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课件:7.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上课件:7.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07 16:0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列举爆炸发生的条件和防止爆炸的必要措施。
学习目标
2.能说出引起爆炸的原因、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辨认常见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4.学会必要的火灾自救知识。
新课导入
北宋王安石的古诗《元日》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读完这首诗,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一句涉及化学变化吗?该化学变化又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新课导入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识,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
新知探究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
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当可
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或可燃性粉尘等的浓度
达到一定的范围(爆炸极限),点火时都有可能发生
爆炸。
知识点1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新知探究
注意:爆炸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如锅炉爆炸等没有新物质生产的爆炸属物理性爆炸;煤气泄漏遇明火爆炸,面粉,粉尘燃烧等有新物质生成的爆炸属化学性爆炸。
新知探究
常见的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实验与探究
新知探究
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与探究
新知探究
实验操作: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金属罐,观察现象。
实验与探究
新知探究
实验现象:听到“砰”的一声响,面粉发生爆炸,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
实验结论: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新知探究
【思考1】
为什么要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
答: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是为了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
【思考2】
为什么要将面粉充满金属罐?
答:将面粉充满金属罐是使面粉和空气充分接触。
新知探究
【思考3】
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
答:鼓入空气是为了使面粉能与空气充分混合。
【思考4】
点燃的蜡烛起了什么作用?
答:点燃面粉。
交流与反思
新知探究
易燃物与易爆物
易燃物是指那些容易燃烧、自燃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硫、白磷、红磷、酒精、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钠等物质。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铵等。
交流与反思
新知探究
爆炸的条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有空气或氧气
3.有限空间内急剧的燃烧
4.放出大量的热
交流与反思
新知探究
一切可燃性气体(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可燃性蒸汽、可燃性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或者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爆炸防范
新知探究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新知探究
着火部位
请告知:
详细地址
火源种类
燃烧状况
失火了
知识点2 火灾与自救
课堂小结
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内才会爆炸,混合的比例低于或超出这一范围都不会发生爆炸。
3.发生火灾时,要沉着应对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报警和自救。
课堂训练
1. 下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中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烟火
C
课堂训练
2.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B
课堂训练
答: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
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3.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