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2022五上·镇雄期末)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 “。
2.(2022五上·镇雄期末)像 、铝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3.(2022五上·镇雄期末)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小脑、 三部分组成。
4.(2022五上·镇雄期末)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性质发生改变后形成的岩石叫 。
5.(2022五上·镇雄期末)云层中的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 。
二、判断题(对的涂√,错的涂×,每题1分,共10分)
6.(2022五上·镇雄期末)玻璃幕墙、月亮和水面都会发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 )
7.(2022五上·镇雄期末)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不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
8.(2022五上·镇雄期末)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由此可以得出: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9.(2022五上·镇雄期末)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包括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六个环节。( )
10.(2022五上·镇雄期末)可以根据火山喷发、地热和地震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信息。( )
11.(2022五上·镇雄期末)霜是无色的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露一般为白色,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形成霜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
12.(2022五上·镇雄期末)声音信号刺激、光信号刺激、体内感受信号刺激以及较为高级的语言信号刺激是四种常见的典型刺激形式。( )
13.(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脑偏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左脑则偏重于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
14.(2022五上·镇雄期末)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可运用在生产、生活、军事、航空航天等各领域。( )
15.(2022五上·镇雄期末)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的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大气中,所以陆地上的水会逐渐蒸发完。(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6.(2022五上·镇雄期末)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制造出了人造光源。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最早出现的人造光源是( )
A.燃着的蜡烛 B.点燃的油灯 C.点燃的火把 D.点亮的电灯
17.(2022五上·镇雄期末)下图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B.
C. D.
18.(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的同学排整齐了,是因为他们( )
A.向右看 B.都一动不动
C.不能确定 D.影子成一条直线
19.(2022五上·镇雄期末)下列操作不能制造“彩虹”的是( )
A. B.
C. D.
20.(2022五上·镇雄期末)我们的身体里,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的是( )
A.脑 B.脊髓 C.周围神经 D.肌肉
21.(2022五上·镇雄期末)冬季,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水分蒸发 B.防止撞伤
C.帮助小树保温,抵御严寒 D.美观
22.(2022五上·镇雄期末)关于右图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棒上的珠子一起脱落 B.塑料棒上的珠子先脱落
C.棒上的珠子都不会脱落 D.金属棒上的珠子先脱落
23.(2022五上·镇雄期末)不能使“简易太阳灶”快速加热的方法是( )
A.弯曲处用锡纸制作 B.将玻璃管涂成黑色
C.与太阳光垂直 D.将锡纸裹在玻璃管上
24.(2022五上·镇雄期末)脚在不同材料上的感觉,正确的是( )
A.在瓷砖上凉 B.在木地板上凉
C.在地毯上凉 D.都一样凉
25.(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的地形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26.(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镜中有5辆小车,而真实的小车只有( )
A.1辆 B.2辆 C.3辆 D.5辆
27.(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的实验,能说明( )
A.“岩层”断裂 B.“岩层”褶皱
C.火山喷发 D.“地球板块”错动、抬升
28.(2022五上·镇雄期末)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9.(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中破碎的岩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 B.人类 C.水 D.风
30.(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的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入点燃的香线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微粒
B.冰袋的作用是制造高空中的低温环境
C.只用温水做实验
D.这个实验说明:云和雾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
31.(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是“造霜”的模拟实验,与“造露”的模拟实验相比,不同的是( )。
①还要加入冷水;②加入食盐;③杯壁上是霜。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小孔成像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
2.【答案】铜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3.【答案】脑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4.【答案】变质岩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做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沉积岩有明显的分层,沉积岩是经过一系列的外力作用才形成的。如:风吹、流水的搬运等。地表岩石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其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5.【答案】雪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中的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6.【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星星有恒星、行星、卫星等,恒星自身可以发光是光源,但月球不能自身发光,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7.【答案】(1)错误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不同颜色的光也能混合成白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8.【答案】(1)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空气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题目说法错误。
9.【答案】(1)正确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我们制作模型时,通过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最终向同学们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像工程师一样,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题目说法正确。
1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我们可以通过火山和地震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1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形成霜时的气温低于0℃,形成露时的气温在0℃以上,因此,成霜天气比成露气温低。
12.【答案】(1)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对神经反应的学习可知, 声音信号刺激、光信号刺激、体内感受信号刺激以及较为高级的语言信号刺激是四种常见的典型刺激形式。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对身体是异侧关系,即左脑控制人右半躯体的活动,而右脑控制人左半躯体的活动。左脑偏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右脑则偏重于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通常对音乐、艺术比较敏感的人发达的脑是右脑。
14.【答案】(1)正确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科技
【解析】【分析】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它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
15.【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水是在不短循环的,海洋的水被蒸发,降落在陆地上,陆地上的水再流回海洋,形成循序。
16.【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人类的光源是从一开始的火把,再到油灯、蜡烛,最后到电灯的。
17.【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如:树林中的光斑、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激光的直射、日食月食的形成。
18.【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同学能能排整齐,是因为他们向右看时,只能看到前一个人的头。
19.【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彩虹是用三棱镜等将光进行色散形成的,用水和阳光、三棱镜和阳光等都可以制作彩虹,用平面镜不能制作彩虹。
20.【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人体的一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
21.【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可以减少温度在相同时间内的大量散失,起到减缓物体温度变化的作用,冬天要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塑料薄膜是热的不良导体,有利于树木的保温,保护树木不被冻死。
22.【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金属材料是热的良导体,在加热过程中,金属棒上的珠子先脱落。
23.【答案】A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让锡纸正对着太阳,并随着太阳的移动调整方向,调节太阳灶的角度,使阳光汇聚点指向玻璃管上,能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
24.【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不同的材料导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制品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木头、塑料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冬天,我们光脚踩在地毯上不会感到太凉,而光脚踩在瓷砖上却感觉很凉,这是因为瓷砖属于热的良导体,能够较快的传导身体的热量,而地毯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速度较慢。
25.【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图中地形是平原,四周都很平坦,没有山围绕。
26.【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图中只有1两小车,这是因为两面镜子这样摆放,光线在其中反射,形成了其余的4个图像。
27.【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壳运动可知,此实验是岩层褶皱实验。
28.【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如: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在操场或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野外避震时不能躲到山脚边。
29.【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观察图中的岩石形状和位置可知,此岩石在山顶、形成主要原因是风的作用。
30.【答案】C
【知识点】观察、比较;设计、制作模型;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A.点燃的线香会产生白色的烟,能够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微粒,更便于观察,说法正确;
B.冰袋的作用是制造高空中的低温环境,说法正确;
C.做此实验时,需要用温水和冷水进行对比实验,说法错误;
D.此实验说明云和雾是水的两种不同形态,形成的原因一样,只是由于距离地面的距离不同,造成的不同体现,说法正确。
31.【答案】A
【知识点】观察、比较;设计、制作模型;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造霜实验和造露实验,不同之处是还要加入冷水,加入食盐,杯壁上是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2022五上·镇雄期末)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 “。
【答案】小孔成像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缩小倒立的实像。
2.(2022五上·镇雄期末)像 、铝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答案】铜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像铜、铝、钢等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3.(2022五上·镇雄期末)脑被坚硬的颅骨包裹着,它由大脑、小脑、 三部分组成。
【答案】脑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在头部受颅骨的保护。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4.(2022五上·镇雄期末)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性质发生改变后形成的岩石叫 。
【答案】变质岩
【知识点】矿物的外观;矿物的组成
【解析】【分析】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做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沉积岩有明显的分层,沉积岩是经过一系列的外力作用才形成的。如:风吹、流水的搬运等。地表岩石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其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5.(2022五上·镇雄期末)云层中的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 。
【答案】雪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云中的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
二、判断题(对的涂√,错的涂×,每题1分,共10分)
6.(2022五上·镇雄期末)玻璃幕墙、月亮和水面都会发光,所以,它们都是光源。(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星星有恒星、行星、卫星等,恒星自身可以发光是光源,但月球不能自身发光,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7.(2022五上·镇雄期末)白光可以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不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不同颜色的光也能混合成白光,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8.(2022五上·镇雄期末)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由此可以得出: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空气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双层窗户可以隔热保温,说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题目说法错误。
9.(2022五上·镇雄期末)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包括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六个环节。(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我们制作模型时,通过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最终向同学们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像工程师一样,经历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题目说法正确。
10.(2022五上·镇雄期末)可以根据火山喷发、地热和地震等现象来推测地球内部的信息。(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我们可以通过火山和地震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11.(2022五上·镇雄期末)霜是无色的液体,是小水滴形态;露一般为白色,是固体,是小冰晶形态。形成霜的天气比形成露的天气冷。(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形成霜时的气温低于0℃,形成露时的气温在0℃以上,因此,成霜天气比成露气温低。
12.(2022五上·镇雄期末)声音信号刺激、光信号刺激、体内感受信号刺激以及较为高级的语言信号刺激是四种常见的典型刺激形式。(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对神经反应的学习可知, 声音信号刺激、光信号刺激、体内感受信号刺激以及较为高级的语言信号刺激是四种常见的典型刺激形式。
13.(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脑偏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左脑则偏重于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对身体是异侧关系,即左脑控制人右半躯体的活动,而右脑控制人左半躯体的活动。左脑偏重于数学、语言和书写等功能,右脑则偏重于音乐、绘画、情感等功能。通常对音乐、艺术比较敏感的人发达的脑是右脑。
14.(2022五上·镇雄期末)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可运用在生产、生活、军事、航空航天等各领域。(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科技
【解析】【分析】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它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
15.(2022五上·镇雄期末)在太阳的辐射下,水经海洋、陆地蒸发及植物的蒸腾变成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大气中,所以陆地上的水会逐渐蒸发完。(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水是在不短循环的,海洋的水被蒸发,降落在陆地上,陆地上的水再流回海洋,形成循序。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6.(2022五上·镇雄期末)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制造出了人造光源。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最早出现的人造光源是( )
A.燃着的蜡烛 B.点燃的油灯 C.点燃的火把 D.点亮的电灯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人类的光源是从一开始的火把,再到油灯、蜡烛,最后到电灯的。
17.(2022五上·镇雄期末)下图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如:树林中的光斑、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激光的直射、日食月食的形成。
18.(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的同学排整齐了,是因为他们( )
A.向右看 B.都一动不动
C.不能确定 D.影子成一条直线
【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同学能能排整齐,是因为他们向右看时,只能看到前一个人的头。
19.(2022五上·镇雄期末)下列操作不能制造“彩虹”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彩虹是用三棱镜等将光进行色散形成的,用水和阳光、三棱镜和阳光等都可以制作彩虹,用平面镜不能制作彩虹。
20.(2022五上·镇雄期末)我们的身体里,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的是( )
A.脑 B.脊髓 C.周围神经 D.肌肉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分,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负责存储和加工信息,人体的一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
21.(2022五上·镇雄期末)冬季,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水分蒸发 B.防止撞伤
C.帮助小树保温,抵御严寒 D.美观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保温可以减少温度在相同时间内的大量散失,起到减缓物体温度变化的作用,冬天要用塑料薄膜把树干包起来,塑料薄膜是热的不良导体,有利于树木的保温,保护树木不被冻死。
22.(2022五上·镇雄期末)关于右图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棒上的珠子一起脱落 B.塑料棒上的珠子先脱落
C.棒上的珠子都不会脱落 D.金属棒上的珠子先脱落
【答案】D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金属材料是热的良导体,在加热过程中,金属棒上的珠子先脱落。
23.(2022五上·镇雄期末)不能使“简易太阳灶”快速加热的方法是( )
A.弯曲处用锡纸制作 B.将玻璃管涂成黑色
C.与太阳光垂直 D.将锡纸裹在玻璃管上
【答案】A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让锡纸正对着太阳,并随着太阳的移动调整方向,调节太阳灶的角度,使阳光汇聚点指向玻璃管上,能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
24.(2022五上·镇雄期末)脚在不同材料上的感觉,正确的是( )
A.在瓷砖上凉 B.在木地板上凉
C.在地毯上凉 D.都一样凉
【答案】A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不同的材料导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制品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木头、塑料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冬天,我们光脚踩在地毯上不会感到太凉,而光脚踩在瓷砖上却感觉很凉,这是因为瓷砖属于热的良导体,能够较快的传导身体的热量,而地毯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速度较慢。
25.(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的地形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图中地形是平原,四周都很平坦,没有山围绕。
26.(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镜中有5辆小车,而真实的小车只有( )
A.1辆 B.2辆 C.3辆 D.5辆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图中只有1两小车,这是因为两面镜子这样摆放,光线在其中反射,形成了其余的4个图像。
27.(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的实验,能说明( )
A.“岩层”断裂 B.“岩层”褶皱
C.火山喷发 D.“地球板块”错动、抬升
【答案】B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对地壳运动可知,此实验是岩层褶皱实验。
28.(2022五上·镇雄期末)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如:在家中,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在教室,应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主震过后,迅速有序的撤离教学楼。在操场或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野外避震时不能躲到山脚边。
29.(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中破碎的岩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 B.人类 C.水 D.风
【答案】D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观察图中的岩石形状和位置可知,此岩石在山顶、形成主要原因是风的作用。
30.(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的实验中,描述错误的是( )
A.放入点燃的香线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微粒
B.冰袋的作用是制造高空中的低温环境
C.只用温水做实验
D.这个实验说明:云和雾这两种天气现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形成原因是一样的,状态也是一样的,只不过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飘浮在高空的是云,接近地表的就是雾。
【答案】C
【知识点】观察、比较;设计、制作模型;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A.点燃的线香会产生白色的烟,能够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微粒,更便于观察,说法正确;
B.冰袋的作用是制造高空中的低温环境,说法正确;
C.做此实验时,需要用温水和冷水进行对比实验,说法错误;
D.此实验说明云和雾是水的两种不同形态,形成的原因一样,只是由于距离地面的距离不同,造成的不同体现,说法正确。
31.(2022五上·镇雄期末)右图是“造霜”的模拟实验,与“造露”的模拟实验相比,不同的是( )。
①还要加入冷水;②加入食盐;③杯壁上是霜。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比较;设计、制作模型;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造霜实验和造露实验,不同之处是还要加入冷水,加入食盐,杯壁上是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