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6 23:0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笔砚(yàn) 星宿(sù) 持之以恒(héng) 断章取意(yì)
B.胆怯(què) 聒噪(zào) 封功伟绩(fēng) 矫揉造作(róu)
C.捷报(jié) 渺茫(máng) 不攻自破(pò) 自暴自弃(bào)
D.空旷(kuàng) 恭唯(wéi) 轻而易举(jǔ) 间不容发(fā)
2.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
A.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 (qiǎnɡ bǎo)
B.田圃(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ǚ):丝线。 凝望(nínɡ wànɡ)
C.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án):大声喊。 冻僵(jián)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D.颤抖(zhàn dǒu) 干枯:枯黄焦黄。 微漾(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平果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学校开展地震知识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4.从连贯的角度看,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_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通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他们缺少文采的惋惜这一主题思想。
B.《我爱这土地》一诗用“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用生前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代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突出诗人那颗真挚的爱国心。
C.《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无丝毫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D.《乡愁》一诗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二、句子默写
7.诗歌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
(3)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后面的两个活动。
2012年适逢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诞辰1300周年,语文课本中的杜甫画像被部分同学涂成了一些可笑的漫画,如机枪男、滑板哥(如右图)、海盗、火影忍者、宠物小精灵等新形象,“杜甫很忙”这句话很快走红。之后,李白、辛弃疾也未能幸免。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不置可否。
(1)对这种涂鸦方式戏说历史人物的做法,你怎么看 请阐明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70个字以内。
(2)按照示例,把你最熟悉的一位历史人物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在鲁国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他深谋远虑,挺身请见;他从容不迫,战于长勺;他一鼓作气,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成功战例。他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谋士——曹刿。
四、诗歌鉴赏
阅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后完成下列问题。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9.你认为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谁的诗?
10.诗中的“你”指代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1.诗人通过哪些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有什么作用?
12.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13.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什么关系?有何作用?
五、现代文阅读
燕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4.通观全文,本文写了哪些“美丽的错误” 为什么说这些错误是“美丽的”?
15.本文标题是燕子,但一开始却写了一件有关歌曲《送别》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
16.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朦胧的欢喜
朦胧的悲伤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7.作者认为我们有时候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但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
六、作文
18.请以“我终于学会了_____”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家务或生产中某项劳动技能的一个述宾短语,如“洗衣服”、“种玉米”等,然后再作文。(2)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D
5.B
6.A
7. 江山如此多娇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8.(1)示例一:戏说历史人物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我国是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家,杜甫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光。因此,不应该丑化杜甫的形象。示例二:娱乐要注意分寸。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不能用戏谑的方式去对待。所以,对历史人物要有基本尊重。示例三:涂鸦并无恶意。在课本上涂鸦本来就是不少学生的共同爱好,它可以缓解学习中的压力。所以,不必对此过度关注。示例四:戏说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杜甫的纪念活动。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在“杜甫很忙”的影响下,有关杜甫的纪念活动也趁势展开。手段另类,但有一定效果。
(2)示例一:他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促三国鼎立;他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平定南方;他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示例二: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母爱、童真、自然,是她作品永恒的主题,她的诗像涓涓细流,清新晶莹,情韵绵长。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冰心。
9.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得表达,因为诗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爱的宣泄,是一个母亲特有的情感流露,欣喜、温馨、甜美,还有欣赏、期盼……另外,从他儿子的话“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也透露着母爱。 10.指代“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呢喃”“爱,暖,希望”,突出了“你”娇柔、温和、静雅、甜美的特点。 11.视觉、听觉、触觉。作用:多角度展开描写,表 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12.诗人给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表达了对暖春的喜爱,对美好和至爱的赞美。 13.本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反复出现,形成首尾照应,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开头点题,结尾再次突出强调,加深了诗歌的音乐美。
14.本文写了以下“美丽的错误”: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这些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排解我们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我们的思乡之苦。 15.内容上:“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与“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两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寄托了深邃的乡愁;结构上:作者由有关《送别》的往事自然地引出了和“燕子”有关第二件事。 16.(1)朦胧的欢喜:儿时外婆给自己唱歌,唱到了燕子,此时注视着南国的“燕子”,回想起和故乡亲人在一起的快乐日子,时间虽然久远,但值得回味。朦胧的忧伤:注视着南国的“燕子”,燕子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乡情,心中觉得孤寂和伤感,无法排解。(2)连用了四个反问句,作者将“乌秋”认成了故乡的“燕子”,增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作者突然在南国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17.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去面对真相,但“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这些“错误”是人们无法得到自己所憧憬的事物时,那种强烈的渴望所造成的,用它可以慰藉心灵的遗憾。因此,作者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是借燕子来弥补没法回到故乡的遗憾。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即可给分。
18.例文
我终于学会了感恩
有一首歌曾这样唱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人生下来便是要感恩的。但我从前却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一个烦闷夏日的星期五。
刚与母亲吵完一架﹣﹣为的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似乎是天气带动了我心情。我变得急躁又易怒。不过还好,在热浪滚滚般晚风的吹拂下,我们去了医院﹣﹣看望生病的外公。
医院里,灯光将整栋楼照得亮堂堂的。我蹑手蹑脚地走进这充满消毒药水味儿的陌生又冰冷的空间,心里也除去了那一丝的燥意。母亲脚步也无声无息,是换了平底鞋吧!
两个静悄悄的人静悄悄地走进了外公的病房。柜上,热腾腾的饭菜还未动过,显然是外婆刚买的。见我们来了,外婆外公脸上开始洋溢笑容。母亲询问了外公这天的病况后,便拿起勺子,开始帮外公喂饭。
母亲很仔细。她先少少舀起一点饭,再似晴蜓点水般沾些汤。待汤的鲜美渗透了饭的香甜后,母亲还要吹吹,待凉些了,再喂外公吃。吃了几口饭,也再要吃菜。母亲讲究荤素搭配,让营养全面,所以肉也有,蔬菜也有。就这么轮换交替着:母亲的动作是如此娴熟,如此连贯。
外头像还未落尽的夕阳,洒进来片片红霞,落在地面上,墙角边,落在母亲的身上。我望着母亲微微颤动的背景,我似乎懂了什么。
吃完饭,母亲陪着外公说了会话,又开始削苹果。薄薄的苹果皮红艳艳的。随着削皮刀一片一片飞落下来,似纷纷扬扬的花瓣般,是那么美丽,那么炫烂。
母亲将削好的苹果放在桌上,说待会儿想吃时可以吃。我知道,不管怎样,外公一定会吃的。因为那苹果中,满含着母亲对外公的爱啊!
那一刻,我深深地反省道:我是多么不该啊!母亲生我育我,含辛茹苦将我养大,我却不知感恩,还为件件小事与母亲吵个不停。有多少次我见到母校忙碌的身影还指责她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又有多少次母亲关心我我却说她罗唆?我为什么不能像母亲关心外公那样多关怀一些母亲?我为什么不能为母亲分担一点办所能及的家务事?要知道,人间因感恩而更美好,人间因感恩而充满爱啊!
到家后,我默默地为母亲端去一杯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