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重点难点:
1.重点
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导致的人口转移和族群变化。
2.难点
人口和族群的变化最终引起了
文化的冲突、交融和认同。
课文导入:
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区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
印第安文化
基督教文化
现代文化
历史宽容
文化融合
传承历史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
西进运动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后)
(一)美洲族群变化
1、原因:
1.欧洲国家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
(1)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2)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2.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
原因:
影响:
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对非洲:
对美洲:
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
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为殖民者的种植园和矿山
提供了劳动力
3.大量欧洲人因各种原因来到美洲
结果:美洲族群的变化
印度安人数量锐减
非洲黑人数量激增
欧洲白人的数量大大增加
新的族群——混血人种
(传播宗教、躲避政治迫害、追求财富……)
(一)美洲族群变化
1、原因:
2、影响:
①白人、黑人以及混血后代成为美洲主要居民;
②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美国文化认同:
多种文化融合,强调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
拉丁美洲文化认同:
以宗主国文化为基础,融合欧洲白人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的文化认同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现代拉丁美洲》
1、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给美洲带来伊比利亚文化。
2、殖民者贬低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
3、印第安人和黑人在互动的同时,又保存了自己的传统文化。
4、长期互动中形成以欧洲文化占主导的新的拉美文化。
课文p39:“学思之窗”:欧洲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的影响?
(二)美洲国家人口结构的现状:
由于历史条件差异,美洲各国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1、北美(美国、加拿大)
2、拉丁美洲
① 白人占据人口的大多数
② 美国建立印第安人保留地
①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
黑人人口占多数
②秘鲁等少数国家,
印第安人较多,但很少过半
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
海地
玻利瓦尔
圣马丁
二 、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7世纪,荷兰人塔斯曼到达
新西兰 、塔斯马尼亚岛
1788.1.26,英国在澳建立殖民地
新西兰
澳洲土著居民
澳大利亚就有人类居住。由于远离欧亚大陆,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在殖民者到来之前,他们都处于原始社会中,社会发展程度很低。
3万多年前
英国殖民者放开对土著的屠杀,杀一个成年土著给5磅,杀一个儿童给2磅。
1828年
澳大利亚的英国后裔占82%,但土著却只占总人口微不足道的0.01%
20世纪70年代
1901年
1788年第一批英国流放罪犯抵达澳洲时,土著居民接近75万,但到了1901年,土著已不足9万。
二 、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二 、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
1、18世纪中后期:
英国将其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
2、19世纪:
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
3、1851:
发现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
4、19世纪中叶:
白人成为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主流文化
澳大利亚1788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
1931年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国旗 英国国旗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华工也被称为“猪仔”、契约劳工,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如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远至古巴和秘鲁等国家,进行艰苦的劳动工作。
美国太平洋铁路
华工在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华工戴着脚镣
在秘鲁甘蔗园劳作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一) 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
年代 土地面积 人口 每人实得土地
嘉庆十七年( 1812) 7913939(顷) 361600000 人 2. 19
道光十三年( 1833) 7420000(顷) 398942036 人 1. 86
咸丰元年( 1859) 7716254(顷) 432164417 人 1. 78
材料一:清代历代土地与人口比列关系变化 ( 单位: 亩 /每人)
(1)国内“地少人多” 矛盾突出
“地少人多”
矛盾尖锐
材料四:“华工之往美,实由美人之招之使来也。当加利福尼亚初合并美国之时,急于拓殖,而欧美及美国东部之移民,惮其辽远,来者不易,资本家苦之。及觅得金矿,盛开铁路而劳佣之缺乏更甚,是以渡海而求之于中国。”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
黑奴贸易受限制
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合法地招募华工
材料二:“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续增条约》
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的一则招工广告:
美国人是非常富裕民族,彼等需要华人前往,极表欢迎。彼有优厚工资,大量上等房舍、食物与衣着。你可随时寄信或汇款给亲友。……此是一个文明国家……全体一视同仁……如欲赚取工资及保障工作,可问本公司申请,便得保证。——《台山华侨史》
列强诱骗华工
①黑人奴隶不断起义,打击了黑人奴隶制度;
②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废奴运动兴起;
③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商品输出成为主要手段;
④英美等国一些政治家的长期努力。
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
(一) 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
1、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英、美等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
2.19世纪中叶,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出国,形成苦力贸易。
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获得巨额利润。
3.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二)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1.开发美洲
(1)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中央太平洋铁路
工地主要劳动力。
(2)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每根枕木下都有
一具华工的尸骨”
华工被称为“沉默的道钉”
太平洋铁路通车盛典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
“美国华人的历史是一段充满文化冲突、政治排斥,和一连串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历史”
秘鲁鸟粪岛华工
闻各工每日晨起以铁链锁牵就役,晌食不过面包一块,香蕉二枚,日晚牵归,监以黑奴,稍怠则鞭棒交下,击死勿论。——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遭受残忍虐待
1.开发美洲
2.开发大洋洲
在澳大利亚开采金矿
在大洋洲岛屿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
促进这些地区的开发
1851年,澳洲“淘金热”
华工被蔑称为“吃渣滓”
(三)华工开发美洲、大洋洲的影响
在各地形成了诸多唐人街,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纽约唐人街举行新春大游行
明清“下南洋”促进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
小结:
近代殖民扩张以来,强制性的人口跨地域转移和族群替代性的移民方式,使文化交融与认同蕴含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并经常表现为族群间的文化冲突,“混血文化”也在文化冲突过程中,经过长期孕育和分娩的痛楚而诞生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尊重差异 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