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10-25 09: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书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每几个一要求平均分物体。
教学难点:
会按每几个一份来分物体。
教具准备:
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出示图片:有6个桃子,想把它分成两堆,你能帮我分一分吗?
1、教学例1同学们用6个圆片代替6张桃子分一分,看谁分的办法最多!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6个桃还可以怎样分也是平均分?想想做做 第1题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2、教学例2。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是什么意思? 生分一分。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生分一分。交流。生举手示意。说说理由。
探索新知 你会在图上分一分吗?师示范每2个一份。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3、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每2根一份”是什么意思?“每3根一份”呢?“每4根一份”呢?这些是平均分吗? 生读题。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用8个圆片代替8个桃分一分。交流分法。生说一说。生圈一圈。交流。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4人。生说理由。生读题。
练习 1、想想做做 第2题第(1)题第(2)题第(3)题这些是平均分吗?2、想想做做 第3题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每份2根,2根2根地分。生每2根一份,分一分。交流。说说自己的分法及结果。生分好后交流。说说自己的分法及结果。生说明理由。生读题,明确要求。生说“每2块一份” 的意思,先圈再填。交流。齐练后交流。齐练后交流。生说明理由。生读题,理解题意。
小结 么是平均分?分的时候,每3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交流。(在图上圈一圈或者用圆片分一分)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做。交流结果。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每(  )个一份。
每份( )个。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书第44-45页,例3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分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具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例题 1、出示图:一共摘了多少个桃?2、把8个桃分给2只猴,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 观察得出:一共8个桃。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
教学例题 可以提出什么问题?1、想一想,分一分。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2、说一说,演一演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哪种分法在桃子很多时也能分得对?3、教学“试一试“第1个问题第2、3个问题平均分成几份,分得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又一种分法。 每只猴分得几个桃?分组活动,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填一填,交流分发和分的结果。独立解决,交流反馈。
组织练习 1、 “想想做做” 第1题这题要求我们怎样分苹果?师示范。2 “想想做做” 第2题3想想做做” 第3题4想想做做” 第4题5动手做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找到不同的拼法吗?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画线,填空。交流学生读懂题意,用小棒摆一摆,讨论完成。全班交流。学生读懂题意,说题目要求。生分一分。全班交流。生动手分一分,全班交流。生拼一拼。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平均分(三)
教学内容:书第46-47页,例4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分法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 出示8个圆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能分成几份?2、这两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 生动手操作交流。
动手操作 1、创设情境,兔妈妈怎样分这12枝铅笔?2.把12枝铅笔平均分。3、你是怎么分的?说说你的想法。有的先确定每只小兔分几枝,有的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都是平均分。 平均分。生动手分一分。交流不同分法。交流想法。
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 第1题2、想想做做 第2题3、想想做做 第3题4、想想做做 第4题5、想想做做 第5题你能看图说说这三句话吗?6、想想做做 第6题 生说说两种分法。生读题,明确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生看图,说不同分法。填空。交流。生看图,填空。集体交流订正。生看图,说说两种分法。生填空,交流。生看图,填空,交流。生说一说。
小结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平均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用“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一份”说三句话。
板书设计:
平均分
12枝铅笔:
每( )枝一份,分成了( )份。
12枝铅笔:
平均分成( )份,每份( )枝。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书第48-50页,例5例6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1.教学例5.(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3)教学除法算式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2、教学 第48页“试一试”问: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 ,可以用除法计算。3、教学例6出示例6师讲述含义:列除法算式介绍各部分名称。4、教学第49页“试一试”5、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生口答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生说一说。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生说一说。
练习 1、想想做做 第1题2、想想做做 第2题3、想想做做 第3题将一些物体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计算。4、想想做做 第4题5、师介绍“你知道吗” 生观察、阅读。合作解决问题。生说说除法各部分名称。齐练,交流。独立完成,交流。说说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含义。齐练,交流,说算式名称及含义。齐练说说表示的含义。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读,同桌互练。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
6 ÷ 2 = 3 6 ÷ 3 = 2
除号 被除数 除数 商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书第51-52页,练习八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除法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交流思考过程
教具准备:相应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今天,我们进行认识除法的练习。
练习 1、除数是5,被除数是15,商是3。被除数和除数都是4,商是1。商和除数都是3,被除数是9。2、练习八 第1题说说写出的两道除法算式的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3、练习八 第2题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棉桃?是怎样平均分的?4、练习八 第3题除法算式要与平均分的过程对应起来。5、练习八 第4题这10条金鱼是怎样平均分的?可以怎样平均分?6、练习八 第5题24÷4=6是什么意思,可以写成24÷6=4吗?7、练习八 第6题第(1)题第(2)(3)题这三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8、练习八 第7题9、练习八 第8题10、练习八 动脑筋 生写出除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生一边摆小棒,一边说思考过程。交流它们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用除法计算。生数一数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棉桃,说说平均分的过程。同桌互说后,再填一填。生看图,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生填空后交流。生看图,理解题意。生说不同分法,根据不同分法,生列式。生读题,独立完成。生说说为什么。生看图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生填空,列式,交流。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生填空,列式,交流。生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生看图。生提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生说说怎样填出括号里的数。生独立完成。
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列式时要注意什么?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练习八
3×5=15
15÷3=5
15÷5=3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书第53-54页,例7,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结合简单实际问题,经历自主尝试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2、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愿意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初步感受用口诀求商较简便。
教学重点探索除法计算方法,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谈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老师来考考大家。1、填空。 2×( )=4 3×( )=6 ()×3=12 5×()=154×()=8 ()×4=20
合作探究 1、出示情境图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它们在做什么?2、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求分成了几组,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4、怎样求出8÷2的商呢?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5、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8÷2的商是4,虽然方法不同,但都是想几个2是8。因此,在计算除法时,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生观察。生口答。生列式。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生说算法。
课堂练习 1、2、计算12÷3,要想哪句口诀?计算10÷5呢?3、你知道了什么?1.想想做做 第1题。计算第一组题时,你想的是哪句口诀,计算第二组时呢?每组两道题在想口诀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想想做做 第2题计算这三道题,你都是用的哪句口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想想做做 第3题你知道每幅图的意思吗?4、想想做做 第4题5、想想做做 第5题题中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用了哪句口诀?6、想想做做 第6题 同桌互说用乘法口诀怎样求商。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生口答。生说一说。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填空时的思考过程。生独立完成。生说一说。生在小组里算一算,互相说一说。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每组算式的商。生独立完成。选一两道,说说计算时用了哪句口诀。生说一说。生列式算出得数。生说一说。生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交流怎样用乘法口诀求除法算式的商?你还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用乘法口诀求商
8÷2=4(组)
二(四)得八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