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测试:4.15三峡(苏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同步测试:4.15三峡(苏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22 14: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
一、双基积累
1.《三峡》的作者是 , (朝代)地理学家。作品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2.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 )
(2)夏水襄陵 ( )
(3)良多趣味 ( )
(4)属引凄异 ( )
(5)沿溯阻绝 ( )
(6)飞漱其间 ( )
(7)晴初霜旦 ( )
(8)清荣峻茂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其间/千二百里
C.虽/乘奔御风 D.清荣/峻茂
5.名句默写。
(1) ,隐天蔽日。
(2)故渔者歌曰:“ , !”
(3)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 , ,
, , 。
6.从全文看,最后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 _
7.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上联:
下联:天高地厚华夏情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8~11题。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不见曦月( ) (2)沿溯阻绝( )
(3)乘奔御风( ) (4)绝多生怪柏(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10.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描写水势盛大,又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11.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2~15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 辙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④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⑤。意适⑥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注】①伏息:平息。②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⑤劳:慰劳。⑥意适:心情畅快。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闻子瞻至 ( )
(2)意适忘反 ( )
(3)好客而喜游 ( )
(4)往往留宿于山上 ( )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译文:
14.请根据选文内容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的原因。
答:
15.选文记叙了子瞻谪居黄州时出游之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郦道元 北魏 《水经注》
2.答案:(1)同“缺” (2)上 (3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确,实在 (4)这里是连续的意思 (5)逆流而上 (6)冲荡 (7)早晨 (8)水清,山高
3.答案:(1)即使是骑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这样快。 (2)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3)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解析】选D。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清/荣/峻/茂”。
5.答案:(1)重岩叠嶂 (2)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3)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6.答案: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7.答案(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或:山峻水清三峡美)
8.答案:(1)太阳 (2)顺流而下 (3)奔驰的快马 (4)山峰
9.答案: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0.答案: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11.答案: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
12.答案:(1)听说,知道 (2)同“返”,返回 (3)爱好 (4)在
13.答案: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
14.答案:子瞻娱情山水(热爱自然),与山中人相处融洽(山中人热情好客)。
15.答案(示例):(1)如果我们身处逆境可以通过寄情山水、结交朋友等方式来排解苦闷。(2)如果处于逆境中,我们应该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附【译文】
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