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过关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过关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7 10:17:13

文档简介

第 一 单 元 综 合 素 质 达 标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一、1 . C 2. D 3.C 4.D 5.A 6.A
7. D 8. B 9.A 10.B
二、 万象更新 浓稠 通宵 饺子 彼此
三、1.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盈盈一水间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2.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四、 示例: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营造喜庆的气氛, 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同时 燃放烟花爆竹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不 如将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一些有用的书籍, 也可以捐一些给有困难的人。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 一 ) 1 . C 2.C 3.B 4.C
5. 示例:具有浓厚的乡土风情;历史悠久;主要 是用来驱魔逐疫的;面具巨大;表演者显得形
体庞大;形象为七品官和小丑等。
( 二 ) 1 .夸张 香、甜
2. B 3.C 4.D 5.C
6. 示例:不赞同。第4自然段用现在城里的商店 里卖的腊八粥与当年母亲做的腊八粥进行比 较,能够衬托出母亲做的腊八粥最好吃,更有 利于作者抒发对母亲、对腊八粥、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思路点拨: 首先,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 真实的事才能打动读者。其次,注意事情内容 与节日风俗的关联。第三,要能从事情中发现积极意义,并表达出明确的主题。
例文略。封
第 一 单 元 综 合 素 质 达 标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42分)
一 、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 下列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 月 (zhēng) 掺 和 (cān)
獠 牙 (liáo) 水 浒 传 (hǔ)
B. 黄焖鸡 (mēn) 似 的 (shì)
藏 戏 (zàng) 吞 咽 (yàn)
C. 搅 和 (huo) 汤匙 (chí)
间 断 (jiàn) 哄堂大笑 (hōng)
D. 火 炽 (chì) 榛 子 (zhēn)
俩 人 (liǎng) 演 绎 (zhé)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滩 贩 米 醋 B. 搅 绊 栗 子
C. 栖 息 然 放 D. 肿 胀 褐 色
3. 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推测,下面哪个选项最有
可能是“糠”字的读音 ( )
A. kàn B. mǐ
C. kāng D. míng
4.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城无处不飞花。(指春天的京城)
B. 迢迢牵牛星。(遥远)
C. 中庭地白树栖鸦。(即庭中,庭院中)
D. 盈盈一水间。(形容饱满)
5. 与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个词语是( )
全校运动会上,程程在跳远比赛中勇夺第一。
A. 名列前茅 B. 摘得桂冠
C. 喜获金牌 D. 拔得头筹
6. 下列对习俗的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在门窗上画鸡寓意升官发财。
B. 建筑物上雕刻云的图案寓意高升、如意。
C.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寓意聚财。
D. 过年蒸花馍寓意蒸蒸日上,吉祥如意。
7. 下列诗句与所描述的传统节日不相对的一项是( )
A.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除夕)
B.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七夕节) C.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端午节)
D.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节)
8. 下列说法错误的 一 项是( )
A. 《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再现了老 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和喜庆场面。
B.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既然不跑到街上去淘
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这句话
没有语病。
C."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 了一面小鼓了。”这句话比喻生动,突出八儿粥
吃得多,吃得饱,吃得尽兴。
D.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这 句话是用反问句的形式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
突出特点。
9. 对下面一段话的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目前,在苏州观前街、石路等闹市区,裁缝把自 己精心制作的流行时装挂在布店门前,布店则将各种 流行面料摆出来让顾客挑选。顾客买了衣料,即可在 店门前请裁缝量体裁衣, 一般三天即可取。布店与个 体裁缝都增加了收入
A. 苏州裁缝与布店“联姻”,各方受惠。
B. 增加营业额,方便顾客。
C. 闹市区兴起布店与裁缝合作的商业模式。
D. 方便顾客,三日得新衣。
10. “初一 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各处玩
去。”把这句话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①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 的小县城,狮子龙灯焰火在那里极著名。②逢年过节, 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③白天多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 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④晚上则在灯 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⑤十三到十五叫“烧
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A.①② 之 间 B.②③ 之 间 C.③④ 之间 D.④⑤ 之间
二、 读拼音,写词语。 ( 1 0 分 )
春节是一元复始, wàn xiàng gēng xīn( )
的节日。腊八这天,家家都会熬 nóng chóu( )
香 甜 的 腊 八 粥 。 到 了 除 夕 夜 , 家 家 灯 火 tōng xiāo
( ),鞭炮声不绝。正月初 一 , 一家人围在 一起
吃 jiǎo zi( ),bǐ cǐ( ) 祝福,分外
高兴。
三 、填空。 (7分)
1. 韩翅笔下的“ "让我们看到了寒食节期间整个长安柳絮 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迢迢牵牛星》中的 ‘ ,脉脉不得语”让我们体会到了牛郎 织女坚贞不屈的爱情;王建的“ , ”委婉地表达了中秋佳节游子的
思乡之情。
2. 你的同学小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
会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他。
四、 语言实践。 ( 5 分 )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 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福建省各市出台的禁
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28分)
( 一 )“傩 (nuó)” 文 化 ( 1 1 分 )
材料一:我国的古傩文化源远流长,傩神起源的传 说记述了远古人类灾后余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艰
苦历程,傩文化极富原始性、积极性和浪漫主义色彩。
1
材料二: “傩”在苗语中就是鸟的意思,傩神即鸟 神,是光明的象征,代表人间正气,故傩祭常用来逐鬼 除疫。傩神也是中国神鸟——凤凰崇拜文化的起源。汉 字“傩”的发音应当来自苗语词汇“鸟”, “傩”字由 “亻”“又”“住”三部分组成,“”表示它与人有关, “又”记音,“住”就是雀,表示它与远古农耕民族对神
鸟的崇拜有关。由此看来,傩神崇拜起源于苗族。
材料三: 傩文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 流域和西南地区。中国的傩,种类繁多,各有特点,分 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和寺院傩四种。据有关专家调
查表明,贵州是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
材料四: 福建漳州浦南古傩,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 和浓厚乡土风情的民俗舞蹈。浦南古傩主要是用来驱魔 逐疫的。逢年过节的时候,当地百姓常举行古傩民俗活 动。古傩表演时,表演者不是直接把面具戴在头上,而 是在身体外套上一个大竹筐,顶部装上一个巨大的面具, 穿上古代戏剧服饰,所以显得形体庞大。浦南古傩形象 为七品官和小丑。浦南古傩与台湾“大仙廷 (wāng) 仔”极为相似,研究它们之间的渊源,可进一步说明台 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 一脉相承的关系。
1. 对于“傩”字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佳”就是雀。 B. “佳”表示意思。
C. “又”表示意思。 D. “イ” 表示与人有关。
2. 对傩文化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傩神代表人间正气。
B. 傩祭常用来逐鬼除疫。
C. 傩神崇拜起源于汉族。
D. 傩神是中国神鸟崇拜文化的起源。
3. 我国傩戏最多、品种较齐全的省份是( ) ( 2 分 )
A. 福建省 B. 贵州省
C. 山西省 D. 云南省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 福建漳州浦南古傩都是用来驱魔逐疫的。
B. 浦南古傩表演者直接把面具戴在头上。
C. 浦南古傩与“大仙框仔”极为相似,可进一步说
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根同源的关系。
D. 傩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东北
地区。
5. 请你根据材料四,概括漳州浦南古傩的特点。(至少
3 点 ) ( 3 分 )
(二)故乡情思腊八粥 (节选)(17分)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自己 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我在清 晰地记下了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
的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伯母煮的腊八粥我吃过,三婶熬的我也喝过,感觉 都不如母亲做的好吃。母亲的手艺巧,精心挑选搭配各 种杂粮豆,经过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 处,盛在瓷碗里的腊八粥,各种( )的豆粒儿珠圆 玉润,在( )的稠液中莹莹地透着亮光,煞是好 看。"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袅袅地舞动 着的升散开来的热气里弥漫着( )、香喷喷的味道, 不等入口,感觉已甜到了心里。 在那钻进鼻腔的香味的
不断诱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 口,细细咂一咂,慢慢品
一品,那感觉,简直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俗话说“腊
七腊八,冻掉下巴”,可吃着母亲做的腊八粥心里却是暖
的,不要说营养全面,单是那入口难忘的滋味,就足够
让人想念三生啦!
现在城里的商店里卖的碗粥或罐装的八宝粥,不知
是不是源于我们的腊八粥,有时买来当便餐,比现熬煮
省事多了,可吃起来( )的,总吃不出当年的香甜
滋味。
母亲说,喝了腊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说出不吉
利的话,因为腊八一过,就算开始过年了。人们,尤其
是孩子们,天天数着算着离大年还有几天几天,这日子
里温馨醇厚的意蕴,也就在人们的期盼里,随着腊八粥 的甜香,在纯朴的乡民心里,在淳厚的乡风里,渐渐弥 漫开来 ……
1. 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表现了腊八粥 的特点。(4分)
2. 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正确的 一 项是
( ) ( 2 分 )
A. 胀鼓鼓 黏糊糊 甜腻腻 甜丝丝
B. 胀鼓鼓 黏糊糊 甜丝丝 甜腻腻
C. 胀鼓鼓 甜腻腻 黏糊糊 甜丝丝
D. 甜腻腻 胀鼓鼓 甜丝丝 黏糊糊
3. 第2自然段在短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 2 分 )
A. 总结上文。 B. 总起全文。
C. 承上启下。 D. 点明中心。
4. 短文最后一句中,省略号表示( ) ( 2 分 ) A. 列举内容的省略。 B. 说话断断续续。
C. 引文内容的省略。 D. 语意未尽,引人思索。
(
5.
短文写了"腊八粥名称的来历""母亲煮的腊八粥最
)封 好吃”“商店卖的粥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等内容,其
中详写“母亲煮的腊八粥最好吃”,略写其他内容,
这样写的好处是( ) ( 2 分 )
①突出中心 ②主次分明
③引发读者思考 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6. 有读者认为第4自然段与短文主题关系不大,属于次 要内容,可以去掉。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
解。(5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 (30分)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 节 ……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
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