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十单元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开辟与发展
历 史
[时空坐标]
内容索引
课时导学
知识梳理
重点研习
课时导学
[目标素养]
1.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收集、整理改革开放的相关史料,按时间顺序梳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认识其特点
3.运用史实阐释“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4.感悟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知识概览]
知识梳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拨乱反正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2)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 民族政策 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
(3)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和通过了《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科学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进程
阶段 改革 开放
探索阶段 (1978— 1992年) 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5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在城市,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阶段 改革 开放
深化阶段 (1992年至 20世纪末)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1世纪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构想。
2.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实践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对 香港 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4.发展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2)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九二共识 ”。
(3)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 反分裂国家法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5)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重点研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材料一】
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图2 农民申请加入农
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 业生产合作社
热烈拥护
【材料二】 安徽凤阳县三年粮食产量变化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0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思考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到图2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安徽凤阳县三年粮食产量有何变化 它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该政策的作用。
(3)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提示:(1)变化: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原因:土地改革后分到土地的农民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这样的方式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要求互助合作;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变化: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出发点:维护农民利益;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重难归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名称 时间 影响
土地改革 1950— 1952年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3— 1956年 1956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名称 时间 影响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开始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在分配上追求绝对平均主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 至今 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改变经营方式,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做法,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跟踪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B
解析: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四者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与土地公有制有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为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农业方面的相关内容,与工业化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