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网络纲要:
■京剧的表演特色: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将唱、念、做、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它的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进行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四、同步训练
☆学业测试
1.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个例子”。这里鲁迅告诉我们 ( )
A.汉字是史官或巫创造的 B.汉字是口口相传的文字
C.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D.汉字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
2.右图所示的“孙、周、吴、郑”四个字是
A.甲骨文 B.隶书C.楷书 D.行书
3. 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4.“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5.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逐渐国际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形象化
6.根据以下文字书写艺术特点,判断与之下符合的分别是什么?( )
甲: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乙:工整清晰,潇洒飘逸
丙: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 丁:字体方正,规矩严整
A.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B.行书 楷书 草书 隶书
C.草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D.隶书 行书 草书 楷书
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
A.楷书→篆书→隶书 B. 篆书→隶书→楷书 C.隶书→篆书→楷书 D. 篆书→楷书→隶书
8.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手周杰伦深情演唱了一曲《兰亭序》。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兰亭序》阼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 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之说
C.柳公权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
9.下列书法家中,楷书、行书、草书成就均突出的是( )
A. 王献之 B. 王羲之 C. 颜真卿 D. 怀素
10.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
A B C D
11.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最为恰当的一个题目。
●高考训练
12.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13.图15是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14.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
15.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18.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20.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A.汉 B.唐 C.宋 D.清
21.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2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23.“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4.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下列书法家的作品最能体现盛唐书法的这一特征的是A.王羲之 B. 张旭 C.颜真卿 D.赵孟頫
25.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书法艺术以进入自觉阶段 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
26.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7.关于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是金文、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②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和文征明;③文人画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④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气势是山水画的灵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8.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A.山水景物 B.真实情景 C.情趣意境 D.人物形象
29.某班的部分同学去参观古代绘画珍品展,李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30.一位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学者在其著作中写到:“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这里所说的“近”,应指
A.晋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3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 )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32.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A.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B.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C.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D.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昌盛
33.据史载,元代前期,“九儒十丐”,文人纷纷将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进了元杂剧的昌盛;元后期,科举考试恢复,文人对杂剧投入减少,加之表演模式呆板僵化,元杂剧由巅峰状态衰落下来。由此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①戏曲是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而兴衰的 ②戏曲的兴衰与政府的政策直接相关
③新戏曲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旧戏曲的衰落 ④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是戏曲兴盛的根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34.“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这一现象说明戏曲
A.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D.为文人写作提供素材
35.“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是
A.文人山水画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36.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五、默写反馈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A.起源:汉字起源于 ,原始文字大多是 ,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B.成熟: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时期铸在 上的文字,被称为“ ”。西周晚期,形成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C.统一:秦始皇“书同文”:以 作为标准字体通用全国。
D.演变:汉字按照 的脉络演变。汉字形体的演变趋势是 。魏晋后发展为 阶段,书法注重审美功能。
A.起源: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B.成熟:①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西周晚期,形成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C.统一:秦始皇“书同文”:以② 作为标准字体通用全国。
D.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的脉络演变。汉字形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魏晋后发展为③ 阶段,书法注重审美功能。
1、汉字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A.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鼎盛,初唐欧阳询、盛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B.草书:魏晋以来,名家主要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C.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王羲之的④《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书法
1、起源: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帛画代表作有《人物龙凤图》和《人物驭龙图》等。
2、发展:
A.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B.秦汉时期,代表作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和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壁画《夫妇宴饮图》。
C.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⑤ 等大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D.隋唐五代时期,著名的画家及代表作有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时期“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另外,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也反映了隋唐时期的高超艺术水平。
E两宋时期,一方面宫廷画活跃,画学兴起;另一方面,绘画成为商品,风俗画成为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⑥《 》。
F.元明清时期⑦ 盛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二、绘画
A.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原始宗教歌舞。
B.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C.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
D.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南戏”。
E.元代进入古代戏曲的⑧ 。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F.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曲种的昆曲,被誉为
“百戏之祖”。
1、古代戏曲的产生和发展
三、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A.开始: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B.形成:⑨ 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C.完善:经过广大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D.成熟:⑩ 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2、清代京剧的崛起
第 1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