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上 1.3常见的酸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饮料添加剂或药物工业原料。下列物质不能与酒石酸反应的是( )
A.Mg B.CO2 C.NaOH D.CuO
2.为了研究稀硫酸的性质,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分别将过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Zn粒、Fe2O3粉末.Cu(OH)2固体和Ba(NO3)2溶液 www-2-1-cnjy-com
的4支试管中。关于实验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后4支试管中均得到无色溶液
B.Fe2O3粉末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FeSO4
C.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进废液缸不再发生新的反应
D.改成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现象都与稀硫酸相同
3.硫酸锌(ZnSO4)可用于治疗锌缺乏引起的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病症。下列选项中的两种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得硫酸锌的是( ) 21cnjy.com
A.Zn和H2SO4 B.ZnO和H2SO42-1-c-n-j-y
C.ZnCO3和H2SO4 D.Zn和Na2SO421*cnjy*com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稀释浓硫酸
C.滴管取液
D.测定某溶液的pH
5.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下列描述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www.21-cn-jy.com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调零,后进行测量
B.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C.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D.实验室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6.要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中和到中性,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钙溶液,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的试剂可以是( )
A.Ca(OH)2 B.Na2CO3 C.CaCl2 D.CaCO3
二、填空题
7.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金设计出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请回答:
(1)仅根据步骤①可确定该固体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
(2)根据实验中的现象,该固体粉末的所有可能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为除去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的氧化铜,达到回收金属铜的目的,小科向混合固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1)实验中稀盐酸需加过量的目的是 。
(2)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后得到金属铜与剩余溶液,小科结合建立模型的方法对反应前后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图甲为所加稀盐酸中各微粒数量的百分含量,请在图乙中完成反应后溶液中各微粒数量百分含量的模型图。
9.盐酸在实验室有较多的使用,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1)打开浓盐酸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
(2)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甲、乙所示,其中“ ”表示的离子是 。 21*cnjy*com
实验室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
三、综合说理题
10.如图所示,将装满气体NO2的试管倒插入足量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请根据以下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实验出现的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反应引起的温度变化忽略不计)
资料I:NO2和水会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NO+2HNO3;
资料Ⅱ:NO2为有刺激性气味的红棕色气体,NO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资料Ⅲ: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这两种气体分子个数之比。
11.将新鲜鸡蛋放到稀盐酸中会看见鸡蛋先下沉,后上浮,不断反复,请写出该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沉浮的主要原因?
12.小金同学用稀释98%的浓硫酸的方法制得4.9%的稀硫酸,将量取好的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量取好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小金同学发现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水会迅速沸腾,导致酸液飞溅,造成危险。于是小金同学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浓硫酸倒入水中时水不易沸腾,而水倒入浓硫酸中时水容易沸腾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金同学解释,已知浓度为98%的浓硫酸的密度是1.84g/cm3。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解析部分
1.B
本题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酸一般能与碱,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某些盐反应。
A.属于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
B.非金属氧化物不能与酸反应;
C.酸能与碱反应;
D.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故答案为:B
2.C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2)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前的活泼金属的单质起置换反应 (非氧化性酸)酸 + 金属-→盐 + 氢气;(3) 跟碱性氧化物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 + 碱性(金属)氧化物-→盐+水;(4)跟碱起中和反应:酸+碱-→盐+水(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酸和新盐。盐+酸=新盐+新酸,要依照复分解的条件来判断是否会发生反应;21教育网
A.②号试管和③号试管分别得到黄色溶液和蓝色溶液,①号和④号得到无色溶液,A错误;
B. Fe2O3粉末与稀硫酸反应会生成Fe2(SO4)3;B错误;
C. 反应后的物质全部倒进废液缸不再发生新的反应,SO42-和NO3-不会和H+、Fe3+、Cu2+反应生成新的物质,C正确;2·1·c·n·j·y
D. 改成稀盐酸进行实验,①②③实验现象都与稀硫酸相同,属于酸的共性;④中无现象,这两者不发生反应,属于酸的个性,D错误;
故答案为:C
3.D
制得硫酸锌可以利用金属锌或者其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制得。
A. 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B.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
C.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碳;
D.这两者物质不能反应。
故答案为: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A
A、根据热胀冷缩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浓硫酸稀释酸入水中的步骤分析;
C、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再手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有玻璃棒搅拌散热,不符合题意;
C、滴管滴加液体要在试管口上方垂直悬空滴加,不能接触试管壁,不符合题意;
D、测溶液pH时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测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从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时的安全性等角度分析解答。
A.若不先调零,测量结果就会偏大或偏小,所以要先调零。正确
B.若将水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且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硫酸小液滴会飞溅,不安全。错误。
C.先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细胞,后调节细准焦螺旋可调节视野中细胞的清晰度。正确。
D.若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会因为试管内气压降低而使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破裂,所以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正确。
6.D
根据除杂原则及盐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A、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钙,但无明显现象,不加指示剂无法控制用量,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引入新杂质,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钙不与盐酸反应,无法除去盐酸,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有现象,且碳酸钙过量,过滤可除去,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7.(1)硫酸铜(或CuSO4)
(2)①Na2CO3 ;②Na2SO4、Na2CO3;③NaCl、Na2CO3⑤NaCl、Na2SO4、Na2CO3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
解答这类题时需要记住常见酸碱盐的性质,能够根据常见物质的一些特殊的变化来进行鉴别。
固体粉末溶于水后为无色溶液,则其中没有硫酸铜,碳酸钠与氧化钙不能同时存在,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后有白色沉淀,说明里面有碳酸根或硫酸根,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或硫酸钡,滴加足量的稀硫酸,产生气体,沉淀不消失,说明白色沉淀中肯定有碳酸钡,可能有硫酸钡,而无色滤液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确定里面含有氯化钠,因此加入的氯化钡中引入了氯离子,因此,一定没有硫酸铜,一定含有氯化钠。
(1)根据步骤 ①可确定该固体粉末中肯定没有硫酸铜(或CuSO4) ;
(2)根据分析可知,里面肯定含有碳酸钠,除了硫酸铜外,其他物质可能含有,因此可能的组成是: ①Na2CO3 ;②Na2SO4、Na2CO3;③NaCl、Na2CO3⑤NaCl、Na2SO4、Na2CO3 。
故答案为:(1) 硫酸铜(或CuSO4) ;(2)①Na2CO3 ;②Na2SO4、Na2CO3;③NaCl、Na2CO3⑤NaCl、Na2SO4、Na2CO3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1)除尽混合物中的氧化铜
(2)固体部分溶解,溶液逐渐变蓝
(3)
(1)稀盐酸与铜不能反应;
(2)稀盐酸与氧化铜会反应,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
(3)稀盐酸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21·cn·jy·com
(1)稀盐酸与铜不能反应,故目的为: 除尽混合物中的氧化铜 ;
(2) 逐滴加入稀盐酸时 ,氧化铜被反应掉,故现象为固体部分溶解,溶液逐渐变蓝;
(3)反应后水的质量增加,溶液中出现铜离子,氢离子微粒减少,氯离子微粒数量不变,
故模型为:【来源:21cnj*y.co*m】
9.(1)挥发
(2)锌离子或Zn2+
(3)反应放出热量,加快了氯化氢气体的挥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速率减慢
(1)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2)根据锌与盐酸反应时粒子的变化情况分析;(3)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时瓶口会出现白雾;
(2)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前后氯离子未变,由反应前后所给粒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可知,为氢离子,为氯离子,则为锌离子;
(3) 盐酸具有挥发性,反应放出热量,加快了氯化氢气体的挥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速率减慢 ,所以图中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 ;
故答案为:(1)挥发;(2) 锌离子或Zn2+ ;(3) 反应放出热量,加快了氯化氢气体的挥发,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速率减慢 。
10.现象1:气体颜色消失(由红棕色变成无色)。因为红棕色气体NO2和水反应生成无色气体。
现象2:试管内的液面上升约2/3试管体积。因为3体积的NO2生成1体积的NO。
现象3:试管内的石蕊试液颜色变成红色。因为NO2和水反应后形成硝酸,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从紫色变成红色。【版权所有:21教育】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碳酸,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少,造成管内压强减小,液体进入试管;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产生气泡的附着在鸡蛋表面,总体积变大,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不断增大,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升。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总体积变小,排开的水量不断减小,浮力也就不断减小,当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下沉。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上浮下沉。
根据鸡蛋壳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12.浓度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比水的密度大,浓硫酸遇到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水的密度较小,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放出的热量可能会使浮在表面的水滴沸腾造成局部高温而液体飞溅 【出处:21教育名师】
根据浓硫酸溶解放热及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