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文结构:
第一目 古代印度文化
第二目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第三目 美洲印第安文化
重点:
难点:
文明成就
文明特点及原因
文明早期发展相对独立
课文导入: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BC2500年,印度河流域
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印章文字
达罗毗荼人
早期文化发展
多源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梵文佛音)
(儒沐唐浴)
(境外神域)
古代印度:南亚次大陆
今天的印度: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一、南亚:古代印度文化
(一)地域:
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二)内容:
1、政治:
2、宗教:
①婆罗门教: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前1500年),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②佛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③印度教: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梵文佛音)
婆罗门 雅 利 安 人 祭司贵族 祭祀和教育
刹帝利 世俗贵族 战争和行政
吠舍 一般平民 农牧工商业
首陀罗 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仆役奴婢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梨俱吠陀·原人歌》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特点、实质?
特点:
贵贱分明
职业世袭
法律地位不平等
实质:
是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
为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chà
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
——梵天
提出“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特权
宣扬只有消除欲望,忍耐顺从,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人民
材料一: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长阿含经》
材料二:有生皆苦,有念皆妄。灭尽无余,不受后有。
——《劝发菩提心文》
佛教
公元4世纪时印度教以婆罗门教为基础,种姓制度为核心教义,吸收佛教教义和教规,使印度教成为包罗各种神明、多种哲学思想的混合宗教。10世纪,笈多帝国时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取代佛教在印度的地位,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13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三大主神
创始之神梵天
保护之神毗湿奴
毁灭之神湿婆
印度教
3、文学:
①代表作: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特征: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4、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5、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一、南亚:古代印度文化
(二)内容:
1、政治:
2、宗教:
hē
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2、5世纪,印度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广泛影响到东南亚,
其中巴利文影响东南亚国家文字发展。
(三)传播:
巴利文 大藏经
(梵文佛音)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儒沐唐浴)
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培养国王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朝鲜)衣冠制度,悉同乎中国,故曰诗书礼乐之邦、仁义之国也,而箕子始之,岂不信哉?
——《东国通鉴》
(一)、朝鲜文化
1、文化成就:
①经济: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②天文:7世纪,朝鲜半岛的居民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③史学: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④乐舞:朝鲜的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一)、朝鲜文化
开城 瞻星台
新罗
高句丽
百济
朝鲜半岛的乐舞
2、文化交流:
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②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1、文化成就:
朝鲜“谚文”
15世纪朝鲜王国世宗大王
颁布诏书《训民正音》,
创立谚文。
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这时期的民间舞名称之为“杂舞”,融合了汉、魏以来的杂舞,江南的“吴歌”,荆楚的“西曲”等歌舞,形成“清商乐”和汉族的“清商乐”相平行,而少数民族的“胡乐”、“胡舞”及外国乐舞如“天竺乐”、“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康国乐”、“高昌乐”等.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
科举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一)、朝鲜文化
(二)、日本文化
1、成就
(1)信仰:
①神道教
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山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
12世纪后,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形成武士道。
②武士道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并获得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
武士道最为强调的精神,其一为尽忠,其二为知耻。尽忠知耻的最高表现,就是死:为忠和耻而死,是为圆满。
“武士者,须一生悬命于武士道。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
——《叶隐》
日出之国
(2)文学艺术建筑
①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②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③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浮世绘,即日本传统的风俗绘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大和绘,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画在隔扇和屏风上
2、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① 日本在中国汉字基础上,创制了平假名和片假名
② 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和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文化
日本“三道”—茶道、花道和书道
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人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
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的佛堂供花,并融合了本土文化,成为日本人修养身心的重要环节。
日本人称书法为书道,用毛笔写汉字。日本带回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将之推广。
唐风时代
三、古代美洲文化
(境外神域)
(一) 特点:
1、 独立发展,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
区域 文明 国家形态
中美 玛雅文明
中美 阿兹特克文明
南美 印加文明
城市国家
结构松散的王国
统一的大帝国
2、文化共性:
① 多神崇拜
② 规模宏大的金字塔
玛雅 玉米神
玛雅 羽蛇神
美洲 金字塔
1、玛雅文化
(1)宗教:崇拜自然神
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
(2) 文字:创造独特的象形文字
(3)历法:发明太阳历——“玛雅历”
(4)数学:知道“零”的概念
创造20进制
(一) 特点:
(二)文明代表:
创造之神 伊查姆·纳
玛雅象形文字
2.阿兹特克文化
(1)宗教:崇拜太阳神,修建金字塔
(2) 文字:图画文字记事
(3) 手工业: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器等非常精美
太阳神(战争之神)
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保护神
图画文字
阿兹特克金币
阿兹特克“浮动园地”
4.印加文化
(1)宗教:崇拜太阳神
(2) 文字:使用结绳记事
(3) 历法:制定太阳历、太阴历
(4) 交通:建造长达数千千米的驿道
(5) 医学: 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印加太阳神庙
印加结绳记事
印加穿颅术
印加“飞毛腿”信使
印加古道
(三)毁灭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了大肆屠杀,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阿尔瓦拉多用骑兵120名、
战马173匹和步兵300名,征服了玛雅人。
·公元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埃尔南·科尔特斯用600多名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其中战士508名,马16匹,火炮14门。
·公元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180人出征印加帝国。其中战士共168人,马62匹。
材料一: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世界通史》(王斯德)
材料二: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三: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 疾病、瘟疫等灾害 ;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孤立发展,缺乏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探究: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
1.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对东南亚产生了重要影响。
2.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
小结:
1.理解文化形成的可能性
2.尊重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3.认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