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导入
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
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
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总之,这是一首相当特别的诗歌。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国诗人歌德的诗歌《迷娘》。
迷娘(之一)
歌德
学习活动
1.了解歌德的创作成就,知悉本诗的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听诗歌配乐朗诵,感受诗境;
3.品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以及情感;
4.把握诗歌对话场景以及复沓叠唱的结构形式。
活动一
了解作者和背景
了解作者
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
歌德曾短时当过律师,但其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中坚分子。
他不仅善于绘画,对自然科学也有广泛研究。
了解作者
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
《迷娘(之一)》这首诗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
迷娘这一人物是歌德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意大利少女形象。“迷娘”原文为法文“Mignon”,意为“心肝儿”“宝贝儿”;她的姓名不详,只因第一次自我介绍时称“人们叫我迷娘”,故而小说中都以“迷娘”一词称呼她。
熟悉背景
熟悉背景
她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
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迈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
《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组委婉优美的诗歌。
活动二
诵读感知
自由诵读
自己读:
自己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中的美。读完后,请说说读诗歌后的第一感受,最感性的认识。
听诵读:
播放视频:歌德《迷娘曲》,舒伯特艺术歌曲
活动三
品读诗歌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常常会选择一些意象,并将它们精心组合,展现情感的起伏,形成诗歌特有的内在节奏。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品读这首诗的意象,从而把握这首诗的深层情感。
品读任务(一)
本诗三个诗节描写的意象众多,各不相同,但又有共同特点,其共同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分析意象
诗节 意象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选择的意象有柠檬花、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等,具有鲜明的意大利地域特征,描绘出一幅优美动人的自然风光图景;
所写的圆柱、厅堂、居室、大理石立像等,具有意大利建筑的鲜明特征,宏伟而壮美;
以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等意象,展现了迷娘归乡(也可看作离乡)之路上的景色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
小结意象
共同特点:都与故乡有密切的关系,都表现了故乡的美好和魅力。
诗歌前两节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迷人,构建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美好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品读任务(二)
诗歌中哪些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其对诗歌主旨的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意象的象征含义
意象 象征含义 共同作用
桃金娘
月桂 桃金娘为维纳斯的神树,而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象征着爱情与美丽;
月桂为阿波罗的神树,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预言、音乐和医药之神,消灾解难之神,象征着光明和美好。
桃金娘和月桂与其他意象一起营造出美丽动人的画面,承载了主人公对故乡的热烈情感,同时也使诗歌的主旨拓展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一更高的层面,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
品读任务(三)
如何理解《迷娘》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称呼?
体会情感
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分别是“爱人”“恩人”“父亲”,事实上,这三者是同一个人——威廉·迈斯特。
迷娘从小被拐卖到异国他乡,后被威廉解救。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威廉,可她知道他们是无法在一起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
体会情感
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威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
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使两种情感都得到升华,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
另一种理解
“爱人”“恩人”“父亲”是三个不同的人。
从迷娘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情来看,她对威廉·麦斯特的感情是爱情,不大可能把这种感情升华为对“恩人”“父亲”的感情。
从诗歌三节所写的内容来看,第一节选取了“桃金娘”这种象征爱情的意象,爱人即威廉·麦斯特;第二节写迷娘可怜的身世,“恩人”应该指抚养她长大成人的人;第三节写迷娘返回故国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迷娘即将回到故国,“父亲”应该是指带她回国的人。
活动四
把握形式
探究任务(一)
在《迷娘》(之一)中,对话成为最基本的场景。请问,这种对话场景的设置,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诗歌每节都以询问发起,然后问到故乡和回乡路上那些包含迷娘情感的景物,这样的提问既是询问也是倾诉,既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也强化了迷娘对故乡的深挚情感。
(2)对话方式还让本诗产生了神秘性、内涵的复杂性和解读的多义性。比如,被倾诉的对象“爱人”“恩人”“父亲”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读。
而不同的解读会让诗歌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审美特性,诗歌的神秘、复杂、多义可以让一首诗产生持久的魅力。
探究任务(二)
体会这首诗每节诗后两行的作用。
明确:每节诗后两行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运用了复沓的手法。
复沓叠唱
“前往,前往”的重复,一唱三叹,将迷娘渴望回到故园的强烈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爱人啊,随你前往”“恩人啊,随你前往”“父亲啊,随你前往”,称谓的转换使情感的表达一次比一次强烈,把迷娘对威廉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到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的深沉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着追求。
全文总结
歌德:“我如果不先凭预感把世界放在内心里,我就会视而不见,……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多读诗吧,读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看到这个世界的光和颜色,更好地感知人世间的各种情感。
课后拓展
除了课文选取的杨武能的翻译版本,这首诗还有很多其他译者的版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一查,比较不同的版本,看看哪一种译本更符合歌德的内心和精神。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