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羚羊木雕[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0-19 17: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羚羊木雕
【课文背景知识】
作者善于观察和分析生活,围绕一件工艺品“羚羊木雕”来写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作者的思想倾向隐藏在故事之中。
【字词综合运用】
生字
犄jī 怦 树杈chà 逮 寒颤zhàn
攥zuàn 羚líng 愣1èng 颊jiá
多音字组词
逮 逮着玩 颤zhàn 寒颤 杈chà 树杈
dài 逮捕 chàn 颤动 chā杈子
生词
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棱角。
仗义(zhàng yì):讲义气。仗,凭借。
反悔():对以前答应的事后悔或不承认。也作翻悔。
寒战(hán zhàn):即‘“寒颤”。寒颤,因寒冷而发抖。
自作主张():不跟别人商量,按自己的见解决定。
形影不离():形容相互关系密切。
【重点难点讲解】
阅读这篇课文,要透过故事去发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如果停留于故事表面,就很难发现中心思想,课文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少年的心灵世界。另一方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阅读时要抓住课文关键。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奶奶的一句话,奶奶说得好:“算了吧,这样多不好。”有哪些不好,读课文后可知。特别是描写“我”心情的那些语句,从“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一直到“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为什么孩子的心灵会受那么大的伤害,要从妈妈和爸爸的话里找找缺点。他们喋喋不休的是“贵重”“贵重”,心里就是没有“情谊”二字,所以是似是而非的道理。这样就不难看出作者表露的是批评那种“重财轻义”的家长的态度。
【知识延伸检索】
真正的友谊——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好的无价之宝,你能够对自己的朋友守信,永远无愧于他,那将是对你的性格、灵魂以及道德的最高的考验。 (马克思)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琼琚:美丽的佩玉)
【课文阅读指导】
阅读要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写的是一家人因为一件贵重的工艺品而发生的很不愉快的事情,“我”的心灵遭受了伤害,课文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尊重孩子的情感。
我和万芳是“合二而一”的好朋友,“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把羚羊递到她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孩子心中惟有友情,好朋友之间什么心爱的东西都可以奉送,可见,她们的友情是多么纯真、美好!而“我”的父母心目中只有羚羊木雕贵重的价值,没有女儿的情感世界,他们逼着“我”去要回羚羊木雕,逼着“我”对朋友反悔,逼着“我”去做一件不光彩的事,这使“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课文本身显然是在告诫父母不要伤害孩子的情感,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孩子之间重感情正值得大人学习,对于孩子幼稚的行为应该妥善处理。
课文情节安排集中紧凑,“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全文集中在一天的时间里,插叙安排在爸爸讲的一片理由之后,含蓄地指责了爸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道理是多么片面。文中六个人物,写得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生动,妈妈、爸爸和万芳妈妈是同一类型的人。“我”的心理、语言描写细腻入微,哀怨动人。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课文结构分析】
段落大意
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16):先写妈妈追查、再写爸爸讲出一片理由,批评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二部分(17——23):插叙“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含蓄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会怎样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
第三部分(24——25):用奶奶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好行为。奶奶当不了家,使事情无可挽回。
第四部分(26——38):“我”与万芳的一席谈话。
【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展示了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赞美了小孩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告诫做父母的不要伤害孩子的情感,要尊重他们的友谊。
【课文写作特色】
1.本文运用插叙,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2.人物性格各具特色,形象鲜明生动,六个人物写得个性各异。
3.“我”的心理、语言描写尤其细腻入微,哀怨动人。
【词句品味鉴赏】
本文有两个词用得很好。一个是“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中的“攥”,另一个是‘“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的“掏”。前句可以用“拿”或“握”,但都没有“攥”好。“攥”是紧紧地抓住的意思。一个普通的小刀,为什么要紧紧地抓住?不是刀重,而是她心情的沉重,这沉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她很喜欢这把小刀,可是,马上就要物归原主,她有些舍不得;二是她要用这小刀换回羚羊木雕,她真的不好意思开口,因为她担心这样做会破坏她与万芳的友谊,她心情很复杂。而“拿”或“握”都显得没有这种表现力,所以用“攥”好。“掏”字也表现‘“我”的行为的艰难,而这艰难主要来自于心理的压力,她怕破坏友谊,她怕背上“不讲信用”的名声,一个“掏”字,真可谓力透纸背。
【同步达纲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犄角( )树杈( )脸颊( )怦怦( )
攥着( )撒谎( )羚羊( )寒颤( )
二、指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我妈妈是婆婆嘴。( )
A.多嘴多舌 B.说话罗嗦 C.嘴形干瘪 D.说话缓慢
2.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
A.讲义气 B.依仗义气 C.有正义感
3.我对朋友反悔了。( )
A.后悔 B. 翻悔 C.反感 D.反复后悔
三、按课文意思填空。
《羚羊木雕》开头部分,渲染了我与妈妈对话的气氛。当妈妈突然问我时,我的反映是心 , 地说,但妈妈的目光 ,我低着头不敢看他。妈妈变得十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 。
四、阅读“不知什么时候……”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出正确理解“我从妈妈眼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的一项( )
A.妈妈眼里溢满伤心的眼泪。
B.妈妈的眼睛充满期待的眼神。
C.妈妈的眼睛里流出痛心的眼泪。
D.妈妈的眼睛里充满悲愤的眼神。
2.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请说出奶奶这样说的用意是
3.说说“屋子里静极了”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创新能力训练】
一、文章为什么要写“我”平日和万芳相处的情景?这与主题有什么关系?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答:
二、拿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不也是一种缓解矛盾的好办法吗?可“我”为什么推开糖盒,冒雨飞快地跑出去?
【学科渗透训练】
1.对“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一句中的“内流河”、“内流湖”的理解正确是( )
A.内流河、内流湖就是在河内、湖内流动的河流。
B.内流河、内流湖是指不能流向大海的河流。
C.内流河、内流湖就是在国内土地上流动的河湖。
D.内流河、内流湖是指向地球内部渗透的河流。
2.“天生我材必有用”,关键在于扬长避短。一方面,只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优势,正确地加以发挥,就能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另一方面,每个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短处、劣势,只要勇敢面对并努力克服,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列举出你的优势和劣势。
A.优势:
B.劣势:
C.你准备怎样变劣势为优势?
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
二、1.B 2.A 3.B 三、怦怦地跳了起来 小声 紧紧地盯着我 严厉 发抖
四、1.B 2.让孩子父母不要逼孩子去要回羚羊。
1. 写场景的寂静,是为了烘托气氛的紧张和人物内心不平静。
【创新能力训练】
一、这样写是为了表现万芳对“我”的友情,这也正是“我”不愿要回羚羊木雕的原因,运用了插叙手法。
二、因为这并不能挽回“我”对朋友失信所造成的损失。
【学科渗透训练】
1.B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