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18: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窦娥冤》节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理解和感知《窦娥冤》的主题和情感,能够表达对文本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对《窦娥冤》主要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和感知《窦娥冤》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窦娥冤》中的情节和人物,以便于学生掌握《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情境:在楚州山阳县,离奇的发生了三年大旱,县里颗粒无收,百姓食不果腹,新任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天章奉命前来视察,询问百姓后得知,在三年前前任楚州太守判了起冤案,楚州自此大旱。为了探明冤案,还人清白,窦天章委托各位侦探帮助搜查线索。
教学任务一 整理线索现悬机
案件背景
死者:窦娥
案发地点:楚州山阳县
案发时间:三年前
活动一 请各位侦探梳理窦娥生平事迹,建立死者档案。
窦娥大事年表
三岁 丧母
七岁 离父
十七岁 与夫成亲
十九岁 丧夫守寡
二十岁 蔡婆婆向赛卢医要债,赛卢医将其骗至郊外,要将蔡婆婆勒死,幸得张驴儿父子所救,不料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以救过蔡婆为借口,闯入她家,逼迫婆媳二人嫁其父子,窦娥抗拒不从,张驴儿下毒欲毒害蔡婆,反将其父毒死,便嫁祸于窦娥,张驴儿诬告其父为窦娥害死,官府严刑逼供,窦娥为救护婆母,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死者档案
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住址:
职业:
婚姻状况:
同住人员:
性格特点:
教学任务二 厘清人物定真凶
活动二 请各位侦探交流讨论,完成死因报告
1、罗列嫌疑人;
2、理清嫌疑人与死者的关系,说出你确认嫌疑人的依据;
3、确定真凶。
窦天章:与死者为父女关系,因欠人钱财同时为筹路费进京赶考,将女儿窦娥卖与蔡婆婆家做童养媳(间接责任人)
蔡婆婆:与死者为婆媳关系,放高利贷,买窦娥为童养媳,引狼入室,自私,软弱(间接责任人)
张驴儿:欺压死者,逼迫窦娥改嫁自己,恶毒陷害(直接责任人)
桃杌:与死者是官与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昏庸无能(直接责任人)
教学任务三:穿越时空求生机
鲁迅在1925年所作的《灯下漫笔》中写道:“中国历来有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活动三 通过梳理有关窦娥冤案的前因后果,假如窦娥来到了现代,能否成功为自身洗清冤屈?
在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时
张驴儿所言:“我家的老子,倒说是我做儿子的药死了,人也不信。”
窦娥做的汤本来是要给婆婆吃的,根本没有想到张父要吃。
窦娥在受拷打时申诉说“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但桃杌听而不闻。
但张驴儿声称,窦娥也承认,毒死张父的汤的确是窦娥做的。
张驴儿还大言不惭地称蔡婆婆是自己的后母。
窦娥为救护婆母,承认自己下了毒,还承认张父是自己公公。
从根本上说,窦娥到底冤在何处
在窦娥冤中,窦娥对于自身悲剧的根源也存在前后不一致的矛盾理解,在于蔡婆婆分别时的【鲍老儿】中道“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在第四折向父亲伸冤时“不告官司只告天,心中怨气口难言”,“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似乎都在反思自己的行为。
冤在坚守封建妇道和孝道,却被封建官制所害;
冤在遵从封建道德,遵守封建秩序,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
作业设计(二选一):
作业1: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请同学们以“窦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字。
作业2:
将《窦娥冤》改编为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