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综合测试卷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个小题,共50分)
1、《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A、墨子、荀子 B、荀子、孟子 C、孟子、苏格拉底 D、荀子、苏格拉底
2、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唯一的文化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思想家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韩非子主张君主以法治国 B、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
C、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D、黄宗羲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7、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8、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的学者是:
A、普罗泰戈拉 B、安提丰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9、意大利“美术三杰”之一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众多圣母充满人情和母爱,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
A、蒙昧主义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禁欲主义思想 D、浪漫主义思想
10、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自然科学的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1、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实际意义在于:
A、强调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B、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C、直接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2、下列哪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缀术》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周髀算经》
1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宋朝时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14、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篇幅较长、辞藻华美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国家国力强盛
C、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 D、宏阔硕大的文人气度
15、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16、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17、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18、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9、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20、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A、中国社会性质 B、中国怎样革命
C、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
2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24、改革开放后,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 B、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C、实行多渠道筹措经费为主、国家拨款为辅的体制D、增设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
25、某些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并直接面对自然风景写生,将光色瞬间变幻的效果记录下来。他们所属的绘画流派应该是: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2分,共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都又复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他所需要的营养。
材料二: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三: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他主张人不应该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要认识人自己,就应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努力寻求知识,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泰勒斯所提出观点的主要意义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这一学派及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如何正确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7分)
(3)据材料三指出,苏格拉底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结束了我国的无核时代。我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当时,前苏联撕毁援华条约、撤走专家,西方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跋涉戈壁沙漠,风餐露宿,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研制期间,毛泽东同志多次主持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26个部委,20多个省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进行了大力协作。
回答: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世界上首先研制出原子弹的是哪个国家?何时何地首先使用?(4分)
(3)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就庄严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们制造核武器只是为了铸造和平盾牌”。请举例说明中国在和平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2分)
(4)根据材料,谈谈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核武器研制成功对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何启示?(4分)
三、问答题(28小题16分,29小题10分,共26分)
28、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哪些进一步的发展?(6分)指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4分)分析这种发展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6分)
29、回答下列有关我国教育的问题:
(1)“文革”期间,我国教育事业遭到了怎样的破坏?(2分)
(2)“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紧抓教育工作?(4分)
(3)改革开放后,为加快教育的发展步伐,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4分)
历史必修3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个小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C
B
B
A
D
D
C
B
A
B
B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B
D
B
B
C
C
B
D
D
C
C
二、材料解析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2分,共24分)
26、(1)表明人们开始冲破宗教神话对世界的解释,更加关注自己周围的世界。(2分)
(2)智者学派。(1分)历史背景: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4分)正确评价: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分)
(3)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提出认识人自己,努力寻求知识,追求真理和智慧,改造自己的灵魂,进而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德合一”)。(3分)
27、(1)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打破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2分)
(2)美国。1945年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4分)
(3)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源源不断地向社会提供电力。(2分)
(4)坚持统一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坚持全国人民协作,集中力量打攻坚战。(任答两点得4分)
三、问答题(28小题16分,29小题10分,共26分)
28、(1)发展:A、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人本身的解放,呼唤理性;B、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C、从对旧制度的批评发展到提出对资本主义新制度的种种政治设想。(6分)
(2)原因:A、17、18世纪资本主义获得重大发展;B、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C、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推动;D、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4分)
(3)影响:A、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B、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C、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分)
29、(1)“文革”期间,学校教育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青少年一代则丧失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2分)
(2)他充分肯定新中国前17年的教育工作,领导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4分)
(3)战略思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指导方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