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4《望海潮》《扬州慢》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4《望海潮》《扬州慢》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16: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
《望海潮》《扬州慢》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意境、艺术手法。
3.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一、知人论世,知晓背景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一、知人论世,知晓背景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二、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大声朗读两首词,感受两首作品不同的韵律、情感。
望海潮
柳永 〔宋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理解赏析,体会情感
1.二读《望海潮》,圈画关键词语,找出能概括杭州城总体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解释说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三、理解赏析,体会情感
2.三读《望海潮》,找到描绘杭州繁华景象的意象,把握意象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城市风景优美,百姓安乐富足。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江开阔无际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杭州民殷财阜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西湖景致秀美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百姓和乐之景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官员与民同乐
写法介绍:铺叙
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
望海潮
柳永 〔宋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毛亨《诗序》
三、理解赏析,体会情感
3.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作品,勾画重点意象的句子,完成下面的表格。
今日 昔日
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二十四桥
今日
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昔日 化用典故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春风十里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今日 昔日
尽荠麦青青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春风十里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
清空冷寂的意象;古今清晰的对比;化用杜牧诗句
四、比较阅读,探寻主旨
这两首词都是描写城市景象,但两首词选取的意象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所呈现的意境、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文本比较分析。
篇目 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望 海 潮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人家、珠玑、罗绮 民殷财阜 铺叙 虚实相生 渲染烘托
讴歌
赞美
云树、怒涛、天堑、重湖 叠巘、桂子、荷花 雄奇清雅
羌管、菱歌、钓叟、 莲娃、箫鼓、烟霞 太平祥和
扬 州 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热闹 虚写、用典
感伤
哀婉
荠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 悲怆萧条 实写、对比
五、比较阅读,尝试评价
《望海潮》《扬州慢》,一欢一悲,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六、联系实际,巩固提升
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是我们看得见的记忆。请结合今天的学习,写一段你的“城市记忆”。
谢谢观看!
答疑
一、注意诵读,体悟情感
《望海潮》与《扬州慢》,均以城市为表现对象,一颂升平,一伤离乱,一铺张华丽,一曲折深婉,情感主旨与表达方式均有着显著的差别,诵读时应有所留意。
望海潮
柳永 〔宋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扬州慢
姜夔 〔宋代〕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特殊的词牌
两首词的词牌均为首创,一般来说词牌只规定词作的格式,和内容往往没有什么关系,但这两首却是例外,词牌兼有题目的功能。
三、有趣的关联
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一,《望海潮》流传至金国,金主完颜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于金正隆六年大举南下侵宋,一度攻占扬州,并作有《南征至维扬望江左》一诗:“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