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内战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农无产阶级政权。1917年11月9日凌晨通过的《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 … …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土地法令的颁布使俄国农民无偿地得到1.5亿俄亩的土地和价值3亿卢布的农具 。农民因赎地而欠下的30亿卢布债款也被取消。
-----《苏联兴亡史》这一法令说明这个政权是个什么性质的政权?工农无产阶级政权 左图为国内战争(1918--1920)的宣传画:
战胜反动的白卫军和帝国主义干涉部队。一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探索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
牺牲。
——杰米扬·别德内依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国内的反叛势力一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探索农业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售国家;
工业政策: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贸易政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有国家集中配;
分配制度: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根据以上材料,
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商品贸易 分配:强制劳动二 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探索结合以上材料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战 时”: 国内战争时期
“共产主义”: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三 特点农业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售国家;
工业政策: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贸易政策: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有国家集中配;
分配制度: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探索材料一 1919年,俄国一普特(约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为
国家征购价:6卢布
国家零售价:30卢布
黑 市 价格:200卢布结合以上材料思考,在国家低价收购余粮的情况下,
余粮征集的数量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这说明了什么?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农民忍痛却依然支持新政权四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探索 正是实行这一政策,使苏维埃政权能够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城市工人和红军最低限度的供应……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苏维埃国家和人民终于战胜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胜利的保卫住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果。
----《苏联兴亡史》结合上述图片及文字材料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效。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四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探索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列宁如何看待这一政策?
2、这样的“共产主义政策”是通向社会主义的“真正门径”
吗?它符合人民的愿望吗?四 评价不是 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政策,
更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探索 农民认为“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但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但鱼却属于你们。”
------《全球通史》(1)结合材料思考,农民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绪?(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四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探索---基于国情的探索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大企业归国家所有;
中小企业资本家经营;
恢复私人小企业实行自由贸易按劳分配余粮征集制
企业全面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强制劳动
一 内容观察下表,结合课本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结合前面表格并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在一定限度内,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二 特点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生机勃勃的工厂图说历史三 影响新经济政策后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情况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什么作用?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三 影响用数字说话 苏俄时期的一个村庄,它过去的照明用的是煤油,在新经济政策时期装上了电灯。农民说:“苏维埃政权,你干得多么出色!”农民心声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三 影响
伟大导师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巨星殒落 伟人长逝
年仅54岁
斯大林,俄语意思钢铁斯大林经济体制---强行过渡的探索列宁,俄语的意思勒拿河 工业化宣传画一 确立过程工业化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 斯大林经济体制---强行过渡的探索农业集体化宣传画农业化一 确立过程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宣传画)自1928年始实行五年计划结合图片,概述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一、确立过程五年计划 农业集体化工业化五年计划一 确立过程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
结合材料一 二,归纳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所有制形式 管理体制:
流通体制: 建设方针: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一卢布,那么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价格也是一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威仍然是一卢布。 ——《大国崛起》解说词 二 特点这一时期的苏联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令世人震撼的奇迹三 评价材料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1953年) ,(苏联)人均粮
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这个笑话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 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生活贫困这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二: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
发展的状况?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农 业 产 值 8.1%
轻工业产值 210%
重工业产值 550%
这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
忽视满足人民生活消费的农业和轻工业 无法回避的问题三 评价
斯大林经济体制---强行过渡的探索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三 评价回顾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乃至苏联解体的态度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民生才是最大的政治。
不管是物质的海拔还是精神的海拔,
原点最终都是一个,
那就是人的解放!
感悟历史 以史为鉴 那个年代是个充满硝烟的时代那个年代还是一个建设的年代那个年代是个零距离的年代那个年代还是一个膜拜的年代那个年代是个充满期待的年代那个年代也曾是饥肠辘辘的年代那个年代是个强国的年代那个年代也是个畸形的年代 同苏联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农民占优势的国家,走的也是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使我国的社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走得更好,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呢?感悟历史 以史为鉴 同苏联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农民占优势的国家,走的也是社会主义道路,为了使我国的社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走得更好,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能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