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种树郭橐驼传(二)
高二—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一、分析本文写作目的,理解柳宗元的悲悯情怀与为官治民之道。
二、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判断文章体式。
三、了解本文思想与道家“顺应自然”“无为”理念的异同。
学习情境
你认为郭橐驼是否真有其人?
请结合《种树郭橐驼传》的文章内容、作者经历、时代背景、文体等角度加以分析。
任务一
柳宗元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请尝试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加以分析
思辨表达
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柳宗元作为政坛新锐,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借此文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知人
论世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 《旧唐书·食货志》
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 陆势《均节赋税恤百姓》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曲尽种植之妙,非特为种植作也,与《捕蛇说》同一机栝。
——楼肪《崇古文诀(卷十二)》
思考:柳宗元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二
本文是什么文体?
你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文学阅读与写作
文体知识一
传记: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为两类:
一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
二是文学传记。它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典型人物传记,有的不一定实有其人,即使有原型,加工虚构的成分也很多。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种树郭橐驼传》结构符合“传”的基本要求,从人物的名姓、籍里、职业写起,以生平事迹、所言所行为主,最后以论赞作结。不过,符合文体结构不等于没有创作个性,柳宗元将文章的主要道理从郭橐驼口中说出,事件的记述和论赞的分量都较轻,这其实就是一种相对比较独特的写法。
柳宗元以写奇人奇事来讽喻时事的“传”还有:
《童区寄传》《宋清传》《梓人传》等。
文体知识二
寓言具有双重内容结构的特点:结构的表层是一个故事,我们把它叫作寓言的“寓体”;结构的里层是作者所寄托的另外意旨或给人的启示,我们把它叫作寓言的“寓意” 。 “寓体”和“寓意”紧密结合,既有故事性,又有寄托性,这就是寓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说,寓言的特点是运用一个故事寄托另外的意旨,即“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重内容结构。这就是寓言的本质特征。
如果作者自己不点明寓意,那就必须采用拟人、夸张、变形等手法,跟真实生活拉开距离,这样才能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发掘故事的寓意。(陈蒲清《寓言传》)
顾炎武《日知录》:稗官之属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VS“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种树——养民
繁政扰民——宽政解缚、与民休养生息
清代学者储欣认为:“顺木之天”,其义类甚广,为学养生,无不可通。清代另一学者何焯认为后两段应删去,他认为删掉之后会使意蕴更加丰富。你认为郭橐驼种树还有何寓意?请你以“以郭橐驼之道,移之……亦可!”开头写一个片段。
【示例】以郭橐驼之道,移之育人亦可!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孩子的根本方法是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自然规律教育孩子,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束缚或戕害孩子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
任务三
《种树郭橐驼》宣扬的是道家思想吗?
与《佝偻承蜩》《庖丁解牛》等有何异同?
比较鉴赏
(一)佝偻承蜩
《庄子》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畸于人而侔于天
庄子寓言常将顺应自然的生命状态外化为人的生理状态,用极端的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畸人形象,其中佝偻承蜩中的“佝偻丈人”与“橐驼”外形十分接近。
庄子之所以塑造一系列畸人形象,是因为“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庄子·大宗师》),意思是畸形的人,虽然相对于常人而言是畸形,却恰恰顺乎自然(天)。也就是说,畸人正是自然的形象化呈现。柳宗元塑造的畸人形象是超越世俗、通于“天道”的奇人。
(二)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与本文有和相似之处?
1.同为问答体
2.主人公都有着高超的技艺
庖丁: “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郭橐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3.言在此而意在彼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两篇文章都宣扬道家思想,目的有何不同?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他的寓言更多是在阐述“道家”的哲学思想,对现实没有太多涉及,是一个清静无为的纯粹道者的思想呈现。
柳宗元虽然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也表达了“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但其终极目的是为了直面社会现实,是在借“道”的方法解决“儒”的问题,这是柳宗元对庄子的发展与超越。
柳宗元如何看待儒道
太史公尝言:‘世之学孔氏者,则黜老子;学老子者,则黜孔氏,道不同不相为谋。’余观老子,亦孔氏之异流也,不得以相抗。
——柳宗元《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
所谓民利,民自利者是也。
——柳宗元《晋问》
公元805年的初秋,大唐王朝迎来了一位新的皇帝:唐宪宗。
唐宪宗上台后就颁布了一条命令,将十位参与“永贞革新”的官员贬到偏远地区当刺史,后又被贬为“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其中一位司马就是—— 柳宗元。离开长安之后的柳宗元,一生和永州、柳州两个被贬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柳宗元又是如何做的?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谢谢观看!
种树郭橐驼传(二)答疑
高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
疑问一:我们可以从《种树郭橐驼传》中
学到哪些写作技巧呢?
01
对比手法
02
侧面烘托
03
类比论证
04
人物描写
疑问二:柳宗元还有像《种树郭橐驼传》的
寓言故事吗?
柳宗元同类寓言体散文
《三戒》:
《临江之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蝜蝂传》《罴说》等
蝜蝂传
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则智小虫也。亦足哀夫!
该寓言有何寓意?
《蝜蝂传》讽刺了那些不择手段、不顾性命、疯狂攫取“以厚其室”,并且至死不悟的“嗜取者”的贪婪本性。
我们可以从形式、形象、情感、观念等层面概括寓意:寓言的形式层面具故事性质;形象层面多含虚构因素;情感层面,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寄身自然、自得其乐等情感;观念层面,为说理说教,后世演为劝善惩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