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改病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改病句(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21:2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用专题训练-------修改病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为英文,介绍给世界。在确定英文版书名时,这位在江苏度过人生最重要年华的美国女作家把书名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AllMenAreBrothers),引得汉学家们击节叫好。的确,梁山上的好汉来自五湖四海,而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他们个个都是“山东大汉”。《水浒传》明确交代了大部分好汉们的出身和籍贯,山东人固然最多,但也有十多位来自今长三角地区的人。施耐庵在江南和江北都生活过,广泛了解不同地区的百姓性格,这种熟悉亦反映在《水浒传》中。比如,“南京人”石秀正直刚烈,尚义任侠。在祝家庄,他充当斥候,英勇机智,探听盘陀路的秘密;在大名府,他跳楼劫法场,孤身营救卢俊义。石秀有血性、重义气、敢担当,契合了古往今来南京人的集体性格。此外,“白净俊俏”的郑天寿,骁勇善战的项充和李衮,也反映了施耐庵眼中的苏州人和徐州人的不同面貌。
快意恩仇的好汉是《水浒传》最为吸引人的看点,但随着情节的转换,空间的演进,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犹如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会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在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的时代,我们与二十四节气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漫漫历史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形成了诸多民俗,尽管带有地域色彩,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思想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的命脉之所在,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与魂”。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宵节赏花灯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民俗。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灯光控制、激光装饰、3D打印等技术被运用于花灯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挂满街头的各种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的花灯,令人目不暇接。远近闻名的四川自贡灯会积极引入数字科技,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相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沉浸于民俗文化。在贵州贵阳、湖南长沙、江西上栗等地,“无人机十激光技术”在夜空中编织出寓意吉祥的图案,光影“魔术”为人们送上节日祝福。节日的夜空绚丽多彩,许多游客仰望天空,留连忘返。
中华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众的切身体验,只有增长民众对民俗文化的体验感,赋于民俗文化断的时代内涵,站在新的时代起点,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得我小时候,总爱看父亲写信。他一般一个月给爷爷写一封家信。他每次写信都“正襟危坐”,写了一张又一张,他用蘸水笔写信时一丝不苟的画面还时常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谁料想,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汉字书写困境已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面对这种写字窘境,有识之士纷纷开出“药方”,如从国家层面设立“汉字节”,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写方块汉字的习惯和对汉字母语的认同与亲和力,使汉字教学能够从传统文化层面进行。同时,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全民普及汉字文化等。
因为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书写汉字可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增加文化自信。因为每一个中国字都是中国文化史,都是汉民族的全息系统。提笔忘字是书写能力的退化,会造成文化断层,降低民族文化自豪感、使命感,这真不是危言耸听 。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汉字是艺术的文字,每个字都像一座山,当中有着丰富的蕴含。写好汉字不但能很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还能让自身变得更加有修养,所谓字如其人。因此,写好汉字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之事。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惜这样的地方又缺乏足够的精神给养。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怀旧是否也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所有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
我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这条街的感觉,一些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剧作《县委大院》以现实主义的创作基调,讲述了发生在普通人身边的基层工作者以及人民群众的点滴生活,《县委大院》一经播出再创收视新高,相关话题一度占据微博热搜榜前列,“主旋律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好看了”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的共识。究其原因,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主旋律题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由锦上添花的元素变为作品的灵魂。它带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深邃命题,裹挟着现实主义的磅礴力量,扭转了近年来影视作品过于娱乐化的倾向。
多年来,影视作品如何消弭宏大主题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过分严肃,失去观众缘;过度煽情,对主题来说又会喧宾夺主。经过不断尝试,创作者终于发现了一条能平衡态度与温度的可行之路,那就是要讲“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要讲的“好故事”,就是以小见大的故事。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故事”,以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为小切口,呈现的是大时代、大格局、大情怀,既能代表一群人的一个时代,又闪耀着独一无二的人性光辉。相比选择“好故事”,“讲好”故事更为复杂。完全以纪实影像呈现固然不失为良策,但都采用这种方式未免略显单调。而好的艺术形式则将细节从历史中唤醒,将英雄人物还原成有血有肉、可见可感的鲜活生命。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但随着情节的演进,空间的转换,施耐庵也次第描写了大宋帝国不同地区的山川胜迹和民俗风物。
2.应改为: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
3.示例:只有增强民众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体验感,站在新的时代起点,赋予民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使它得到更好的传承。
4.因为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书写汉字可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5.我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6.究其原因,在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下,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更加注意题材内涵的挖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