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一轮复习之文言文
第四讲
文言实词的理解(三):推断法与代入法
品
步
一、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
推断法是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一种重要方法,主
要有字音推义、字形推义、语境推义、邻字推义、~
。
对称推义、成语推义、语法推义
品
带
(一)音形推义
汉字是一种表意性质的文字,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
但汉字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可以帮助
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2019年江苏卷译句“此儿汗血,可致干里,非仅
仅蹀躞康庄也者”,其中“蹀躞”是个疑难词语,我们可以根据其形旁
“足”推测它可能与“走路”有关,再结合前文“可致干里”,就可以
推断其为“小步慢走”之意。
利用音形推义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①)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看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国地
(3)生而眇者不识日(《眇者识日》):眼盲
(4)平民虽平价不能籴(《徐九思传》):
买进粮食
品
步
补充: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钅(金、木水、
(火)、土: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犭、鸟、虫、佳:与动物有关。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纟:与丝麻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尸:与身体有关。
女:与妇人有关。
一: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品
带
(二)语境推义
理解实词的含义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语境原则。需要强
调的是,语境有小大之分。最小的语境即词语所在的句子,稍大的语境
就是词语所在句子的上下句,最大的语境即词语所在句子的所有相关文
句。有时候,对词语的解释符合小语境,甚至符合上下句构成的语境
但不符合完整的大语境。这种符合局部语境,但与整体语境不符的情况
极具迷惑性。所以,结合语境来辨析词语的解释是否恰当时,绝不能只
是将解释带入句中,看其在本句中是否恰当,也不能只满足于推敲其是
否符合上下句的意思,必须找到所有相关语句,在完整的语境中揣摩对
品该词语的解释是否恰当。
莉蒲语境推义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词的意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复欲杀
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
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吕氏春秋慎行》:
讨伐
“诛”是“杀”义,单看它在这个句中很恰当,但结合大语境
尤其是下文看,解释为“杀”讲不通,因为庆封逃到鲁国了,所以,
在这里“诛”应解释为“讨伐”。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