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默写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17: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上默写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劝学》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3.《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为反例,它虽有六跪和二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6.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从正面说明学习上坚持不懈的重要意义的句子是“ , ”。
7.荀子在《劝学》中,“_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师说》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 以用《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
3.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话发感慨,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的《师说》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明确老师的职能后,又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从反面论述从师的重要性。
6.韩愈在《师说》篇首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界定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8.《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 , , 。
《赤壁赋》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赤壁赋》“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写放任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
5.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 ”。
6.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浩浩淼淼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驻的句子是“ , ”。
7.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描写夜游赤壁时月亮升起的美妙的景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8.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自己和客人泛舟江上、任意东西、无拘无束的状态的句子是“ , ”。
9.苏轼《赤壁赋》中的“ , ”两句歌词,沿用了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的传统。
1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歌词描写出了在泛着月光的水面上用木兰做的桨划船、逆流而上的美景。
11.在《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客人的洞箫声极富感染力的句子是“ , ”。
1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描写箫声的魅力,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13.在《赤壁赋》中,苏轼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的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是
“ , ”。
14.在《赤壁赋》中,苏轼感慨曹操可可谓一代英雄,如今已成过眼烟云不知去处的句子是“ , ?”。
1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诗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言行。
16.苏轼《赤壁赋》中,用“ , ”这个对偶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
17.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之后,用
“ , ”两句写何况是自己和朋友在江边捕鱼砍柴,和鱼虾、麋鹿为伴为友。
18在《赤壁赋》中,苏轼指出“ , ”,因此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
1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告诉“客”,大自然是你我共同拥有的。
20.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取用清风与明月,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 ”。
《登泰山记》
1.《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山顶后看到的壮观雪景的句子是“ , ”。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 , , ”。
3.《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 , 。
4.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 , , ”。
5.《登泰山记》中用博戏的掷具形容所见到的山峰的句子是: , 。
《静女》
1.《诗经·邶风·静女》语言浅显生动,情趣盎然。“ ”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 ”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
2.《诗经·邶风·静女》中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 ”,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 ”,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
3.《诗经·邶风·静女》中写静女赠送的彤管很漂亮,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美丽的句子是“ 、 ”。
4.《诗经·邶风·静女》中“ , ”两句,情意缠绵,刻画心理细腻入微,道出人与物的关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出来的真理。
《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2.《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用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方法,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绵延无尽的路途。
3.《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明白晓畅,表现出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4.《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以花喻人,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新高洁的意境。
5.《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承“所思”、“远道”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
6.《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自问自答,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深沉的疑问,是无奈的叹息。
《短歌行》
1.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3.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怀与抱负:《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4.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5.《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歌行》中劝说那些有才能的人赶快择主而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归园田居》
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4.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出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活进行总结,表示后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数量词静态描写自己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屋数量的多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邪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10.《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 ”。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的句子是:“ , ”。
7.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 ”。
9.《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 , ”。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登高》
1.《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之意。
3.杜甫在《登高》中面对峡江秋景,以“ , ”抒发了自己异地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情。
4.杜甫《登高》中“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琵琶行》
1.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3.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6.“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7.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8.《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江州,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从早到晚满耳都是“_________________”,虽有山歌村笛,却“_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在琵琶女刚与诗人相见时,用“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她的矜持,而在她弹奏之后向诗人叙说身世之前,又用“ 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她的端庄。
10.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乐曲在达到高潮之前却突然暂停之后,听者从此时的寂静中更能感受到琵琶女埋藏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11.《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 _____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12.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同时也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_________________”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1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_________________”尽显其悲伤凄切。
1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中所受打击,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的心声。
《念奴娇·赤壁怀古》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两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叹人生无常的悲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欣赏凭吊而已的句子是“________ 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壮志犹存,希望得到重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1.《声声慢》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诗句:
2.《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心境的诗句: , 、 。
3.《声声慢》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情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
, , 。
4.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有: , !
5.《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 , 、 。
6.《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 ,
《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中“ , ”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境界高远。
2.秦观《鹊桥仙》中“ , ”两句,通过“一”与“无数”的对比,写出圣洁至极的灵魂之爱胜过朝欢暮乐的凡俗之爱。
3.“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鹊桥仙》中“ , ”两句,却将这种常情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即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
4.秦观《鹊桥仙》中“ ”一句,写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突出了相思之苦。“ ”一句,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虞美人》
1.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李煜《虞美人》词中“ ,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插秧歌》
1.《插秧歌》中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诗句是: , 。
2.《插秧歌》诗中描写雨中抢插稻秧的情景的两句:“ , 。”
3.《插秧歌》中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的诗句是: , 。
4.《插秧歌》中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的诗句是: , 。
《芣苢》
1.《芣苢》中,“ , ”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2.《芣苢》中,《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沁园春 长沙》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是:“ , ”。
2.《沁园春·长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 ”
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 ”。
4.《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
5.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
绪万千,不禁发问:“ , , ”。
6.《沁园春·长沙》中,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
句子是:“ ”。
7.《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 , ”。
8.《沁园春·长沙》中,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
9.《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
是:“ , , ”。
《人间词话》
1.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的第一种境是: , , 。
2.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的第二种境界是: , 。
3.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提出了“词要以境界作为最高标准”的观点的句子是: 。
4.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有境界”进行下定义的句子是: , , 。”
《题画》
1.在《题画》中,郑板桥举“成竹在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 , ”这一观点。
2.在《题画》中,最能体现郑板桥绘画理论和实践追求的句子是:“ , 。”
必修上 默写答案
劝学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师说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择其善者而从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赤壁赋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写放任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茫茫的江面。
5.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江上,浩浩淼淼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驻的句子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两句描写夜游赤壁时月亮升起的美妙的景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8.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自己和客人泛舟江上、任意东西、无拘无束的状态的句子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9.苏轼《赤壁赋》中的“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两句歌词,沿用了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理想的传统。
10.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两句歌词描写出了在泛着月光的水面上用木兰做的桨划船、逆流而上的美景。
11.在《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客人的洞箫声极富感染力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描写箫声的魅力,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13.在《赤壁赋》中,苏轼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的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是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14.在《赤壁赋》中,苏轼感慨曹操可可谓一代英雄,如今已成过眼烟云不知去处的句子是“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两句诗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言行。
16.苏轼《赤壁赋》中,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个对偶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
17.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之后,用“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两句写何况是自己和朋友在江边捕鱼砍柴,和鱼虾、麋鹿为伴为友。
18.在《赤壁赋》中,苏轼指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因此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
1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两句告诉“客”,大自然是你我共同拥有的。
20.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取用清风与明月,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登泰山记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4.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静女
1.《诗经·邶风·静女》语言浅显生动,情趣盎然。“爱而不见”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搔首踟蹰”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
2.《诗经·邶风·静女》中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
3.《诗经·邶风·静女》中写静女赠送的彤管很漂亮,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美丽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诗经·邶风·静女》中“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情意缠绵,刻画心理细腻入微,道出人与物的关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出来的真理。
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2.《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用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方法,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绵延无尽的路途。
3.《涉江采芙蓉》中“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句明白晓畅,表现出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4.《涉江采芙蓉》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以花喻人,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新高洁的意境。
5.《涉江采芙蓉》中“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承“所思”、“远道”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
6.《涉江采芙蓉》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自问自答,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深沉的疑问,是无奈的叹息。
短歌行
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3.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4.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5.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6.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归园田居》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6.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7.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8.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9.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0.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谢公宿处今尚在,禄水荡漾清猿啼。
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的句子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7.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令人叹为观止。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9.《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登高
1.《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之意。
3.杜甫在《登高》中面对峡江秋景,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自己异地漂泊、老病孤愁的悲情。
4.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琵琶行
1.白居易《琵琶行》中“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6.“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7.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8.《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江州,终年听不到丝竹之声,从早到晚满耳都是“杜鹃啼血猿哀鸣”,虽有山歌村笛,却“呕哑嘲哳难为听”。
9.《琵琶行》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在琵琶女刚与诗人相见时,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写出了她的矜持,而在她弹奏之后向诗人叙说身世之前,又用“整顿衣裳起敛容”一句,写出了她的端庄。
10.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写了乐曲在达到高潮之前却突然暂停之后,听者从此时的寂静中更能感受到琵琶女埋藏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11.《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轻拢慢捻抹复挑”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曲终收拨当心画”,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12.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运用多个动词写出弹奏琵琶的手法,同时也从正面体现出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唯见江心秋月白”则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1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满座重闻皆掩泣”然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尽显其悲伤凄切。
1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结合自己在宦途中所受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5.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6.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1.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4.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声声慢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鹊桥仙
1.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境界高远。
2.秦观《鹊桥仙》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句,通过“一”与“无数”的对比,写出圣洁至极的灵魂之爱胜过朝欢暮乐的凡俗之爱。
3.“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句,却将这种常情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即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
4.秦观《鹊桥仙》中“银汉迢迢暗度 ”一句,写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突出了相思之苦。“忍顾鹊桥归路”一句,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虞美人
1.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插秧歌
1.《插秧歌》中以极其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诗句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2.《插秧歌》诗中描写雨中抢插稻秧的情景的两句:“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3.《插秧歌》中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来用早餐并小憩片刻,可农夫却依然低头弯腰劳作不辍的诗句是: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4.《插秧歌》中极富生活的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心的农人形象的诗句是: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芣苢
1.《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2.《芣苢》中,《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沁园春 长沙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沁园春·长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4.《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5.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7.《沁园春·长沙》中,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8.《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人间词话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词以境界为最上。
4.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题画
1.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2.趣在法外者,化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