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1.了解CO的物理性质。
3.比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点。
学习目标
2.知道CO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4.知道CO可作燃料、冶炼金属;防止CO中毒。
新课导入
冬季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期,每年因发生煤气中毒不知夺去多少人的生命。你知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怎样才能预防煤气中毒呢?
新知探究
知识点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相近,不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颜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气味 无味
溶解性 难溶于水
密度 比空气略小(1.250g/L)
新知探究
(1)实验现象:
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
(2)反应原理:
2CO+O2 2CO2
实验与探究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点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
新知探究
(3)煤炉中的化学反应
煤炉口
煤炉中部
煤炉底部
2CO + O2 2CO2
点燃
C + O2 CO2
点燃
CO2 + C 2CO
高温
蓝色火焰
新知探究
点燃一氧化碳前应做什么工作?
交流与反思
验纯
CO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会爆炸,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新知探究
2.毒性
(1)中毒过程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机生命。
新知探究
(2)防治措施
用煤炉取暖时,注意通风。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轻者呼吸大量空气,重者送往医院治疗。
新知探究
一氧化碳是排放量很大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据估计,全世界人为排放的一氧化碳总量每年约为几亿吨,而且一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寿命很长,在大气中可停留2~3年。可见,这是一种数量大,积累性强的大气污染物。因此我们要注意防治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交流与反思
新知探究
(1)有人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火炉上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不行,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新知探究
(2)我们的家用煤气中常常会添加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乙硫醇),你知道为什么吗?
为了让人们易于察觉一氧化碳泄漏,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交流与反思
实验与探究
新知探究
实验装置:
3.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实验与探究
新知探究
实验步骤:
①实验前先检查CO的纯度。
②先通入一会儿CO(同时点燃尾气处理的酒精灯),然后对装有CuO的位置加热。
③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
目的:防止CO不纯,点燃或加热后发生爆炸。
目的: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
目的: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实验与探究
新知探究
实验现象:
①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点燃尾气时,产生蓝色火焰。
原因:CuO失去氧变成Cu。
原因:CO得到氧变成CO2。
原因: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CO。
实验与探究
新知探究
实验结论:
CO具有还原性。
反应原理:
CuO+CO Cu+CO2。
新知探究
4.一氧化碳的性质及对应用途
还原性
冶炼金属(如炼铁)
决定
反映
可燃性
气体燃料
决定
反映
新知探究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比较
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色、气体、无味
无色、气体、无味
比空气密度略小
比空气密度大
难溶于水
能溶于水
归纳与总结
新知探究
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可燃性
跟水反应
跟石灰水反应
还原性、氧化性
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
2CO+O2 2CO2
2CO2+H2O====H2CO3
一般不能跟水反应
CO2+Ca(OH)2====
CaCO3↓+H2O
不能跟石灰水反应
C+CO2 2CO
CO+CuO Cu+CO2
新知探究
知识与拓展
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1.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的是CO2,不变的是CO。
2.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不变的是CO。
3.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的是CO2,气体能燃烧的是CO。
4.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变红的是CO,不变的是CO2。
新知探究
知识与拓展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互相除杂的方法
1.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
2.二氧化碳中含有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2NaOH+CO2====Na2CO3+H2O,浓硫酸有吸水性。
CO+CuO Cu+CO2
课堂小结
一
氧
化
碳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
用途:作燃料、冶炼金属
一、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
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鉴别与相互除杂
1.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
B.一氧化碳是碳不充分燃烧的产物
C.一氧化碳燃烧时火焰呈蓝色,可以做燃料
D.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课堂训练
D
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和CO的化学性质相同
B.CO2和CO都能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课堂训练
4.CO和CO2属于碳的两种重要的氧化物。
(1)CO具有可燃性,而CO2一般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请解释它们性质不同的原因。
(2)利用性质的差异,可以区别它们。请写出两种鉴别的化学方法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课堂训练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
5.如图所示的微型装置可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请回答:
(1)写出A处V型管内的现象 。
(2)写出B处V型管内的化学方程式 。
(3)将尾气点燃防止污染空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课堂训练
CO2+Ca(OH)2====CaCO3↓+H2O
2CO+O2 2CO2
6.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①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
CO+CuO Cu+CO2
课堂训练
一氧化碳
②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 ,D处点燃的目的是 。
③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C中增加的质量与B中固体减小的质量相等
c.反应开始后通入0.1g一氧化碳可生成0.1g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课堂训练
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a
④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
。
课堂训练
为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反应前已经通入一段时间的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