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
1.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学习开幕词的一般结构及基本写法。
2.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3.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2.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学习难点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毛泽东同志讲话的感染力与号召力。
每当国歌奏响,我们心中都会涌动着无限的自豪骄傲。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法国拿破仑曾经说:中国是沉睡的雄狮,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一、情境导入
1.请三名学生分别介绍毛泽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请两名学生谈谈他们眼中的毛泽东。
二、晓作者,识背景
000
·
·
·
·
·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为我们留下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毛泽东诗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同志既是革命家又是诗人,他的诗词已公开发表的有四十三首。题材广泛,形式上以抒情为主,善于在丰富的联想和情景交融之中,鲜明地表达主题思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诗人寄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比兴,塑造形象,联想丰富。
首先,他常常是把自然景物描写与当时人民所处的环境和心情联系起来。
其次,写历史总是和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沁园春·雪》就是如此。
作者简介
00
本文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所作的开幕词,是非同寻常的历史性文献。这次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
正是在这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毛泽东向全国、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作者简介
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
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作了说明。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在同月30日,他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文体知识:开幕词
(1)概念
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或主持人,在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幕时讲话所用的文稿。
(2)作用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3)格式介绍
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通常有三种写法:
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
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
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的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的写法:
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的写法: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写宣布开幕之类的话。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富于鼓舞力量。最后是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①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最忌长篇累牍,言不及义,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②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③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④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⑤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或者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4)写作要点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三、文本探究
这篇开幕词,先是回顾历史,道出了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是历史的伟大转折,缅怀先烈,既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对未来的展望中,开幕词又指明了全国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努力的方向。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展望未来,都观点鲜明,态度坚决,充满着无比的自豪、无比的自信,处处洋溢着中国人民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2.毛泽东的这篇演讲,根据所讲的内容不同,情绪和语调也随之变化,请在课文中找出情绪、语调不同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如课文第3段,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叙述了英勇的战争,情绪激昂,语调高扬而坚定。
第4段,回顾了1946年那次政治协商会议,阐释了形势变化的必然性,语调沉稳而坚毅。
第6段,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情绪激越,无比自信,无比豪迈,语调高昂、坚定而自豪。
第7段,谆谆告诫,态度诚恳,语调沉稳,语速较慢。后几段在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形势时,既肯定了困难,又指出了光明的前景,语调平稳、坚毅而自信。
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以它作为这篇演讲的题目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其他西方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逼迫腐败无能的清王朝签署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为了反对侵略和奴役,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经过长达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主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如何理解“站起来”?(文意理解:题目与内容的关系分析——“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条件、内涵、前景)
以“站起来”的内涵为例:
(第五段)因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布自己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建政、定号——人民当家作主,国家获得独立
(第六段)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民族实现平等
(第六段)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民族赢得尊严
(第六段)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得到他国的尊重支持
5.文中运用“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任何”“一切”“完全”“从来”“必须”“决无”等词语,从逻辑上讲,都属“全称”词语,即包含了一切情况;从语气上讲,则有坚定无疑的意味。毛泽东在演讲中大量使用这些词语,则反映了他广阔的胸怀、对时局的清醒认识。这也是他的文章和讲话总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的重要原因。
这篇开幕词,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背景,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道出了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明了全国人民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国家的发展做出规划。本文处处洋溢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革命情怀。
文章主旨
欣赏纪录片《开国大典》以及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关视频。观后感。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