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一课时 《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第一课时 《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20 11: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工具与技术
单元主题 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技术。工具与技术,有的很简单,有的很复杂;有的应用广泛,有的应用于有限的领域;有的很古老,有的才发明不久……工具与技术有什么联系?人类是如何发明和改进工具与技术的?哪些工具与技术对我们人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课标要求 1.核心概念:(1)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2)技术、工程与社会 2.学习内容: (1)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②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举例说明应用适当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出可以提高效率的作品。 (3)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④初步认识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应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举例说明科学发现可以促进新技术发明。 3.学业要求: (1)知道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应用。 (2)能说出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作用。 (3)能简要说明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能尝试利用仪器设备进行观测和记录。 (4)能尝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如何提高效率。 (5)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7课,始终围绕着“工具与技术”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本单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突出工具与技术的融合,又有所侧重。本单元大致按照总→分→总的形式组织和编排学习内容。第1课点明学习主题,第2~5课侧重探究几种具体而且广泛使用的工具,第6、7课侧重探究两种对人类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同时第7课也通过具体的制作活动,对工具和技术的关系进行总结。第2~6课虽然各有所侧重,但设计上始终把技术和工具融合在每一课教学内容之中。②突出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特点。单元中的每一课,基本上按照“发明背景—任务与测试—评估与交流—社会影响”这样的框架编写,有助于学生对工具与技术形成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每一课中借助测试任务的方式和指标的变更,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当今世界,工具和技术紧密相连,工具往往是技术的物化成果,技术则是工具发革新的基础。工具和技术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学生对各种新技术和新工具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在生活中还积累了不少对工具和技术的体验和感知,这些将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动力。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和技术。 (2)知道斜面、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工具与技术的融合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3)了解印刷、信息等工程技术的实践特点,促进工具和技术共同发展。 2.科学思维 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工具和技术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3.探究实践 (1)能使用工具和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用文字、图式记录,并借助记录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能用多个指标评价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4.态度责任: (1)感受工具的便利性,对工具和技术产生研究的兴趣。 (2)与小组同学互相帮助、在探究活动中积极主动。
单元结构化活动 工具(物品) 工具和技术 技术(方法) 斜面(省力) 省力(支点靠近用力点,撬动距离近) 简单机械 杠杆 费力(支点远离用力点,撬动距离远) 轮轴(省力,灵活,用时短) 简单机械组合:剪刀(斜面、杠杆) 印刷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效率高) 信息交流传播 文字(快速,不直观) 信息技术 视频、音频(直观,耗时)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简单机械与组合、信息交流与传播等综合应用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用思维导图整理单元知识点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达成评价1实验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了解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和技术,知道一种工具可能有不同用法,不同工具使用的技术可能不同。认识到工具和技术之间存在联系。观察和比较同一任务下不同工具的结构和使用情况,通过分析、交流,初步构建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①知道工具就是物品,技术就是方法 ②不同工具用不同技术1实验课斜面知道利用斜面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和从下往上搬运物体都能省力,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并且能以实验数据为证据,说明斜面能省力。知道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能省力 1实验课不简单的杠杆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改变支点的位置、支点的高度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用比较大石块能否被撬动的方法,能区别省力杠杄和不省力。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有省力杠杆,有费力杠杆。1实验课改变运输的车轮认识轮轴这一类简单机械,了解工具安装车轮后具有省力、灵活等优点。通过比较平板和小推车在直线和曲线这两种道路上的使用感受,归纳带有车轮的工具所具备的优点。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省力、灵活、用时短。1实验课灵活巧妙的剪刀认识剪刀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能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知道各种各样的剪刀是人们的创新发明,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观察、体验和比较的方法,认识到工具的结构与功能具有一致性。知道剪刀是斜面和杠杆两种简单机械的组合。1实验课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知道活字印刷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让文化、知识的传承更加便捷,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用比较的方法,能分析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的优劣。知道印刷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效率高。1实验课信息的交流传播认识到不同的信息传播工具会影响人们接收信息的效果,信息的交流与传播驱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了解书本、电脑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传播形式、传播效果的异同。①知道文字传递信息快,但不直观;音频、视频传递信息直观,但比较耗时。 ②知道信息交流传播促进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第一课时《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列举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2.科学思维:观察和比较同一任务下不同工具的结构和使用情况,通过分析、交流,初步构建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3.探究实践:在取岀核桃仁的活动中,能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4.态度责任:感受工具和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产生认识工具和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操作使用工具,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难点:了解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
三、评价任务
1.“取核桃仁”小组活动评价量规
项目 评价指标 星等
不使用工具 尝试的办法多,能用文字描述活动感受。每记录一种得1星。 ( )星
使用工具 老师提供的工具能一一尝试,能用文字描述活动感受。每记录一种得1星。 ( )星
使用核桃夹 能正确使用核桃夹工具得1星,能取出完整的核桃仁得2星,能用文字描述活动感受得1星。 ( )星
我的发现 实验结果能详细总结得3星,总结不够详细得1星。 ( )星
2.能用短语评价取核桃仁过程得及时给予鼓励。
3.学生能说出更多生活中的工具和技术,教师给予肯定。
4.至于工具和技术关系,学生说得合理即认可。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工具箱,开展课前调查:你认识或使用过哪些工具?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预设调查结果: 工具名称用来做什么我认识的或使用过的羊角锤钉钉子 起钉子螺丝刀拧螺丝钳子掐断铁丝…………
2.生活中除了这些生产工具之外,还有哪些工具? 预设学生回答: (1)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 (2)教学工具:地球仪、圆规、三角尺 (3)学习用具:文具盒、笔袋、铅笔 …… 3.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技巧一样吗? 预设: 不一样。 4.使用工具时所用到的方法、技巧就叫技术。工具和技术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通过调查、工具分类等手段,挖掘学生认识生活中简单工具和技术的前概念,为后续工具使用,建立工具和技术关系作铺垫。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问题回答的参与程度。关于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认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保持探究积极性。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取出核桃仁 1.学生小组活动: (1)不用任何工具,尝试用各种方法取出核桃仁。记录方法和结果。 (2)借助老师提供的一些工具,如木棍、轮子、砖块、铁锤等,一一尝试取出核桃仁。 (3)使用核桃夹取出核桃仁。反复做几次,尝试取出相对完整的核桃仁。 教师提示学生: (1)在使用工具中,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 (2)小组分工,每人用一种方法或选用一种工具,尽量保持核桃仁完整。 (3)每次取核桃仁的方法、效果记录在活动单上。 (4)核桃夹使用方法: 左手捏住核桃放入夹子刀口中,核桃口呈上下状,先轻轻用力把核桃口夹开一条缝,同时左手掌心朝上,把夹子刀口垂直放于掌心,左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核桃两头,然后旋转核桃让核桃肚呈上下状,右手加力,再向左移动核桃夹肚,再向右移动夹肚,这样夹四次,核桃周身的硬壳基本上都被夹碎了。 2.学生班级交流活动结果。 预设: 任务使用工具情况我的使用方法效果 取核桃仁 不用工具牙咬牙疼,核桃仁取不出拳头砸手疼,核桃仁取不出脚踩硌脚,核桃仁取不出选用工具:(铁锤)铁锤敲取出的核桃仁碎掉选用的工具:(砖块) 砖块砸取出的核桃仁碎掉选用工具:(木棍)木棍拍取出的核桃仁相对较完整选用工具:(轮子)轮子碾取出的核桃仁碎掉使用核桃夹 使用核桃夹轻轻地夹核桃。取出核桃仁很容易,并且取出的核桃仁很完整。我的发现不用工具很难取出核桃仁,使用木棍、轮子、砖块、铁锤等工具能取出桃仁,但核桃仁基本都是碎块,而使用桃夹能轻松取出比较完整的核桃仁,说明完成特定的任务就应该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
3.结合探究活动,组织学生研讨:使用工具与不使用工具有什么区别? 预设学生研讨结果: 使用工具可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不用工具取出的是碎的核桃仁。 使用工具更方便、简单、省力。 …… 评价活动二:评估你取出核桃仁的过程 学生小组活动: (1)用短语评价用不同方法和工具取出核桃仁的过程。例如,费劲、费时等。 (2)小组记录员填写评价记录表 预设: 取核桃仁过程的评价记录任务使用工 具情况方法与过程我的评价取核桃仁不用工具咬、砸、踩费劲 费时选择工具铁锤敲 砖块砸 木棍拍 轮子碾省力,核桃仁不完整核桃夹夹省力、省时、核桃仁完整
教师组织学生研讨: (1)不同的工具使用方法相同吗?效果如何? 预设: 用木棍、砖块、铁锤敲起来很方便,但很容易把核桃砸烂变成残渣;用木棍碾压取出的核桃仁相对较完整一些。使用核桃夹取出的核桃仁更完整。 (2)使用核桃夹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技巧有什么变化? 预设:省时省力。 教师小结:要省时省力地取出完整的核桃仁,不仅需要专业的工具,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工具的使用也需要技术的支持。 评价活动三: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出示工具图片: 学生讨论交流: (1)你用这些工具来做什么? (2)你是如何使用它们的?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会有哪些不方便? 预设: 手机——上网,打电话 温度计——测体温,夹在腋下测量 螺丝刀——旋转刀柄,拧螺丝钉 自行车——出行工具,把稳车把,蹬脚踏板 如果没有电话,联系不上对方,着急,误事;没有体温计,不能及时诊断,不能及时用药,不能及时解除病痛;没有螺丝刀,螺丝拧不动;没有自行车,出门步行,耽误时间,办事效率低。 活动一:学生从不用工具,到选用工具,再到使用专门工具三个层次来完成任务,在活动中感受“特定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完成一些有难度的任务。 活动二:学生能对使用工具的过程做出评价。 活动三:了解生活中更多的工具和技术,从反面认识工具和技术的重要性。 活动一:教师考查学生在不使用工具、使用一般工具和使用特殊工具情况下的活动体验。完成活动评价。 活动二:考查学生使用和不使用工具的感受,能用短语恰当评价的及时鼓励和肯定。 活动三:考查学生是否认识更多的工具和技术,是否认识到工具和技术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研讨活动 人类很早就知道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工具和技术。考古学家在非洲找到了340万年前的原始人用锋利的石片切割动物骨头的痕迹。据这次发现的骨头化石推测,古人类最早使用工具的时间是在距今250万年前。秦始皇的兵马俑、北京的八达岭长城、窗花等都离不开相应的工具与技术。在工作中我们所用到的器具,如剪刀、手机、锤子等都称之为工具,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手段就叫做技术。 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探究过程,说说对“工具”和“技术”的看法。 小组交流,班级汇报。 教师用韦恩图的方式归纳学生看法。 通过研讨,知道工具和技术关系。 考查学生能否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说出工具和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总结归纳知识点。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五、成果集成
了解常见的工具和技术,知道工具和技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六、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工具,在创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________。
(2)利用木棍、轮子、铁锤等工具,沐沐想出了用敲和碾压的方法来取出核桃仁,其中能取出相对完整核桃仁的方法是_______。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同一种工具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
(2)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使用技术。( )
(3)使用工具过程中的知识、经验、技巧等都不属于技术。( )
3.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要从核桃中取出相对比较完整的核桃肉,选用( )比较合理。
A.砖块 B.铁锤 C.核桃夹
(2)关于工具与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
A.工具的使用需要技术的支持
B.一个工具只对应一种使用技术
C.技术常常指的是物品,而工具常常是一些方法
【综合实践类作业】
调查家庭中有哪些工具,怎么使用,记录下来。
参考答案
1.(1)技术 (2)敲
2.(1)√ (2) (3)
3. (1)C (2)A
七、板书设计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
八、教学反思
工具,对学生来说,都能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使用部分工具。技术,对学生来说,认知有限,他们通常会说通信、克隆、转基因等是技术,也会把计算机、手机等一些高科技的产品看成技术。工具和技术之间有什联系?这个问题较难,学生不一定能答出来,但只要学生开始关注、思考这些问题也就达到了本课和本单元的聚焦目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