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诓骗(kuāng) 和谐(hé) 懦夫(nuò) 前仆后继(pú)
B.停滞(zhì) 汲取(xí) 灌溉(gài) 舍身求法(shě)
C.豢养(huàn) 折扣(zhé) 监护(jiān) 锲而不舍(qì)
D.中伤(zhòng) 懒惰(duò) 烦闷(mèn) 根深蒂固(d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渺茫 塑像 画龙点睛 B.压榨 尴尬 走头无路
C.鲁顿 探求 自暴自弃 D.繁殖 祟拜 众叛亲离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知叔叔说了一句什么话,爷爷大发雷霆。
B.任何谣言总会不攻自破的。
C.领导的那番话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D.一面之词实在不足为据,我们需要用更多的事实来证明我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观众听完张惠妹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被深深地折服了。
B.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C.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孩子们对未来的________,对生命的________,对死亡的________,对亲人的________,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着——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A.恐惧 憧憬 呼唤 喜悦 B.喜悦 呼唤 憧憬 恐惧
C.憧憬 喜悦 恐惧 呼唤 D.呼唤 恐惧 喜悦 憧憬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B.《怀疑与学问》一文首先从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进而谈到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以此来论证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C.《谈创造性思维》作者罗迦·费·因格是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D.《创造宣传》的作者陶梦庵是中国教育家、思想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二、句子默写
7.诗文填空。
(1)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诗人借用典故来写出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用途 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 友状态 阅读新闻 阅读朋友圈中分享 的文章 阅读公共订阅号发 布的文章 微信支付 在公众号上进行订票、打 车等
人数比例 80% 72.9% 67.1% 20.9% 15.3% 7.0%
材料二: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材料三: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纸质书阅读才能让孩子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8.从材料一中,你看出时至今日微信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的特点。
10.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觉得我的行为好笑,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哧哧地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11.说说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
12.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
13.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他们各自的笑的原因是什么?
1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15.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苇花有着深厚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拥抱自己的不完美
①又到年底了,忽然发现年初制定的种种计划,到现在几乎没有一项百分之百完成。反躬自省,完不成计划的原因有种种,如懒惰、突发意外、工作繁忙、能力不足等等, 但同时,有的时候也是因为完美主义作祟。比如我在年初曾经计划写一本小说,可惜因为写不出一个完美的开头,迟迟没有进展。
②完美,无疑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可是,真正的完美,却往往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过度执着于完美而自缚手脚,就是走入了一个人生迷局。
③著名的老牌科幻电影《千钧一发》曾讲述了在一个过度依赖基因评定的社会中,人们倾向于培育最优基因组合的后代,在如此的社会中,拥有完美基因的“优等人”的一生似乎在受精卵形成的一刹那就已经是被写好的剧本,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完美运行,绝对不会出现因为懒惰、遗忘甚至智商不够而造成的失误。然而,即便是拥有如此完美基因的人,人生的结局也并不让人羡慕。
④英国作家毛姆曾经说过,“完美有一个重大缺陷,它往往是无趣的。”更何况,完美从来没有统一的定义,今天的完美不一定是明天的完美,今天的某种理解,明天就有可能被颠覆。在模特行业,完美的长相和身材,无疑是竞争的最大优势。然而,不久前, 一名患有白癜风疾病的模特却出人意料地登上了国际著名秀场——长相身材的不完美可以通过气质来弥补。一些条件并不完美的模特,因为在千篇一律的模特界独树一帜,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⑤人生不会因为生来完美就事事顺风顺水,也不会因为生来不完美就此生无望。维纳斯并不因断臂而缺少一丝美丽,霍金也没有因为身体被禁锢在轮椅上就禁锢了他智慧的大脑。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并不完美的小人物,包括你我,也正是靠着不甘心、不放弃、不认输的勇气在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别样精彩人生。
⑥正是因为个体的种种不完美,在朝着完美的人生奋斗过程中,在品尝着命运带来的酸甜苦辣中,在踏破荆棘中展现出来的人性之光、力量、梦想,才让人欣赏和崇尚。若是一切都被设计好,就像电影《千钧一发》里的“优等人”一样,他们也就会因为丧失了梦想和奋斗的力量而黯然失色。
⑦其实,那些不完美啊,就如同制定年初计划一样,若是一切都按照计划完美运行,没有突发、没有变化,既不符合常理,也并不一定是好事,或许还会因此错过更为重要的机遇。调整好姿态,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或许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文/魏薇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2 月 4 日第 19 版)
16.通读全文,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7.请在文章第②段找出“转移话题”和“推进论证”的词语。
18.请根据文章第⑤自然段的内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生命中有很多的不完美,对于人生不完美,你有什么看法?你能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鳞游泳 鳞 (2)佳木秀而繁阴 秀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2.【甲】【乙】两文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23.【甲】文写“此乐何极”,【乙】文说“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六、作文
24.话题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短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按要求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25.全命题作文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按要求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4)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C
6.D
7. (1)暂凭杯酒长精神 (2) 何事长向别时圆 (3)月是故乡明 (4)云横秦岭家何在 (5)怀旧空吟闻笛赋 (6)到乡翻似烂柯人
8.微信的阅读功能和实用功能在逐渐增强 9.内容快、精、短,多元化,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0.【示例】我赞同这个观点。网络阅读的发展导致我们深度阅读的能力大大下降甚至消失,这是令人担忧的,而传统的传承是离不开深度阅读的,缺乏深度阅读能力的后代将无法领会其中的深层内涵,更无法体会当中的价值,这必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所以,我们应该培养深度阅读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11.①“温暖”交代中心: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在现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②“苇花”交代写作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12.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用苇花编毛窝。 13.农人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没人拿它当宝贝,农人不明白“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笑“我”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共性很多,意对即可) 14.(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苇花”比作“老妇人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花平静温和的特点给人温暖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15.因为苇花作为一种物资,帮助人们度过贫穷的年代,在今天被人们重新加工后又变为艺术品,继续对人们做着贡献。同时苇花所具有的团结精神,所营造的独特景象,也都让作者喜欢。(从实用和精神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16.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斗志,走向更完美的人生。 17.可是 如果 18.贝多芬并不因为失聪而隔绝了音乐的世界。 19.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勇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让自己不断接近完美。我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因为只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接近完美。例如我的每篇作文也都并不完美,找到自己的不完美之处,才能不断修改让它变得接近完美。
20.鳞:代指鱼 秀:茂盛 21.(1)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2)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22.同的方面:【甲】文提出“后天下之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是很可贵的。
异的方面:【甲】文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作者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 23.①主体不同:【甲】文是迁客骚人之乐,【乙】文是太守之乐(或百姓之乐);②客体不同:【甲】文是春季美景之乐,【乙】文是四时山水之乐;③原因不同:【甲】文是因宠辱偕忘而乐,【乙】文是因百姓乐而乐;④本质不同:【甲】文是个人之乐,【乙】文是与民同乐。
24.参考范文:
生命的距离
生命的距离,在你,在我,在他,在世间万物。距离走了,生命近了,活得更精彩了。
一个人的生存,也许不会在意生命的长度,却会在意它的宽度。岁月早已度量过你我生命中的重量与质量,长度与宽度。所以我们懂得了这里面的含义,我们就要好好珍惜,决不能轻易放弃。
生命的长度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怎么去活的更生动更精彩,怎么把生命的距离扩大,再扩大。生命的距离靠每个人用心去丈量,开心了,就离终点远些,抑郁了,就向终点跨近一步。选择不同的活法将决定生命的距离。但无论如何,经历就是一笔财富!经历就是一种幸福!经历了就该无怨无悔!经历了,就应满足!
生命、距离、悲哀、感叹或是开心,想想觉得生命真的很脆弱,生命是那么不堪一击,不敢想像,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自己会是怎么样的?有时感觉很恐惧,有时感觉也许这是一种解脱,可又觉得错了,真的错了吗?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那一刹那的,不是吗?
有人说过: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就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拉长、拉长生命的距离,那生和死的距离,勇敢面对、笑看人生、珍惜每一时每一分,生命就会被无限的拉长……
人就这么一辈子,就算人间有再多的愁苦烦劳,就算有再多的不尽人意,再多的辛酸艰难,短短几十年不也烟消云散了吗?是啊!生命的距离就这么长,让我们用心经营生活,追寻自己的理想,不倦跋涉,在跋涉中感受风景,感受生活,感受酸甜苦辣。对生命的含义,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生命的距离每个人的长短也都不一样,把握自己生命的距离、把握自己生命的过程,努力欣赏,生命就会很长很长,生命是最精彩的,最美好的,让我们好好珍惜,珍惜拥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把我们生命的距离拉的长长的、再长长的!
25.范文:
东风为我来
我们的童年是金色的,是快乐的,当然,也是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的。我们的成长需要掌声,需要失败,需要喝彩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需要鼓励的。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小学生特别报道新闻:在一所小学里,有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他叫张晓。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班主任来到班里选运动员,张晓参加了400米长跑,可就在练习当中,他发现自己的长跑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每一次练习,他都会跑错跑道或是比别人起步晚,同学们就嘲笑他,说他比蜗牛的十八代老祖宗还要慢……张晓为此而失去了信心。于是他向班主任提出不参加这次比赛。老师问他为什么要退出比赛,张晓说自己不如别人,就连体育不及格的同学都比他跑得快,而且同学们也经常嘲笑他跑得不如一个小女生……
老师听后,愤怒地告诉张晓:“张晓!你怎么可以就为这一点挫折就放弃比赛,同学们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你跑的不如一个小女生,但是只要你肯去努力,肯去练习,你肯定会跑得很快的,这时,那些嘲笑你的同学就会去尊敬你,敬佩你,老师我看好你的,我会帮你加油打气的,张晓,不要放弃,找回自己的信心,证明给那些嘲笑你的同学看,加油!”听完这些老师鼓励他的话,张晓满眼泪水,拉着老师的手,急忙感谢老师,老师却笑了笑。
从那天开始,张晓就努力练习,如果有同学在旁边嘲笑他,他的心里总是想:“你们说去吧,我会用我自己的付出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大吃一惊。”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张晓一天比一天跑得快,终于,张晓的付出没有白费,在全校的长跑中他拿得了冠军,那些嘲笑他的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这时,有位同学问他,是什么让他得到冠军,张晓却笑着说:“这是老师给我自信心的源泉。”
看完这篇报道,我的心中涌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只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能让张晓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我想了又想,终于找到了答案,张晓并不想让老师失望,再加上他要让嘲笑他的同学大吃一惊。
我知道了,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就像诸葛亮的东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