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高二—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深入理解作者的生命思考,体会哲思之美;
2.品读文本,用心赏味选文的写作特色,感受语言之美。
一、研读:生命思考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风 物 特 点 联 想 余 韵
小溪 可爱、不分昼夜、清冽养人 往日村里的人们 山村的水源与居住的村民
鼠麹草 蓬勃、谦虚、纯洁、坚强 像是少女的山村 山村的朴质坚韧、宁静美好
彩菌 俯拾皆是、色彩丰富、点缀滋养 七十年前的采菌场景 山村的热闹欢愉
有加利树 最高、速长、威严、外来 严峻的圣者 山村的原始闭塞
风夜中的狗嗥 时远时近、威胁吓人 海上飓风,寒带雪潮 山村的渺小脆弱、疾苦无眠
静夜中的麂嘶 温良、机警、美丽 传闻与幻境 山村的繁盛与和谐
关注寻常风物,抒写联想启发
“游”与“思”的互动互补
任务一:余秋雨先生在散文集《千年一叹》中说到:“世上的古城堡大多属于战争,但其中有百分之一能进入历史,千分之一能成为景观,万分之一能激发诗情。”这个山村于风物间留存的余韵无疑激发了“我”的诗情——对生命的思考。请任选一种风物,划出里面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风物中寄存的哲思之美。
文本探究
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文本细读
第五节:泉水——生命的声息相通,自然滋养生命
第六节:鼠麹草——生命的宁静,自然简化心灵
文本细读
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人与自然
这时我正从城里来,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这使我知道,一个小生命是怎样鄙弃了一切浮夸,孑然一身担当着一个大宇宙。——纷扰与宁静,小与大,浮夸与质朴
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像是这个少女,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变与不变,瞬间与永恒
对立与和谐
第七节:彩菌——生命的灿烂,自然丰富生命
文本细读
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目前的世界。
——深受吸引但不至迷失
这景象,在七十年前也不会两样。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文化点缀与生命滋养
第八节:有加利树——生命的蓬勃,自然感奋生命
文本细读
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
——生命的感染与召唤
望久了,自己的灵魂有些担当不起,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若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
——生命的震撼与追随
第九节:野狗的嗥叫——生命的孱弱,自然威胁生命
文本细读
这时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体验的,物质方面所获得的,都失却了功用。使人想到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自己一点也不能作主。
——生命的渺小与无奈
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生命的孱弱与无助
文本细读
这温良而机警的兽,自然要时时躲避野狗,但是逃不开人的诡计。月色豫胧的夜半,有一二猎夫,会效仿麂子的嘶声,往往登高一呼,麂子便成群地走来。
——人的诡计与鹿的温良
这美丽的兽,如果我们在庄严的松林里散步,它不期然地在我们对面出现,我们真会像是传说中的圣人一般,在它的两角之间看见了幻境。
——人的怀想与鹿的难寻
生命的消逝
自然的平衡
第十节:麂子——生命的消逝,自然包容生命
第五节:小溪的水源——生命的声息相通,自然滋养生命
第六节:鼠麹草——生命的宁静,自然简化心灵
第七节:彩菌——生命的灿烂,自然丰富生命
第八节:有加利树——生命的蓬勃,自然感奋生命
第九节:野狗的嗥叫——生命的孱弱,自然威胁生命
第十节:麂子——生命的消逝,自然包容生命
人文母题:
人与自然
生命哲思
于自然中获得生命的启发
体验生存的意义
生命哲思
“山水越是无名,给我们的影响也越大。”
“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我们不应该把些人事掺杂在自然里面:宋、元以来的山水画家就很理解这种态度。在人事里,我们尽可以怀念过去;在自然里,我们却愿意万古长新。这些风景里出现的少数的人物也多半是无名的:但愿他们都谦虚,山上也好,水边也好,一个大都会附近的新村里也好,他们的生与死都像一棵树似的,不曾玷污了或是破坏了自然。”——冯至《山水·后记》
冯至的去人文化思想
日常风物:小溪的水源、鼠麹草、彩菌、有加利树、野狗的嗥声、麂子
生命思考:滋养、简化、丰富、感奋、威胁、包容——人与自然的内在关联
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希腊绘画:没有人的动作,山水是空虚的。
——隔:物是人的移情
贾岛: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庄子: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宋元山水画:人构成山水的局部。
——不隔:物与人的谐一
“民胞物与”的生命哲学
生命哲思
二、品读:写作特色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任务二:作家冯至在本文中借助独特的语言艺术,完成了由日常风物的描写到生命思考的沉吟。请从描写对象的选择、描写手法的使用、描写语言的表达等方面,对其写作特色加以赏鉴。
写作特色
文本细读
描写对象的选择——关注无名风物,意象丰富,意境生动
丰富意象
可爱、清冽的小溪
谦虚、纯洁、坚强的鼠麹草
俯拾皆是的彩菌
速长、最高、悚然的有加利树
吓人的风夜狗嗥
温良的静夜麂嘶
点线
点面
远近
声色
动静
典型意境
1.村女放羊图
水墨
宁静之美
2.雨后采菌图
水彩
热闹之美
充满生命活力和原始野性的山村
文本细读
描写手法的使用上:丰富生动,厚朴深远
正
面
描
写
例:在夕阳里一座山丘的顶上,坐着一个村女,她聚精会神地在那里缝什么,一任她的羊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吃草,四面是山,四面是树,她从不抬起头来张望一下,陪伴着她的是一丛一丛的鼠麹从杂草中露出头来。
动静结合——那无忧无虑聚精会神的村女、那涌动在远远近近的山坡上的羊群,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村女牧羊图。在人与羊一缝一食的“动”中,沁透出夕阳里山丘上让人消解尘世纷扰的宁静,而那一丛一丛的从杂草中露出头来的鼠麹草,便是这宁静的底色——纯净、生动。宁静幽远,如一幅清新淡雅的国画,渲染了人和环境的自然和谐。
文本细读
例:我看见这幅图像,觉得我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
通感——借助视觉与感觉的并用,将抽象的“纷扰”形象化,生动传达出山村图景给予“我”这个外来者的抚慰与净化,侧面衬托出自然赋予生命的宁静诗美。
描写手法的使用上:丰富生动,厚朴深远
侧
面
描
写
文本细读
描写手法的使用上:丰富生动,厚朴深远
写森林或草原——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以夸张写其原始
写旧路——它无人修理,无日不在继续着埋没下去。以拟人写其荒芜
写山谷——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以对比写其变化
写小溪的水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以引用写其相通
写彩菌——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以比喻、排比写其斑斓
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以联想(常用)写其恐怖
表
达
技
巧
文本细读
描写语言的表达上:灵动多姿,含蓄飘逸
1.句式的长短变化、整散结合
例: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
第一句:长句+散句,表意严密、内容丰富,表达灵活、富有变化。
第二句:短句+整句,短小精炼、对称整齐,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文本细读
描写语言的表达上:灵动多姿,含蓄飘逸
2.语言的洗练传神,清新隽永
写森林或草原——默默地对着永恒。叠词写其情态
写路——眼前的浓绿浅绿。反义词状其色彩
写小溪的水源——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四字词括其常态
写鼠麹草——有白色茸毛的花朵。颜色词摹其细节
写麂子——(猎夫)往往登高一呼,麂子便成群地走来。动词显其性情
一是在描写对象的选择上,意象丰富,意境生动。
二是在描写手法的使用上,生动多样,厚朴深远。
三是在描写语言的表达上,灵动多姿,含蓄飘逸。
写作特色
“含蓄、飘逸、简明、生动,而且诗意盎然,读之如食橄榄,余味无穷,三日口香。”
——季羡林
诗化散文
文质和谐
写作特色
课时二小结
生命思考——于山水中获得生命的哲思,人与自然的和谐
写作特色——诗化散文写作,文与质的和谐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冯至
跨越物我,融容自得
课后作业
游园:重新环游与我们朝夕相伴的校园,观察园中自然风物,思考我们与它们之间的联系,调动联想,写一篇自然描写与生命思考相结合的小随笔。
拓展阅读
冯至《山水》《十四行集》
里尔克《论“山水”》
梭罗《瓦尔登湖》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于坚《云南冬天的树林》
汪曾祺《昆明的雨》《梧桐》
天自
地然
大至
美恒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