具体写了什么内容?画出北大给予作者感受的词句,完成下面的表格。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我”在“北大”三年的学习生活。(3)第三部分(13~17段)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激北大和要为北大作贡献的深情厚谊。2.思想感情
(1)作者田晓菲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她对北大的深厚感情。文中哪些语句具体表达了这种深情?阅读课文,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对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或赏析。
【示例】选句1: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思维点击:
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示了“我”的成长与成熟,表达了“我”对北大的感激之情。选句2: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后再来上学”突出了作者非常富有个性和自信,突出表现了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的情怀。选句3: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渡句。写出了作者对北大的看法,表达了她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读一读,找一找 你还能找出哪些典型的例句?请具体分析后和同学交流。)【备选例句】
选句4: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90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学校”“学生”“老师”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作者的赞美和感动之情。选句5:是的,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依恋和感动,同时也表达了渴望取得更大成绩来回报北大的愿望和深情。(2)课文为什么以大量篇幅回忆自己对北大图书馆和北大人的感受?
答案:北大,是知识和学术的北大,图书馆是知识的象征,对作者的触动和影响也最深,故重笔写图书馆。人是北大的主体和灵魂,作者写老师和同学,实是写北大的精神。在对北大人的描绘中,作者深切抒发了对北大的惊奇、喜悦、感动之情。(3)文章主要采用第一人称,但有时也与第二、第三人称交替使用,为什么不显得混乱?
答案:第一人称的写法便于直抒胸臆,并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亲切、自然。但文章也用了第三人称(如第4段),使文章显得变化多姿。文章还用了第二人称(如第5段),连用了三个“你”,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知识链接】
“人称”即称呼、叫做。所指的是说话的人叫第一人称,如“我、我们”;所指的是听话的人叫第二人称,如“你、你们”;所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叫第三人称,如“他、她、他们、它、它们”。
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使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无形之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文章很多语句十分优美,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中考的主要考点是赏析优美、重点语句。【名师微博】示例:赏析下列语句。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答案:“太多,太多”,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 【沙场点兵】
赏析下列语句。
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
答案:这句话中“师长”“朋友”等词,从多角度生动地写出作者对北大的感激、热爱、依恋之情。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课文以大量篇幅回忆了自己对北大图书馆和___________
的感受,在作者心中,北大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北大的同学
_________,北大的老师_________ ,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答案:北大的人 生机勃勃 严谨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