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我换牙了---统计
教学目标:
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进行简单的图表转化。
会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发现规律或某种现象。
通过小组合作,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三.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请你跟我挥挥手,请你跟我点点头,请你跟我举举手,请你跟我坐坐好!哪个小朋友做得最漂亮?我们就用你最漂亮的姿势准备上课吧!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语: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有谁换牙了大声告诉老师--我换牙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初步了解换牙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听出来了,换牙让你感到很自豪,很高兴!是啊,换牙也是一种成长的标志!那你现在换了几颗牙?谁愿意告诉老师?
生自由发言生:1颗、2颗、3颗,4颗,5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老师特别想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换4颗牙的有几人,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生1:我想知道换6颗牙的有几人,生2:我想知道换5颗牙的有几人。生3:换几颗牙的最多?换几颗牙的最少?······
师:是啊,每种情况各有几人?换几颗牙的小朋友人数最多?这么多的问题,可把老师难住了!孩子们,快帮老师想想办法,你有什么好方法告诉老师?
学生独立思考后,自由说一说
师;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讲得最明白,要注意别人讲的时候呢,你要仔细听,咱们还要比一比谁学到,想到的办法多。听明白了吗?好,小组同学凑到一起,赶紧说说你想 到的办法吧!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后汇报,师评价生1:可以让换一颗牙的围成一圈,换2颗牙的围成一圈······生2:可以问一问,先问谁没有换牙,举手数一数,再问谁换了1颗牙再举手数一数,就这样一直问下去。(1颗牙和2颗牙间分一分,然后数一数)生3;可以在上面做个记号,换了几颗牙就在“几颗”上面做个记号(如0.X)画一个“0表示一个人生4:“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了几颗牙写在纸上。可以报数......
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换牙情况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多,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记录一下你们小组的换牙情况,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了吗?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并记录你们小组的换牙情况,小组长做好记录,其他同学监督。全班展示自己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统计图,统计表
师:刚才我们了解各小组同学的换牙情况,想不想知道咱们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我们把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在这张图上表示出来。
师:大家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换5颗牙的人数最多。生2:我发现换:4颗牙的人数最少。生3:我发现换6 颗牙的人数比换4颗牙的人数 多2人。·······
师:我们不光可以用贴一贴的方法贴在这幅图上,我们还可以用写一写的方法,把这些数据写在这张表格里。出示表格,你来说我来写。你觉得用表格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我们刚开始用分一分和数一数的方法,了解了同学们的换牙情况,后面用贴一贴,写一写的方法记录并整理了这些数据,这个过程,在数学上就叫统计。把统计的情况用这样的图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叫“统计图”,把统计的情况写在表格里,我们叫它“统计表”。6.对比两种方法,发现: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统计表简洁、方便。
7.介绍换牙小知识:换牙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经常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刚长出来的牙;不要咬笔头,咬嘴唇,啃指甲;不要偏食。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起去操场上观看多彩的体育运动吧!学生仔细观察图,完成手里的练习纸。
师:按一定的顺序,这样才会不重复,不遗漏,一幅完整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绘制出来了,让我们再一次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统计的知识,其实统计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可以利用统计知识来计算超市里的进货情况,进了那几种货物,这些物品的数量,它们的进价情况,每样物品的价格是多少等等。
(五)拓展延伸: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哪个小组表现最棒?请你课下统计一下老师发给每个小组的奖品,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