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21: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 邦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亡国之恨 异国他乡
与世长辞 四处奔波
弥留之际 悲愤欲绝
一腔热血 欧洲列强
遭到 瓜分 欺凌 深渊
维斯瓦 弥漫 雾霭 肖邦
埃斯内尔 咏唱 谱写 眼眶 盛满 疾驰 爆发 音符 旋律
呐喊 抗争 亡国 忧虑 倾注 勉励幽暗 蜡烛 彻夜
消逝 概念 生计 忧愤 肺结核 路德维卡  组词:盛chéng ( ) 盛shèng( ) 解释加横线的字:
悲痛欲绝( ) 与世长辞( )
气息中止告别盛饭茂盛 文章以肖邦爱国为感情线索,以肖邦和祖国的关系展开叙述。

祖国沦陷---告别祖国---思念祖国---难舍祖国
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9世纪初,波兰( ),肖邦被迫( )。离别的那天,老师、同学把( )作为( )赠送给肖邦,肖邦( )。在巴黎,肖邦( )1849年10月肖邦在弥留之际( )。重点解读: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1、“特殊礼物”指( )
2、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装满泥土的银杯答:老师要肖邦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弥留之际”指( )
2、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病重快要死的时候答:表达了他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至死不忘祖国的爱国情感。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肖邦(1810-1849),波兰作曲家,浪漫主义时代最有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   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他的余生便和这座城市的艺术生活联系在一起。   1848年他在英国演出,返回巴黎后几个月便逝世了,时年三十九岁。他的葬礼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礼进行曲》中举行。他被安葬在拉雪兹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兰的泥土。 拓展题肖邦弥留之际还想着国家,我国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在临终前还不忘祖国,并写下一首诗,这位诗人是_________
全诗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1、肖邦为什么不留在国内? 肖邦最有力的反抗侵略的武器不是他的拳头, 是他的音乐作品 像《革命进行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会使波兰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来反抗和谴责侵略。 如果留在国内, 他必然要遭到迫害, 因此暂时离开祖国, 用大量优秀的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来呼应国内的抗战, 是肖邦热爱祖国的最好方式。 2、肖邦为什么不请求他的姐姐把他的身体带回祖国? 心者, 人之灵魂也。 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对和平的无限向往, 对同胞的无限深情, 都凝聚在他那一颗火热的心脏里, 因此, 肖邦的这个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 是他爱国情怀至真至极的表现。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 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 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 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 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 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 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 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 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 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 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 分)能作为约翰(指十七世纪的波兰围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 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祖国未 来的热情憧憬,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正是这热爱 使肖邦说出了他的遗愿:“我知道,帕斯凯维奇决不允许把我的遗 体运回华沙,那末,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 世后,他的遗体按他的嘱咐埋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靠 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见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的 祖国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脏则运回到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