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06 16:0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早期:
口头传说、史诗
后期:
学校、书籍、图书馆、博物馆
保护和利用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
传承民族文化
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
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四川博物院藏)
重点难点:
第一目 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二目 印刷书的诞生
第三目 图书馆的成长
第四目 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中坚力量)
(大众化)
(服务性)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课文导入:
北京国子监的琉璃牌坊
太学与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北京的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兼教育行政机构
(汉武帝设立)
(西晋设立)
1905年,清朝设学部,国子监退出历史舞台
(一)古代教育
1.形式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官学
①西汉:中央设立太学,地方官学
②西晋:设立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私学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
学在官府
春秋:私学产生,孔子首创;
唐代:私学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
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
宋代:书院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书
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
学在民间
《孔子杏坛讲学图》(明代吴彬)
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学受业者,亦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五月敕
中国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
宋朝私学——书院制度
《白鹿洞书院学规》
(一)古代教育
1.形式
2.影响
材料一:太学教育为适应封建社会治国者的需要,对太学课程的设置做了严格的 规范。西汉时期太学的主要教材是经史,以儒家经典“五经”和“三传”作为基 本教材。“五经” 具体指《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 、《春 秋》这五部经典。“三传”即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 传》的合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周丽霞《传统太学私塾》
材料三:士子们为了获取功名,一条路子是进官学为考科举作准备,但官学不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它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人们不能不趋于私学。 加之,科举后来重在诗文,官学只读经书,实际上不能满足需要。士子们转而投向名流学者。这样既可学到真本领,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师的推荐与指引, 对于取得功名是重要门径,因之名流学者更是士子们所景仰和投靠的,私学当然更加繁荣。
——孟东宪《中国古代学校制度史料》
①有利于保存与创新中国古代文化
②有利于传承儒家经典
③有利于科举制的不断发展。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
2.古代欧洲的学校教育
(1)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
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柏拉图学园(Academy)
“不懂几何者免入”
(2)中世纪欧洲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
“大学”一词源自拉丁语,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
现代大学制度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大学之母”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近代的学校教育
1. 作用: 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2. 表现:
(1)法国:拿破仑创立“大学区”制度,确立国民教育制度。
(2)德国: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实现教研合一。
(3)美国:大学倾向世俗化、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接受大学教育。
1806年拿破仑统治时期创办的一种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及行政体制,主要做法:创立巴黎帝国大学作为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设总监一人……所有学校的开办必须得到总监许可,全国实行同一学制和课程。
耶鲁大学办学目的:
“使青年能够胜任无论是社会机构还是教会机构的公共职务。”
世界
柏林洪堡大学
依据创校者洪堡“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所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爱因斯坦、黑格尔、赫兹、薛定谔、叔本华、谢林、海涅等一大批学界大师都曾在该校学习任教。"现代大学之母"
(二)近代的学校教育


②1912,改名“北京大学”。
③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① 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立,近代中国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分科教育,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清华大学
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梁启超、王国维、
陈寅恪、赵元任
① 1911年,清华学堂
② 1912年,清华学校
③ 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
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
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
课本P78“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促进思想解放;
有利于学术研究,促进近代大学成长。
观点:
影响:
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
教育目的:
古代: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近代:培养实用人才,救亡图存
教育内容:
古代: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近代: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
课本p81:“历史纵横” 留学教育
历程:
作用:
①古代:
②洋务运动时期:
③甲午战后: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
⑤20世纪20年代以后:
日本向中国 派遣唐使, 如吉备真备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如邓小平

清政府派留学生赴英美, 如詹天佑、严复
出现留学日本热潮, 如鲁迅
十月革命后出现留苏热潮,如邓小平年离法赴苏留学
有利于华夏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
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与中坚力量
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
促进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①建国初期: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教育为国家建设
服务,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决定( 扫盲教育);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年代:提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③1977年 :高考制度恢复
④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⑤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三)现代的学校教育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独立自主)
2.历程:
扫盲教育
景山学校
二:印刷书的诞生
(一)书籍的出现
1. 地位: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⒉.各地的书籍
(1)世界:
公元前30世纪,埃及的纸草书卷
——书籍的雏形
(2)中国:
早期书籍是简策和帛书,
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纸草书卷
马王堆帛书
(二)印刷书的诞生
1.条件:造纸业的发展及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发展:
①前2世纪,出现植物纤维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
促进了文化传播
①唐朝:雕版印刷
②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是印
刷技术质的飞跃(11世纪中期)
(1)造纸业的发展
(2)印刷术的发明
③15世纪:德国人谷登堡整合多项技术,
发明金属活字印刷,
推动报纸、杂志的普及。
植物纤维纸
谷登堡
《谷登堡圣经》
课本p83“思考点”: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技术:
印刷书的出现是将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的产物,成为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
知识:
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是因为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更多人可以阅读书籍。这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宋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从印刷品的流通欲望与范围来看,是因为古代中国书籍出版内容主要是历书、农书等工具书和儒家经史子集等经典;而且,这些书籍一旦雕刻成版,“易成、难毁、节费、便藏”,且雕版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尽管科举考试之后,读书人进一步增多,但印刷品往往局限于科举范围之内;作为世界另一半的女性自古就被排斥在才识之外。——摘编自李瑞娜《毕昇与古登堡为何无法对话》
为何宋代活字印刷未能如谷登堡印刷术产生革命性影响
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主要印刷工具书;
②雕版技术历史悠久工艺成熟,更换印刷方法的要求并不迫切;
③科举制和儒家思想的制约,印刷品传播范围有限;
④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文化传统的制约,女性读书少;
⑤汉字数量大,排版繁琐,制作成本高昂;
⑥对工人知识水平要求高。
课本p83“历史纵横”:
翻译活动的开展
徐光启与利玛窦翻译
《几何原本》(前六卷)
促进文化交流
扩大文化影响力
玄奘翻译佛经
严复翻译
《天演论》
同文馆
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
三、图书馆的成长
(一)图书馆:收藏文字资料,保存人类文化典籍
(二)发展历程
1.国外图书馆
(1)古代:亚述图书馆
①地位: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
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②建立:前7世纪的亚述巴尼拔王建立
浮雕之于亚述
相当于雕塑之于希腊
绘画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人首飞牛雕刻
(2)中世纪:
①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
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私人图书馆兴起。
(3)近代:
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作用
美国国会图书馆
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美第奇家族图书馆
①重视图书文献保存
②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
③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
(二)发展历程
1.国外图书馆
2.中国图书馆
官藏:
盟府:周代及诸侯所置收藏盟约载书,封爵勋策的机构。
藏室:藏书和档案处所。
天禄阁、石渠阁:同为汉宫御用藏书典籍和开展学术活动的
地方,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
①原因︰私家藏书伴随私学的出现得到发展。
②代表: 明朝的天一阁
私家
藏书:
近现代:
京师图书馆 北京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毛泽东曾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期间, 阅读许多共产主义书籍 ,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①埃及亚历山大博学园缪斯宫——最早的“博物馆”(托勒密·索托创立)
②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③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法籍神父韩伯禄建立)—我国最早近代意义上博物馆
④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陈列动物标本)
⑤南通 “博物苑” ——国人自建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⑥国立历史博物馆 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⑦故宫博物院(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⑧国立中央博物院(蔡元培倡议) 国立南京博物院
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
⑩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程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1、历程
展现文化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2、作用: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
“后母戊”青铜方鼎
(商朝)
骆驼载乐陶俑
明仿宋针灸铜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执行委员会”银印
入世槌
学校教育
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
学校教育在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小结
印刷书的诞生有助于文化大众化,对提高人们文化素养、促进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馆保存文化典籍、
提供学习环境与途径
展现文化血脉的绵延,提供公共服务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