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9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
三、设计思路
四、教学准备
1、用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课件。
2、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管、单孔橡皮塞、气球、酒精灯、烧杯、坩埚钳、石棉网、白磷、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镁条、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设置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那么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聆听并思考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
鼓励同学们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对刚才举出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
三、猜想与假设
回答三种可能:
1、增大。
2、减小。
3、相等。
调动了学生大胆质疑并阐明自己观点,教师适时激励评价,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四、制定方案
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参考实验: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方案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测定。方案三、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测定。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完成实验。
使学生将个人探究所得与他人的经验互相借鉴和补充,实验学习过程的合作、动手、思维创新,使学习成果不断地丰富和提升。
五、收集证据
设问:你们这组在实验中是怎么做的?实验中得到了什么结论?
组织与适时点拨,进一步归纳定律的内容,突出重点。
板书:课题及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下,最后各组展示实验及结论,同时其他各组相互评议,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六、交流与讨论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教师先演示“水电解”等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它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教师适当点拨,突破难点。
学生观看动画、讨论、归纳小结。
通过师生问答等形式,使互动交流达到高潮,使问题得到逐步明晰和解决,使知识得到构建。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掌握不再是艰涩难懂的,而是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
七、反思与评价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实验一 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烧杯中进行、敞口)。
实验二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学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讨论。
再次激发学生对定律的思索,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体会知识,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思考:发现了什么问题?谈谈你对发现的问题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观察、讨论: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
2、如果在燃着的镁带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怎样?
课件展示:
再以水电解实验的动画课件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观看动画,讨论、归纳、小结。
发散思维,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与探究,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教师补充、点拨。
争先恐后地谈论收获,畅所欲言展示自我。
使学生树立了信心与勇气,使每位学生各有所得。
八、强调与深化
在质量守恒定律中,有三个关键词“化学变化”、“参加与生成”、“质量总和”等易被学生忽视,教师要用着重号标明,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归纳定律中心“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听、记。
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表述,便于学生记忆和使用。
九、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投影:准备好了吗?开始检测了: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
②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③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
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2、“点石成金”有科学道理吗?
抢答。
小组讨论②③现象后,互相交流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十、知识融汇,巩固提高:
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总数 B、原子总数
C、原子种类 D、原子的质量
4、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是
5、1g红磷在2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g五氧化二磷,这句话对吗?
6、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独立完成。
及时练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十一、体验成功,谈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参与,你有哪些收获?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认识上有什么提高?能力上有什
么长进?学得快乐吗?把你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享。
畅所欲言
让学生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十二、布置作业
课本P95的习题1-4
六、板书设计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质量守定律的基础上学习使学生很容易的就接受并理解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考、务实,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道化学反应方程式可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三、教学模式
讨论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6相关内
容。
【简述】任何学科都有专用的语
言、符号、化学学科也有特定的
化学符号,如:
元素——元素符号
物质——化学式
那么,化学反应能否用特定的化
学符号来表达呢?
回答是肯定的,例如:木炭在氧
气中燃烧的反应可表示为:
点燃
C+O2 ==== CO2
聆听、思考
阅读教材
?
初步认识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知道化学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所表达的意义。
以直观的手段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使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产生深刻的印象
【讲解】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
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的式子。
【讲解】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C+O2 ==== CO2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讨论:化
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
息?
观看、聆听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
?
结合教材,讨论归纳方程式提供的三点主要的信息。
?
?
?
让学生会主动学习,根据信息,找出方程式所表示的涵义。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当堂评价】读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
点燃
(1)S + O2 === SO2
(2)Fe + CuSO4=Cu + FeSO4
加热
(3)CuO + H2 === Cu + H2O
练习、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
新知,进一步深化对化学方程式涵义的理解,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板书设计
三、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四、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化学方程式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的个数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