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氓(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课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鉴赏细节,品味其艺术效果;
3.思考悲剧成因,探究作品主旨。
学习活动一:分析人物形象
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各具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请你找出男女主人公婚前及婚后表现的相关句子,对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概括。
(一)女子形象分析
婚前: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温柔体贴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纯真痴情
(一)女子形象分析
婚后: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辛劳忍辱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坚强刚毅
(二)男子形象分析
婚前: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忠厚老实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急躁易怒
(二)男子形象分析
婚后: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用情不专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粗暴冷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背信弃义
小结
本诗以第一人称从正面塑造女子形象,她从一位纯洁多情的少女,到辛劳忍辱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不幸的遭遇令人同情。而诗中的男子氓,则是由女子的描述间接呈现,通过前后行为的反差,一层层揭开了他假老实、假温情、假忠诚的面具,将一个性情狂暴、违背诺言、始爱终弃的负心汉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女子与氓两个形象构成鲜明对比,谁真谁假,谁善谁恶,谁美谁丑,读者已了然于心。
学习活动二:鉴赏作品细节
一、除了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之外,诗中还有一些意象反复出现,值得我们注意。你能找出这些意象并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吗?
“桑”
诗中两次写到“桑”: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分析:
用比兴手法,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桑叶由润泽茂密到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容颜由青春靓丽到憔悴衰老的变化,也暗示她与男子之间的爱情由盛而衰,由浓而淡。
此外,由第一章中的“抱布贸丝”可猜测女子家是种桑养蚕的。采桑,应该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所以她一定对于桑树的成长变化特别敏感。这里选用“桑”的意象,
就身边的事物打比方,更显得自然真切,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富于生活气息。
“淇”
诗中三次写到“淇”: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分析:“送子涉淇”,这是女子恋爱时的场景。“涉”字表明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此时的淇水看见了她对爱情的痴迷。
“淇水汤汤”,应是婚变后女子归途中所见之景,淇水仿佛也在为她被抛弃而伤心;
“淇则有岸”,淇水成为她迷惘时的精神寄托,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女主人公从痛苦走向清醒决绝。
淇水既是环境要素,也是女主人公人生经历的见证。一条淇水作为背景贯穿全诗,也显示了作者构思的严密与精巧。
二、除此之外,诗中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注意,就是女子对氓称呼的变化,你能找到吗?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氓——子——复关——尔——士——尔——其
氓之蚩蚩——“氓”,意为“民”,指普通百姓,没有感彩。女子称男子为“氓”,带有相识之初的距离感。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是恋爱时女子对男子的称谓,在她心中这位男子已不再是个普通人,而是自己心爱的恋人,所以用“子”。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复关”是氓所住的地方,以“复关”代指氓,是借代的修辞。朱熹《诗集传》:“不敢显言其人,故托言之耳。”体现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又恐心思被人知晓的羞怯。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直呼对方,此时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距离进一步拉近,这样的称呼更显亲密。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士”是对男子的通称,这是女子对婚后男子品行的评判,用“士”更冷静,更客观,也更疏远。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尔”,本是女子婚前对男子的亲密称呼,此时婚姻破裂,回想往日甜蜜誓言,还带有一丝怀念、留恋。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其”,是第三人称代词“他”,此时的女子在情感上拉开了与氓的距离,表现了她对婚姻彻底失望后的清醒,冷静。
小结:从“氓”到“子”到“尔”到“士”,最后到“其”,不同称呼的变化,既避免重复,产生错落之美,也符合人物的身份变化和情感发展。
学习活动三:探究作品主旨
一、从热烈的爱恋开始,以冰冷的决绝结束,是什么造成了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请结合诗歌内容以及当时的时代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从表层看,这场婚姻悲剧是男子三心二意、不负责任和女子识人不深、遇人不淑造成的。
从深层看,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使得男子在婚姻中享有支配权。女子在夫权的压迫下,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一旦丈夫变心,往往难逃中道见弃的结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悲剧。
本课小结
《氓》讲述的是两千年前一个普通女性婚恋的悲剧故事,也代表了自古以来无数有同类遭遇的女子的心声。个性鲜明的人物,深挚复杂的情感,赋比兴的充分运用,情与景的完美融合,使它具有了持久的震撼力量和永恒的审美魅力!
课后作业
尝试将本诗改编成课本剧。
谢谢观看!
高二—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语文—第一单元
氓(第二课时答疑)
有同学问,“子无良媒”在当时是很严重的问题吗?媒人对古人的婚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古礼认为女子嫁人,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诗经·齐风·南山》中的“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规范。
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而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
鄘风·蝃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注释】
蝃蝀(dìdōng):虹,亦称美人虹。 有行:指出嫁。
隮(jī):虹。 崇朝:终朝,整个早晨。
乃如之人:像这样的人。 怀:古与“坏”通用,败坏,破坏。
昏姻:婚姻。 大:太。
信:贞信,贞洁。 命:父母之命。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