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25 有的人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3.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去》、《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在上海溘然长逝,中国现代文坛上陨落了一颗比泰山还要重的巨星。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获得解放的广大人民群众第一次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而引起的无限感慨。俯下( )憎恶( )臧克家( )
不朽( )摔垮( )熔岩( )fǔwùzāngxiǔkuǎróng一、读一读﹒﹒﹒﹒﹒﹒情愿:
抬举:
下场: 心里愿意。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二、记一记1.《有的人》全诗共7小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意思。
2.“有的人”诗中指哪些人?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层:评价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层:赞颂鲁迅伟大的一生。第三层:赞颂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全诗共7节,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及像鲁迅一样的人。一、研读文本1.如果把“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两句话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文章的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作者有感而发,因而原句更具体形象地描绘出统治者高高在上,欺压人民;革命者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画面,改句则较平淡,表达效果不如原句好。 2、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义有何不同?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3、“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读者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的话,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的执着。1、《有的人》这首诗赞颂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
2、读过这首诗,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精神。这首诗歌颂“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鞭挞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启示我们要树立革命人生观,像鲁迅那样去生活战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探究主旨三、品析语言1、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会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3、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为什么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为自己学习的动
力,刻苦努力,发奋图强以期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报效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