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信息窗三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发展学生找信息、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情境
师:春暖花开,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了很多美化环境的活动,一起去看看今天他们又在忙什么呢?(出示信息窗图)他们正在把收集的垃圾分类,准备送到回收站里。(出示统计表)他们的成果可真不少,看都捡了什么?(易拉罐和矿泉水瓶)
找信息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学生说信息,指导读信息的方法)提问:一班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二班呢?28表示什么?6呢?(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题(1)根据“二班捡了15个易拉罐,一班捡了10个易拉罐”提出问题。师问: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一般提加法问题)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板书:二班比一班多捡多少个易拉罐?)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问?(一班比二班少捡几个)(2)根据“三班捡了28个矿泉水瓶,捡了6个易拉罐”提一个同样的数学问题。还可以怎样问?(板书:三班捡的易拉罐比矿泉水瓶少几个?)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情境,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数学热情。本信息窗信息较多,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找到需要的信息并板书出来,然后根据指定信息提问题,思维更有指向性,降低提问题的难度,时间效率有了保证。】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明晰道理。
列一列首先让学生把信息和问题完整读一遍。问:你会解决吗?(学生列式,教师板书在黑板上。)问: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减法?(学生解释困难)师:当我们数学上我们遇到困难,可以借助什么帮助我们理解?对,动手画一画、摆一摆是最好的解决问题办法。你们愿不愿意动手试一试?
摆一摆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三角形和圆形,你打算用什么代表二班捡的易拉罐的个数?摆多少个?(15个)一班呢?(10个)下面同桌二人小组合作,把一班和二班捡的个数用不同的图形摆出来。边摆边思考:怎样摆才能清楚的比较出两个班易拉罐的个数?(同桌合作,教师巡视,请一个小组到展台摆。)
议一议
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摆的评价他们摆的好不好,说明理由。通过辨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个班级要分别摆成一行,摆直了并且一个对着一个,能更清楚比较多少。给学生时间修正自己摆的不恰当的地方。
想一想
师:同学们真会动手,下面比一比谁会动脑?请前面同学讲:给大家指一指,那一部分是二班比一班多的 (老师用小棒分开, 标出“比一班多的”) (指另一部分)问:这一部分和一班怎么样?(标出“和一班同样多”)动脑想一想:那要求二班比一班多几个,需要怎么办?(把和一班同样多的去掉)用什么方法算?(减法)小结:对,从二班里去掉和一班同样多的10个,就是二班比一班多的。所以用减法算。
说一说
同桌二人小组对照自己摆的学具互相讲讲为什么用减法。
电脑演示,加深认识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了新问题,我们一起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回顾一下。(可以边提问边演示)二班捡的个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一班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一班多的,去掉和一班同样多的部分,就是比一班多的,所以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满足学生的好胜心,肯定他们列式是正确的,当他们不能解释为什么用减法算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这 时调动学生通过动手摆、用眼观察、动 脑想,动口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弄清了本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对应练习:(再次出示复习题)你能用算式求出圆形比三角形多几个吗?怎样想的?苹果比草莓少几个?怎样想的?(电脑动态演示:从多的里面去掉和少的同样多的部分)
【设计意图:回扣复习题,让学生列式计算,既对新知进行了必要的巩固,同时促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点题: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用减法)通过儿歌理解记忆:两数来比较,先把大数找,去掉同样多,多几少几就知道。
看书质疑。
师:我们学的就是课本33页内容,请打开书,看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
解决绿点问题,独立思考并做在书上。(一学生板演)指导板演的同学讲解并与全班同学对话:大家同意吗,有什么问题吗?重点讲讲为什么用减法算。
【设计意图:适时点明课题并看书质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同时给学生独立回顾内化的空间,照顾差异,培养质疑习惯。绿点问题是对红点问题的巩固,这里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把学生推到讲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巩固练习
生活中问题——比多少情景:你们知道吗,我们学校的同学们已经行动起来了,看!周日,同学们到掖县公园捡垃圾,清理环境。这里还有数学问题呢!出示:参加本次活动的男生有20人,女生有27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学生列式计算)启发:还可以怎样问?(屏幕依次显示:女生比男生多几人?男生和女生相差几人)
师结:这三种问法都是都是一回事,都用减法计算。
编数学故事——比轻重(出示自主练习第7题)情境:同学玩的这么开心,小动物也来凑热闹了,看他们在干什么?(压跷跷板)你能像这样编一个数学故事吗?还能编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吗?
【设计意图: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的“比多少、比贵贱、比 轻重”的具体事例进一步提炼并建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完整的认真结构,深化对此类问题的理解。】
总结收获
师:这节课你高兴吗,因为什么高兴?总结:收获新知识值得高兴,通过动手动脑探究知识的过程更让我们感到快乐无比,希望同学们像本节课一样,多动手动脑,去探究数学上更多的奥秘!【设计意图:从知识、方法、情感上引导学生回顾,培养反思习惯,促进今后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