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3.1自然选择的证明(第二课时)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3.1自然选择的证明(第二课时)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17: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自然选择的证明(第二课时)
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在文章中找到支持基本观点的现象与事实,明确事实、规律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工作。
2.把握文章的推理方式,即基于事实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
活动一 整理事实,走近科学探索
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中心观点(结论) 基本观点(科学规律) 现象与事实
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第3段)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
(第4段)自然选择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第5段)自然选择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
……
(第三段)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根据这种见解,我们就很难在通常认为是由特殊创造行为而产生的物种与由次级法则所产生的变种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来。而且我们还可以了解为什么在某一地区内已经产生了归入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并且这些物种现在仍很繁盛,仍会有那么多的变种存在。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按照一般的规律,可以确信这种作用仍在继续。当变种是初期物种时,其情形确是如此。另外,大属内的物种,为了在某种程度上保留变种的性状,就需要产生大量的变种或初期物种,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要比小属内的物种小。大属内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显然在分布上有明显的限制,它们按亲缘关系围绕着其他物种聚集成许多小的群体,这两点都与变种的特征相似。假如承认每一物种都是独立创造出来的,上述关系就显得颇为奇怪而无法理解了。但若认为它们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的话,上述关系就颇易理解了。
基本观点




现象或事实1
现象或事实2
如何找到现象与事实?
理清文本的逻辑关系,特别关注功能词
如:而且、因为、另外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4段)自然选择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现象与事实(第4段):
(1)每一纲中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性状分异也就更大。
(2)优势类型在竞争中……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5段)自然选择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
现象与事实(第6段):
(1)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昆虫。
(2)高地上的鹅……蹼状脚。
(3)一种像鸫的鸟……水生昆虫。
(4)一种海燕……习性和构造。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7段)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
现象与事实(第7段):
(1)性选择给了雄性……装饰。性选择使雄鸟……取悦了雌鸟。
(2)花和果实……散布开去。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8段)在自然选择中各生物通过竞争得到适应与改良,但这种适应与改良,并不是绝对和完美的,而是有一定条件与局限的。
现象与事实(第8段):
(1)某一地区的物种……所打败和排挤掉。
(2)我们的眼睛……完美无缺的。
(3)为了……蜜蜂舍身刺敌。
(4)大量雄蜂……杀死。
(5)枞树花粉……浪费。
(6)蜂后……仇视。
(7)姬蜂……求食。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9段)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现象与事实(第9段):
(1)蜜蜂那……级进原理来解释。
(2)边缘物种……相同的本能。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鸫类……泥土?
(3)某些动物的本能……受害。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11段)现生类型的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
现象与事实(第11段):
(1)在生存竞争中,新的改良类型……不同的功能。
(2)大量生物……改造少的构造。
(3)某些类型……退化。
(4)同一大陆上的近缘类型……共存在一起。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12段)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
现象与事实(第12段):
(1)生物都是……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
(2)在同一块大陆上……每一大纲中的大多数生物是有明显联系的。
(3)在最遥远的山区,在南北温带中会有少数植物……很相似的。
(4)有整个……南北温带海洋生物中……相似。
(5)如果两个地区……它们之间的生物……差异。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12段)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
现象与事实(第13段):
(6)海岛上仅有极少量的物种……地方性类型。
(7)不能横渡广阔大洋的动物类群……居住。
(8)能够飞越海洋的动物……被发现。
中心观点(结论):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
基本观点:(第14段)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
现象与事实(第14段):
(1)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胡安·斐尔南德斯群岛以及其他美洲岛屿上的动植物……联系。
(2)佛得角群岛及其他非洲岛屿上的生物……联系。
在以上梳理过程中,你发现事实和现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个例、具体
现象:多个个例、普遍
现象与事实
基本观点
(科学规律)
提供实例
中心观点
(结论)
归纳概括
活动二 回顾旧知,走近推理形式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S1是P
S2是P
……
Sn是P
所有S是P
P
S
S1
S2
Sn
示例: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鲁迅《藤野先生》)
S1白菜
S2芦荟
S物
P以稀为贵
类比推理
A具有C、D、E、F属性
B具有C、D 、E属性
B具有F属性
C、D、E、F…
A的属性:
B的属性:
C、D、E…
B具有F属性
类比推理
示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身边人不会告诉大王一些事情的真相(被蒙蔽)
我:
大王:
身边人和自己有情感或利害关系(私、畏、有求),他们不会告诉自己一些事情的真相
身边人和自己有情感或利害关系(私、畏、有求)
类比推理
所有M是P(大前提)
所有S都是M(小前提)
所有S都是P(结论)
示例:
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S
M
P
演绎推理
活动三 学以致用,走进文本逻辑
分析达尔文得出中心观点“最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的推理过程,分析他采用了哪些推理方法,并绘制推理结构图。
归纳推理结构图(第6段)
进化步骤短小而缓慢
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在地面上捕食昆虫
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却具有蹼状脚
像鸫的鸟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
海燕却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
所有生物中的类似例子
类比推理结构图(1、2段)
①生物个体间会出现微小的个体差异。
②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这些有差异的个体间进行选择。
③被选择的个体得以保存和积聚(即生存和繁衍)。
④驯养生物的外部性状发生巨大改变。
⑤人工驯养经实践检验是可信可靠的。
人工驯养:
自然选择:
①生物个体间会出现微小的个体差异。
②在巨大的环境变迁中,适应新环境的变异被选择。
③被选择的个体得以保存和积聚(即生存和繁衍)。
④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
自然选择学说是极为可信的。
类比推理
演绎推理结构图(第14段):
遗传变异学说
S
在任何两个地区若存在着亲缘关系很近的、有代表性的物种的话,就暗示着相同的祖先类型曾经居住在这两个地区。
无论在什么地方,若有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栖息在两个地区,我们必然还会在那里发现这两个地区所共有的物种;无论在什么地方,若有许多亲缘关系密切的特征性物种出现的话,那么属于同一类群的一些可疑类型和变种也同样会在那里出现。各个地区的生物,必然与其最邻近的迁徙源区的生物有关,这是一个极为一般性的法则。
本课总结
富于实证的精神:梳理事实,从中发现基本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
作业
生物学上认为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相信你能举出许多适应的现象与事实。请你利用这些现象与事实,运用今日所学的推理方法和相关知识,写一则论述文段证明生物具有适应性特征,300字左右。
自然选择的证明(第二课时)答疑
高二—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问题: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第二段和第五段
对比论证:自然选择学说与特创论
因果论证:因果关系的句式
作业解答
生物学上认为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相信你能举出许多适应的现象与事实。请你利用这些现象与事实,运用今日所学的推理方法和相关知识,写一则论述文段证明生物具有适应性特征,300字左右。
【疑问1】论述文段该怎么写?
【答疑1】
1.明确中心观点:生物具有适应性特征。
2.找到支持观点的现象与事实。
3.议论文段的基本结构:
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疑问2】运用什么推理方法,从找到的现象与事实中推理出中心观点?
【答疑2】
从多个具体的现象或事实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从个别到一般,适合归纳推理。
现象或事实1
现象或事实2
现象或事实3
结论:生物具有适应性特征。
所有现象与事实
现象与事实
(1)大部分适于陆上生活的爬行类、哺乳类,由肺呼吸空气,由完善的皮肤保护避免水分失散,都有四肢便于奔走。
(2)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颈部越来越长。
(3)一些无毒的假珊瑚蛇也具有与剧毒的真珊瑚蛇相似的红、黑、黄相间的横纹。
(4)枯叶蝶在休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
(5)雄三棘鱼在繁殖季节求偶过程中,为保卫其领域,争夺配偶和保护鱼卵,特别好斗。
……
与环境表现相适合,具有适应性。
与环境表现相适合,具有适应性
大部分适于陆上生活的爬行类、哺乳类
无毒的假珊瑚蛇
雄三棘鱼
长颈鹿
所有生物
枯叶蝶
生物具有适应性(观点句)。其中一方面指的是生物各层次的结构与相关的功能(包括行为、习性等)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阐释句)。大部分适于陆上生活的爬行类、哺乳类具有适合陆地的身体构造,它们由肺呼吸空气,由完善的皮肤保护避免水分失散,都有四肢便于奔走。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发育出了长长的颈部。一些无毒的假珊瑚蛇也具有与剧毒的真珊瑚蛇相似的红、黑、黄相间的横纹;枯叶蝶在休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它们通过拟态达到躲避天敌的目的。雄三棘鱼在繁殖季节求偶过程中,为保卫其领域,争夺配偶和保护鱼卵,特别好斗(材料句)。不管是形态还是行为,这些生物都表现出了与环境表现相适应的特点(分析句)。另外,根据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自然选择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结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