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三单元 学写读后感
1
2
3
4
5
6
核心目标
写作导航
同步课题
佳作引路
习作升格
实战演练
1.学习用“引、议、联、结”四字法写读后感。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有所获的习惯。
3.学会从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4.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辩证思考问题。
读文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观后感与此类同。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写好读后感有章可循,活用“四字诀”——引、议、联、结是关键。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抓住原作中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感想,用鲜明、准确的表达方式点明自己的看法,文字要少而精。观点提出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组织材料。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这是读后感的重要部分,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它把自己的感想、看法和主张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一过程中,可旁征博引,讲明道理;可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展开议论。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结论一般在文尾,即归纳结论性的意见,强调某一重点,发出号召。这个结论既可以是批评式,又可以是劝勉式,还可是鼓励式,视行文内容而定。
总而言之,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写作时应注意避免。
一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1.审题立意:课题范围已限定“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所以,可以抓住你最感兴趣、感受最深、最难忘的某篇课文,就文中的主题、情感、细节、人物等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切记要有中心、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2.选材构思:首先选定一篇本学期学过的课文,再仔细阅读一遍,可以抓住你最感兴趣、感受最深、最难忘的某一点进行议论阐发;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写法指导:可以采用叙述加议论的方法,重点阐发自己的感想。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创意,同时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4.思维导图:
二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审题立意:范围已限定“读过的名著”,所以,可以抓住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感触最深的某部名著,就其中的某一情节、某一人物等谈谈你自己的收获和体悟。切记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尽量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2.选材构思:先要确定某一部名著,可以采用“引(即简要引述名著的原文或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作铺垫)——议(即议论,根据引述的内容阐发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联(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议论分析)——结(即小结全文,或重申观点)”的方法。
3.写法指导:引用名著原文时,要细心核对,确保引文与原文一致;可采用事例论证或道理论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就更能引起共鸣。
4.思维导图:
1.审题立意:范围已限定“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所以,可以抓住你最喜欢,最难忘最能打动你的心的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就其中的某一情节(细节),某一人物来谈谈你自己的独特感受,尤其要谈谈打动你的原因。尽量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来谈。
三 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2.选材构思:首先回忆自己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然后选出你最喜欢、最难忘、最能打动你的心的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就其中的某一情节(细节)、某一人物来谈谈你自己的独特感受。
按照“引述电影或电视剧材料——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全文论点”的思路布局全文。如果能激发起读者也想去看这部电影或电视剧的兴趣,那么,你就成功了。
3.写法指导:选取最典型、感触最深的情节。角度要新颖,感悟要独特,做到感染读者、打动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观赏)兴趣。可采用举例论证法、引用论证法、道理论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
4.思维导图:
读《骆驼祥子》有感
你看到过蚂蚱吧?独自蹦时也蹦得挺远的,可是如果让小孩子逮住,用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题记。
窗外,月明星稀,天空已被无边的黑暗笼罩。台灯,暖光下,一本《骆驼祥子》被晚风翻开,思绪随风飘入其中。
青年农民祥子初到京城时是个有骨气、有干劲、有梦想的青年。不久,他谋了份事儿——洋车夫。大手大脚,结实的身体是他的优势。这使他成为一个上等车夫。两三年以后,他靠自己的努力买下了第一辆车,但好景不长,他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拉了去。可老实又诚实的祥子没有气馁,他逃走后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后来用骆驼换了几十块钱,“骆驼祥子”这个称号就是这样得来的。在那个黑暗的社会,人的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不例外。
祥子存下的所有财产被孙侦探洗劫一空。这让祥子心灰意冷,他内心深处的炽热之魂开始动摇,生活再次让他走投无路。祥子被虎妞骗婚后,虎妞帮他在二强子那儿买了一辆车,却又因为虎妞难产而死,为办虎妞的后事卖了车。最后,连唯一的“救命稻草”——小福子也上吊自杀了。从此以后,祥子没有了梦想,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自甘堕落,吃喝嫖赌,堕落为一具只有空壳的行尸走肉。
一个活蹦乱跳的蚂蚱怎能逃过小孩子的“五指山?”大手大脚,有梦想的青年也会经不住黑暗社会的打压,社会病胎里的产儿终会变成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祥子,自尊心强,有骨气的好青年,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他的买车梦。三起三落似乎让祥子看到希望又坠入深渊,坚定的信念慢慢破碎,直到领悟“社会”的“真谛”。祥子知道,在黑暗中四处碰壁的人唯有保全自己最重要,人们不断地把自己的同伴推入野兽口中,老实、诚恳、勤劳只是虚伪的前奏,揭开人们的面具会看到一副吃人的面孔。
在黑暗的社会里,一个祥子堕落了,还会有更多的“祥子”接连不断地掉进深渊,黑暗丑陋的怪物无情地、贪婪地吞噬着炽热之魂!要将它们吸食吃尽,沉睡的人何时被唤醒,光明世界何时到来?
祥子的经历是个悲剧,他尽了所有的力气,也吃了所有的苦,但依然落了个两手空空。如果祥子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也许他就不会变成那样的“刺儿头”了。
墙上挂着的铜钟“咚咚咚”的敲了四次。凌晨四点的街道上,奔驰着一辆辆车,黎明的晨光慢慢点亮天际。窗外,一个高大结实的背影拉着洋车轻快地奔向远方……
提示:仿照“批注示例”,完成“我的批注”,不少于两处。
批注示例: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便直接点出所读之书《骆驼祥子》。
我的批注:
【简评】纵观全文,作者设身处地站在祥子所生活的环境、站在祥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在那个旧社会,美好的生命,也不会得到美好的结局。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作者清楚的明白了这一点:不同时代,情况不同,决定着人的不同结局。
病文展示
读《桃花源记》有感
本文乃东晋名士、一代隐士陶渊明先生的名作。陶先生借一位武陵渔人“忽逢桃花林”“欲穷其林”“从口入”“豁然开朗”的行踪,将一个人间仙境呈现在我们面前。源中人大概担心外人会纷至沓来,打扰他们清静、幸福的生活,临别之余,谆谆叮嘱。可不曾想,渔人怎能按捺住内心的狂喜激动 口里唯唯诺诺,但早已留心,一路细致地留下记号,立马回郡报告太守。太守一听有这么个好地方,立刻派人随渔人前去,却如堕迷宫,再也找不着去路了。
批注:
引述不当。
这事马上传开了。一时间,全国各地人情振奋,前来寻访桃花源的人络绎不绝。却个个高兴而来,失意而归,根本就找不到所谓的桃林。南阳郡有一位名动天下的读书人,名叫刘子骥,也听说了这回事,心想:天降奇宝,唯有德者方可居之。此等仙境,岂是凡夫俗子人人可到的 于是踌躇满志,想赶往桃花源。哪知这仙境如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找不着了。刘公不甘心,潜心寻访,但终究入境无门,郁郁而死。
就文论文,就事论事,没有联系实际,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真是好美妙的桃花源,好神秘的桃花源!
感点肤浅。
【简评】这篇读后感中有少量的直接引述,大部分是间接引述,而且又重新将《桃花源记》全文引述一遍,最后才总结出了感点。这就犯了引述不当的毛病。这篇读后感的感点是“这真是好美妙的桃花源,好神秘的桃花源!”很明显,这些感受流于肤浅,原因在于阅读文章时浅尝辄止就空发感受,这样的读后感写下来有空泛无当的感觉。
升格文
心中的“桃花源”
本文乃东晋名士、一代隐士陶渊明先生的名作。陶先生借一位武陵渔人的行踪,将一个人间仙境呈现在我们面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由此我看到了陶先生笔下理想的社会,也看到了陶先生如桃花源般的心。
翻阅史书,我们发现凡真正建功立业,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其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静谧的桃花源能隐能出,能动能静,收放自如。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火烧赤壁,舌战群儒,一生何等忙碌但留下的格言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政治抱负多么强烈,但他的心理支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的又一伟人。文革之难,他在江西被软禁三年。这个昔日指挥淮海战役的主帅,在一个绿树,他的小院里,养了几只鸡,种了一垅菜,挑粪担水,劈柴烧火。如陶渊明那样“带月荷锄”“守拙归园。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地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去解脱。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的心中,让人不断地去追寻。
批注:
引文修改,与下文“理想的社会”和“如桃花源般的心”照应。
针对原文那段桃花源理想社会的描述进行议论,并且引出了感点。
列举“内心宁静”的人物事例。
联系阅读与生活,联有侧重点。
总结,呼应感点。
【简评】升格文与病文相比,引述不再是对原文的大量复述,非常有针对性。最后一段作者从三个方面总结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深远影响,同时也点题“心中的桃花源”,这样我们的读后感才有头有尾,非常完整。
一、从下列三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完成作文。
1. 再读《蒹葭》这篇诗歌,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感受;(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2.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600字。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要求:(1)概括叙述材料内容,但不要照抄原文。(2)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但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3)要联系个人的生活经验来谈。
3. 阅读下面一段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600字。
有个少年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小,为此他很自卑,没有朋友,常常觉得自己的前途没有一点儿希望。
一天,他鼓起勇气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他结结巴巴的诉说后,握住他的手,笑着说:“这怎么是缺点呢?分明是个优点嘛!你只不过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的。”少年听到医生这么说,感到疑惑:“那么,勇敢反倒成为缺点了?”医生摇摇头:“不,谨慎是优点,而勇敢是另外一种优点。只不过平时人们更重视勇敢这种优点罢了,就好像白银与黄金相比,人们更注重黄金。”
少年听后内心颇为宽慰,眉头有些舒展。
医生又问:“你讨厌酒鬼吗?”少年说:“当然。”医生说:“李白难道不是酒鬼吗?”少年打断了医生的话:“不是!他和陶渊明一样,是爱喝酒的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呢!”医生鼓掌笑道:“对!我赞同你的观点,你的意思是说——缺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有的酒鬼,仅仅是个酒鬼,而李白则是一个栖身于酒中的诗仙。”
医生接着说:“所谓的缺点,至多不过是个营养不良的优点。如果你是位战士,胆小显然是缺点;如果你是司机,胆小肯定是优点。你与其想办法克服胆小,还不如想办法增长自己的学识、才干,当你拥有较多见识、较宽阔视野的时候,即使你想做个懦夫,也很困难了。”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写出阅读这则材料后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2)概括叙述材料内容,但不要大量照抄原文;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3)力求写出独特的感受,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画出所选作文题目的思维导图。
第一稿
题目:__________
作文自评参考标准
一、基本要求。(8项)
续表
二、亮点加分。(6项)
作文互评参考标准
第二稿
题目:__________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