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7.1《短歌行》课件25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7.1《短歌行》课件25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21:2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那么,提起曹操,你会用怎样一个词去形容他呢?
现代有一段京剧段子,《说唱脸谱》,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唱的: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1、吕伯奢
2、“魏晋名士难有全者”
3、生性多疑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陈寿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孙权
“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裴松之
名人眼中的曹操
作者简介
155-220,字孟德,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文学家
“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代表作《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题解:什么叫短歌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看诗歌——《短歌行》
时代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衿jīn:衣服的交领,古指读书人。
沉吟:沉思吟味。
呦呦yōu:拟鹿叫声。
掇duō:拾取。
契阔qì:契,聚合;阔,离散。这里指久别重逢。
三匝zā:三圈。
吐哺bǔ:吐出嘴里的食物。
朗读——读准字音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诗人到底在“忧”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整体感知
本诗哪个字出现次数最多?也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一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研读探究
设问
比喻
借代
一忧人生短暂
第一节: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
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唐代罗隐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第二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 郑风 子衿》
表达自己思慕贤才、求贤若渴的心情
研读探究
知识链接:
古人对日常服饰分得很清楚:
“冠” “簪” “簪缨”;
上身的服装是“衣”,下身的服装叫“裳”; “衣”有分前后,前面的叫“襟”,后面的叫“裾”;
“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
再引《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选自《诗经 小雅 鹿鸣》:“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
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礼遇嘉宾。
这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用典
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 如何理解?
研读探究
第三节:
明明如月
二忧贤才难得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其中“枉用相存”抬高宾客的位子,塑造自己爱才的形象。
贤才难以招来,所以曹操想象着乃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 想象着“鼓瑟吹笙”,想象着“契阔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思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用了什么修辞
这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图。把 “乌鹊”比喻贤才,“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三匝”是“多圈”的意思,是个概数,不能翻译成“三圈”。“何枝可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表达作者的惋惜之情。暗含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研读探究
第四节:
乌鹊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屈原《九章·涉江》)屈原代表的楚文化,以“燕雀乌鹊”为凡鸟,为恶禽,用以比喻奸邪小人,大约代表了战国时楚人的观点。
《后汉书·五行二》:“灵帝光和四年秋,五色大鸟见于新城,众鸟随之,时以为凤凰。时灵帝不恤政事,常侍、黄门专权羽孽时也。”在这一段引述中,可见乌群或乌鹊聚则斗,视为不祥之兆。三国魏人张揖 《广雅》尝言:“古有《鸦经》占吉凶,南人喜鹊恶鸦,北人反之,师旷以白项者为不祥。”
,《山海经·大荒东经》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的“阳乌”的神话。其中,乌都是吉祥的意思。喜鹊,始称鹊。《禽经》:“灵鹊,灵鹊兆喜,鹊噪则喜生。”鹊很少单用,乌与鹊同属一科,古人就很容易将两者连在一起,形成“乌鹊 ”一词。因而在汉魏之际而乌鹊一词具有悲喜的双重性,不能一概而论。
后两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怎样理解
比喻、用典。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出自《史记 鲁周公世家》。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从中思考:诗人“忧”根源什么?
三忧功业未就
——招纳贤才,统一大业
小结
人生苦短
求才不得
功业未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统天下
英雄的慷慨悲歌
艺术手法探究
1、巧用比兴。
2、巧用典故。
3、借代。
历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集英雄、枭雄、奸雄于一身。
《短歌行》就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爱才、礼贤下士;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即便已到人生暮年依然和时间赛跑,招揽贤士完成统一大业。
所以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评价他。就像我们同学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评价一位同学他是好是坏,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最终达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求同存异,和睦相处的目的。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