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1.知道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4.学会常用的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掌握硬水软化的方法。
学习目标
2.了解水的净化常用的方法,如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3.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及操作。
新课导入
《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鲁滨孙流落杳无人烟的荒岛,他生活时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纯水和天然水
1.纯水
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
2.天然水
如何除去水中的杂质呢?
新知探究
观察与思考
下面是一杯从池塘里获得的水,如何对水进行净化?
可溶的杂质
不溶的杂质
下面是一杯从池塘里获得的水,如何对水进行净化?
可溶的杂质
不溶的杂质
微生物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知识点2 水的净化方法
1.静置沉淀
沉淀物
不能去除悬浮在水中及浮于水面的固体物质。
让部分不溶的杂质沉到水底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2.吸附沉淀
其他常用的吸附剂: 木炭 活性炭
思考:如何除去水中的沉淀?
明矾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3.过滤
分离液体与不溶于该液体的固态物质的一种操作。
思考:过滤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滤纸的折叠方法:对折、再对折、打开使之成为圆锥形、润湿滤纸、玻璃棒擀平。
新知探究
注意事项
一贴:
二低
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
新知探究
交流与讨论
在过滤实验中,有些同学得到的液体仍然是浑浊的,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滤纸破损
(2)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
新知探究
(吸附剂:活性炭)
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
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把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吸附在其表面而除去。
4.吸附
作用
活性炭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如:颜色,异味。
新知探究
简易净水器
经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那澄清的水可以直接饮用了吗?
新知探究
交流与讨论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图
除去不溶性杂质
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颜色、异味
杀死残存的细菌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沉降杂质
新知探究
归纳与小结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取水
沉淀
过滤(物理变化)
活性炭
吸附(物理变化)
消毒(化学变化)
配水泵
加絮凝剂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硬水和软水
1.概念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自来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如蒸馏水。
新知探究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水是硬水,有大量泡沫出现的水是软水。
新知探究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麻烦?
锅炉使用时浪费燃料
可能引起爆炸
浪费肥皂
衣服变硬
3.硬水的危害
新知探究
实验探究
4.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
生活中常用法:煮沸
实验室常用法:蒸馏
新知探究
交流与讨论
软水和硬水的比较
区 别 鉴 别 关 系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加肥皂水,浮渣少,泡沫多的为软水;浮渣多,泡沫少的为硬水 硬水可以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转化为软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纯水 纯净物,无色澄清透明 自然水 纯水
自然水 混合物,浑浊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课堂小结
一、水的净化
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
二、过滤:“一贴,二低,三靠”;玻璃棒作用:引流
三、硬水与软水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与软水的检验:用肥皂水
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 蒸馏
1.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B.各种漏斗都是过滤必须的仪器
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课堂训练
B
课堂训练
2.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 )
A. 沉淀 B. 过滤 C. 吸附 D. 蒸馏
D
3.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
A.明矾 B.活性炭 C.氯气 D.细沙
B
课堂训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软化硬水
B.只要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定为硬水
C.地下水为硬水
D.生活中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C
课堂训练
5. 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