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测试:2.7幼时记趣(苏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同步测试:2.7幼时记趣(苏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14:3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幼时记趣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项为之强 (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 )
(3)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
(4)见藐小微物 ( )
(5)余年幼,方出神 ( )
(6)驱之别院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译文: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B.又/留蚊/于素帐中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私/拟作/群鹤舞空
4.用原文填空。
(1)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2)课文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
所倒之“树”指的是 。
(3)表现作者观蚊时神态专注的句子是:

5.综合性学习。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也一定玩过或听说过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游戏。看看下面的几幅图,把这些游戏的名称写出来,想想哪个游戏是你曾经玩过的,然后选择一种你最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可以写游戏的玩法,也可以写你从中得到的乐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游戏的名称依次为:
(2)我的介绍:
二、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6~9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
(2)徐喷以烟 ( )
(3)鞭数十 ( )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使其冲烟飞鸣 (代指“我”)
B.于土墙凹凸处 (在)
C.以丛草为林 (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译文:
9.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言 默 戒
杨 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0.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译文:
12.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答:
13.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颈,脖颈 (2)经常 (3)或者 (4)小 (5)正在
(6)赶
2答案:(1)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2)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小虫蚂蚁看做野兽。
3.【解析】选C。C项正确停顿应为:故/时有物外之趣。
4.答案:(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癞蛤
蟆 土砾凸者 丛草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答案:(1)玩弹弓 捉迷藏 跳皮筋 滚铁环
(2)我选“捉迷藏”的游戏。道具:一块蒙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睛的布。规则:先用转圈数数的方法选一位“坏蛋”,蒙住“坏蛋”的眼睛,其他人快速找到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树后、岩石缝、菜地、草丛都是隐藏的好地方。“坏蛋”数完数后,把蒙在眼睛上的布拿掉,寻找藏起来的伙伴。这种简单的游戏里包含了斗智斗勇的诀窍,可不是想像起来那么容易。
6.答案:(1)观察 (2)慢慢地 (3)鞭打
7.【解析】选A。其:代词,指蚊子。
8.答案: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心情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9.答案:他是一个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的孩子。
10.答案:(1)有的 (2)招致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以及关键词“夫”“祥”“其”“自为”的含义。
答案: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一句作答即可。
答案: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故事寓意的把握。由文章最后的议论“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得出寓意。
答案:不该说而说和该说不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附【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它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